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分拆代工厂的可能性不大:供应链行业的3个教训

来源:爱集微 #英特尔# #分拆# #代工厂#
1.3w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公布了公司四十多年来的首个重大转型战略,其中包括备受瞩目的英特尔代工厂是否继续留在英特尔内部的决定。

英特尔的潜在分拆引发了大量猜测。不过,英特尔已经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征求了反馈意见和可行性评估,最近披露的转型计划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选择。

事实上,过去包括AMD、华硕、友讯集团和宏碁在内的许多大公司的例子都说明了内部设计和制造分拆所带来的挑战。然而,拆分英特尔的复杂性则完全不同。

让英特尔代工厂成为子公司

在实施了IDM 2.0和裁员等战略之后,基辛格面临着最紧迫的问题:代工业务大幅亏损。因此,公司公布了几项转型计划,其中包括代工业务与设计部门的内部分离和财务独立。英特尔代工厂将成为一家独立的子公司,未来有能力对外筹集资金。

英特尔还决定将其在德国和波兰建设晶圆厂的计划推迟两年。马来西亚工厂项目将最终敲定,但正式启动日期将取决于市场条件和产能利用率。美国的新晶圆厂项目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英特尔打算在产品开发战略方面精简其x86产品组合,出售其在Altera的部分持股,并在2024年底之前减少或退出其全球约三分之二的不动产。

目前,市场对英特尔实施扭亏计划持谨慎态度,认为彻底分拆才是最佳方案。人们认为,只有消除财务损失,英特尔才能增强竞争力。

完全分拆英特尔代工厂是不可能的

英特尔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

自上任以来,基辛格一直竭尽全力。在公司的一次活动中,基辛格单膝跪在员工面前,坦率地承认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并表示希望他和管理团队能够共同努力克服这些挑战。

尽管外界对英特尔的分拆战略有很多猜测,但关键是要了解英特尔为什么不可能完全分拆其代工业务。

就英特尔目前的状况而言,即使是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也无法挽救英特尔的业务。公司面临着五种矛盾和冲突并存的复杂局面,因此,目前的转型战略是最合适的行动方案。

首先,英特尔代工厂组织规模庞大。其次,与之相关的工艺技术专利价值极高。第三,英特尔肩负着维护美国半导体制造利益的重要责任。第四,台积电独家控制着所有重要客户和大订单,这使其在争取订单方面面临挑战。最后,尽管英特尔代工公司的估值很高,但它在代工行业并未获得实质性的市场份额或竞争力。

从本质上讲,美国不能放弃对本国资产的控制,而让其他国家或非美国投资机构承担责任。从商业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和美国公司将不愿意向英特尔代工厂进行大量投资,因为它在台积电主导的市场中运营。

并非所有的分拆都能成功

二十多年前,由于品牌冲突和委托生产,宏碁集团面临着巨大的财务挑战。2000年,宏碁被迫采取分拆战略,将自身分为三个不同的业务部门: 宏碁、明基和纬创,以应对来自OEM客户的压力。在整个发展历程中,这三家常被称为 “亲兄弟明算账 ”的企业在经营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成功也有失败。它们分别制定了自己的运营路径,并在实现明确分离后获得了安全。

然而,许多分拆公司,如友讯集团和明泰科技,似乎就不那么天衣无缝了。

华硕(Asustek)是另一个分拆案例,也是由于来自OEM客户的压力而解体。该公司于2007年公开宣布分拆,并于2008年最终完成。无论品牌或OEM的感知价值如何,以及相关的运营压力如何,华硕和和硕现在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

在半导体行业,分拆上市更具挑战性。AMD已经有效地恢复了业务,但十多年来其业务一直处于低谷。AMD前任首席运营官苏姿丰于2014年接任CEO。自苏姿丰担任CEO以来,经过一系列重组,AMD的运营逐渐恢复正常。

AMD对CPU架构的成功改造带来了出色的性能和锐龙系列的销售。其他因素包括英特尔的工艺延迟、7纳米以下工艺转向台积电、与格芯重新谈判以解决工艺技术和良率性能方面的劣势。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振兴AMD。

如果考虑到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因素,英特尔的分拆战略就比行业分拆更为复杂。专利和工艺技术尤其具有优势。英特尔是一家大到不能倒的公司,目前正在调查所有可用的替代方案,以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代工业务并不完全是英特尔的资产,目前也不会出售,因为美国政府的支持也保持着对该业务的控制。


责编: 李梅
来源:爱集微 #英特尔# #分拆# #代工厂#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