•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一周概念股:中芯国际落子深圳助力打通产业链,车企为何密集推出铁锂电池车型?

作者: 杨雪娇 2021-03-21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4.6w

本周,A股半导体市场的利好消息,莫过于中芯国际12吋厂正式落子深圳,其将和深圳政府拟以建议出资的方式,经由中芯深圳开展28nm及以上制程的12英寸晶圆项目,旨在实现每月约4万片产能,并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继芯片荒之后,又面临电池原材料的缺货瓶颈。全球新首富埃隆•马斯克称,镍将成为我们最大的瓶颈,这是特斯拉把标准里程版的电动车替换成铁锂电池的直接原因。而在特斯拉之后,小鹏、北汽新能源等国内不少车企今年来纷纷推出铁锂电池版的电动车,这背后,到底暗藏什么玄机?

中芯国际12英寸厂落子深圳助力打通产业链

继2月在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扩产计划后,3月17日中芯国际公告称,将和深圳政府(通过深圳重投集团)拟以建议出资的方式,经由中芯深圳开展28nm及以上制程的12英寸晶圆项目,旨在实现每月约4万片产能,并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

据悉,此次投资近153亿元,主要用于12英寸晶圆设备和技术服务方面。中信证券分析称,“预计55/65nm或为主力制程,4万片/月产能对应每年约5.8亿美元收入增量,相对于中芯国际2020年收入增幅约为15%。”

作为此次中芯国际合作的主体,深圳可能更加喜从“芯”来。

要知道,深圳IC设计业的成就有目共睹,其设计业产业规模连续九年位于全国城市首位,2019年销售额达1098.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0年销售额达1300亿元,保持稳健增长。

但长板很长的深圳IC业,相对短板也更“短”。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曾在演讲中提到,深圳IC产业链存在设计强、制造封装弱的短板,上下游协作成本高,高端制造、封测、设备及材料等环节的缺失限制了设计业发展。

集微咨询总经理韩晓敏就中芯国际在深圳12英寸晶圆厂的落地事宜,认为势必会带动部分相关的配套企业在深圳落地,利好深圳的IC产业集群。但他同时也指出,本质上晶圆代工业是个全球化的市场,至少也是一个全国化的市场,在深圳的晶圆厂并不能明确锁定深圳的IC设计企业,故也不能对本地带动作用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浙江品利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半导体产业投资经理陈启也乐观表示:“一个地方要发展半导体业要抓住两头,一是市场端,二是流片资源。深圳在市场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芯深圳此次落子的12英寸产线将进一步助力打通产业链,4万片或恐只是开始。”

需要指出的是,在解决制造端问题之后,封装这一“阿喀琉斯之踵”深圳仍要着力解决。 “从理论上来讲最好能吸引封测大厂到深圳建一个新的封测厂,因IC业讲究协同效应,不太可能流片之后再到外地封装,封装好再运回深圳,虽然由此产生的成本不太敏感,但这要经历较长的周期。”

“特斯拉们”为何密集推出铁锂电池车型?

除此之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继缺芯之后,又有了新变量。行业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主流的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LFP)和三元电池(NCM)。过去一年,三元锂电池装机量同比下滑4.1%,磷酸铁锂电池则同比增长20.6%。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产业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月三元锂电池月装机量为5.4GWh,磷酸铁锂电池为3.3GWh,同比分别上升241.9%和349.8%。磷酸铁锂依然保持着较高的上升趋势。

车企采用LFP电池背后,供应安全和成本或是其中关键考量。因为在芯片缺货引起恐慌乃至到后来大规模减产,车企对供应链安全尤为重视。

因此,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的当下,车企首先要保证电池等核心产品的供应安全。

此外,成本方面,此前三元电池中的钴价格暴涨时,特斯拉就开启“去钴之路”。通过“高镍低钴”的方式,车企对冲了钴带来的风险,但随着镍供应短缺,过去一年价格暴涨八成,直接成了劝退特斯拉等车企使用三元电池的导火索。

马斯克称,要把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版车型的三元锂电池换成铁锂电池,而小鹏汽车也采用的该方式。3月初,小鹏汽车宣布推出磷酸铁锂版的P7和G3。

传明年新款iPhone将采用一体式镜头

供应端的变化扑朔迷离,而在手机市场端,苹果近日又释放新的信号。

天风证券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提出:“iPhone为缩小前相机模块的体积,我们预测其最快将在2H22采用一体式镜头设计,而2021年下半年正式为iPhone供应VCM的大立光,则有望取得新款iPhone的一体式镜头设计订单。”

关于这一点,集微网也从其友商处得到了类似的说法。据其透露:“其实将镜头马达打包的产品推给苹果,这个计划并不是大立光近期才开始的,只是直到去年,苹果才真正将这项设计纳入考虑。”

目前,追求产品轻薄化和影像功能升级,是现阶段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一大趋势。

随着手机对静态、动态的拍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传感器、镜头以及VCM马达三类主要零部件的体积和重量也不断增加,可以说,这些物理升级也是提升成像效果的必要条件。然而,不论国内还是海外品牌,都力求将整机厚度、重量尽可能减少,这与影像升级的方向背道而驰。

两种设计的冲突下,导致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在摄像头位置都存在较为明显突起,整机在美观度上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短板,产业链近两年的设计方案都体现出明确的小型化方向,不过对问题的改善却不算理想。

行业人士指出:“终端品牌的需求其实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出在零件上,单纯在模组端做优化,空间比较小。所以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得看镜头或者马达厂。”

“如果大立光的一体式产品能够在iPhone上量产,说明采用这个设计方案能有效降低整颗摄像头模组的厚度,这是目前终端品牌都需要的;效果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类方案很大可能会被其他终端品牌陆续采用。”上述业内人士继续说道。(校对/Lee)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一周概念股:特朗普宣布对半导体征收100%关税 中韩半导体企业加速布局

  • 一周概念股:英伟达 H20遭遇“过山车”,半导体后端设备需求大增

  • 一周概念股:6家A股公司接棒赴港IPO,7家半导体企业H1业绩大涨

  • 一周概念股:英伟达/AMD获准恢复对华销售AI芯片 国内半导体公司业绩现两极分化

  • 一周概念股:多家半导体公司H1实现业绩大增,产业链企业IPO双线开花

  • 一周概念股:美国解禁EDA对华出口,超11家半导体公司集中A股IPO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杨雪娇

微信:

邮箱:


202文章总数
169.9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一周概念股:中芯国际落子深圳助力打通产业链,车企为何密集推出铁锂电池车型?

    2021-03-21

  • 捷捷微电2020净利2.83亿元,功率半导体器件毛利率显著提升

    2021-03-19

  • 晶丰明源2500万元认购湖杉华芯13%股权,投资半导体产业链企业

    2021-03-19

  • 欧菲光:特定客户订单预计出货持续到3月31日

    2021-03-19

  • 传芯擎科技年内将推出7nm车规级芯片

    2021-03-19

最新资讯
  • 美财长:英伟达H20对华销售额15%用来还债,政府干预有必要

    3小时前

  • 美国AI芯片创企Rivos寻求融资4至5亿美元,以推动AI芯片研发和生产

    3小时前

  • 富士康Q2利润大增27%,服务器产品销售首超消费电子

    4小时前

  • 传特朗普政府考虑入股,英特尔股价上涨7%

    4小时前

  • 不只是芯片!加入寒武纪,构筑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系统

    5小时前

  • 共探半导体企业对赌困局解决之道,第六期集微知享会成功举办!

    5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