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宣布离职;纳芯微:产业链整合协同创新,车规产品持续放量;上海在国内首创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

来源:爱集微 #本土IC进展#
5610

1.继赵明辞任后 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也宣布离职;

2.纳芯微:产业链整合协同创新,车规产品持续放量;

3.投资120亿元,先导稀材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项目封顶;

4.上海在国内首创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聚焦IC等重点产业企业;

5.深圳2024年进口集成电路6854.9亿元,增长10.3%;

6.爱芯元智自动驾驶总部落地重庆两江新区

1.继赵明辞任后 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也宣布离职

据第一财经报道称,荣耀内部披露公告,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将辞去相关职务。姜海荣曾在华为与荣耀工作超过20年,历任研发、市场等工作,此前已在内部提交离职流程。

据悉,荣耀全球 CMO 郭锐将暂时兼任中国区 CMO。2023 年,郭锐在 BrandZ 中国品牌盛典上豪言“我们(荣耀)要成为全球最强的折叠屏品牌”。

近段时间,荣耀终端人事变动频频发生。早在1月17日,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便在内网发布公告称:“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决定尊重赵明的个人意愿,接受他的辞呈,同时决定由李健任CEO职务。”

另外,荣耀内部发布任命通知,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离职,且在今日完成工作交接,原职位由荣耀江苏省省主管陈浩乾接任。

公开资料显示,郑树宝曾担任过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首次公开露面在 2016 年中国电信活动中,后任职华为消费者 BG 大中华区电信渠道部部长,2021 年随团队调动入职荣耀。

荣耀员工透露,郑树宝是荣耀的“灵魂人物”,曾操盘过荣耀独立后的第一款产品荣耀 V40。

2.纳芯微:产业链整合协同创新,车规产品持续放量

【编者按】2024年,集成电路行业在变革与机遇中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常态、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集成电路企业如何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探讨这些议题,《集微网》特推出展望2025系列报道,邀请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军企业,分享过去一年的经验与成果,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本期企业视角来自: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芯微)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在2024年12月发布的秋季预测报告,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比2024年增长11.2%,达到6970亿美元左右。其中,亚太地区预计将保持10.4%的较高增长率,继续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发挥重要的增长引擎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亚太地区在半导体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的强大产业基础,以及在消费电子、5G 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方面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可能进一步加剧。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行业壁垒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新企业进入半导体行业,虽然从国际大厂到国产厂商,激烈竞争下毛利会承压,但最终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理性范围内,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这种激烈的竞争意味着过去由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出现了新的机会,这是行业回归理性、回归价值的必由之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在行业最寒冷的冬天里构建而出。

市场方面,当前中国的汽车行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很多方面都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前沿阵地。车企对芯片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需要芯片企业和车企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满足特定车型和功能需求的芯片产品。对中国的汽车芯片公司来说,这无疑提供了很好的市场驱动力。中国汽车芯片公司可以利用本土优势,与国内车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车企的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芯片与整车的协同创新和优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作为国产龙头模拟芯片企业,纳芯微拥有涵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完善的汽车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产品矩阵。

2024年随着下游行业去库存化,半导体产业整体处于触底回升期。从纳芯微聚焦的汽车电子、泛能源(工业和光伏等),以及兼顾的消费电子领域来看,汽车电子领域智能化、电动化加速发展,对芯片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长;泛能源领域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去库存时期后,在2024年二季度,迎来市场需求和出货量的快速增长期,之后回归到正常供需关系;消费电子领域也逐渐回归理性的市场需求。

在2024年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纳芯微依然坚持聚焦优势领域,在汽车行业深耕细作,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优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车规产品重点布局,持续放量

纳芯微在模拟芯片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而汽车芯片中的许多关键部分,如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等都与模拟芯片技术密切相关。

2024年,纳芯微已经在汽车芯片领域深化布局,将其在模拟芯片方面的技术优势延伸到汽车应用中,实现技术的协同发展和创新,提高了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降低了国内汽车产业对国外芯片的依赖,保障了我国汽车供应链的安全。

据中邮证券研报测算,预计在2025年,纳芯微可量产的产品单车价值量有望突破2000元。

在产品布局维度,纳芯微在已有优势的隔离芯片之外,布局更加多元的产品矩阵。其中数字隔离器自2017年量产,累计发货量超6亿颗,国内市占率约35%(结合纳芯微出货数据及第三方机构研报综合测算),国内市场TOP1。而非隔离类产品,像通用接口、高速接口、供电电源、ASSP芯片、传感器芯片、马达驱动、功率路径保护等产品也都取得了大幅增长,过去几年纳芯微重点投入、孵化的新业务,都迎来了可观的市场回报。

同时,公司也在配合客户做一些前沿性的,面向未来的创新产品的定义与开发,为客户打造他们的差异化竞争力。相关产品正处在早期的市场导入阶段,包括功率路径保护、高边/低边开关、小电机驱动SoC、氛围灯驱动SoC、磁开关、角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固态继电器等。

在研项目中,纳芯微马达驱动类芯片和集成式电机驱动SoC芯片在市场上取得头部客户的多个项目定点,预计很快将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并实现快速增长;高边开关类产品已完成产品的发布,即将陆续量产;针对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时MCU主控类产品,也将正式推向市场。

此外,纳芯微将在座舱领域重点布局,预计会实现视频传输SerDes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音频功放芯片以及车载音频总线接口产品的正式发布,集成电源管理类产品和底盘安全类产品在未来也将陆续进入送样和量产阶段。

整体来看,纳芯微目标是提供从传感器、信号链到电源管理等全方位的车规级芯片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将更多功能模块整合到单芯片中,像融合 MCU、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以及多种驱动和保护功能,以此打造一个高度集成且相互协同的芯片生态。不仅仅是满足当前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基本需求,更要预先布局,开发能够适应未来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联网通信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革新的芯片。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纳芯微在2024年积极进行产业整合和资源协同,目前已顺利完成对磁传感器公司麦歌恩的100% 股权收购交易,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纳星投资直接及间接持有麦歌恩全部股份。

通过收购麦歌恩,实现了在磁传感器方面的产品、技术、市场、客户和供应链全面整合,极大地提升了纳芯微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纳芯微与麦歌恩在产品、技术、市场及客户、消费市场等方面均具有业务协同基础。在产品方面,麦歌恩丰富纳芯微磁编码、磁开关等磁传感器的产品品类,与纳芯微现有的磁传感器产品形成互补,完善公司磁传感器的产品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纳芯微将利用麦歌恩在平面霍尔、垂直霍尔、磁阻效应等多种磁感应技术,积极整合双方的研发资源,增强公司整体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在市场及客户方面,纳芯微与麦歌恩可充分发挥各自的市场和客户优势,促进市场与客户协同,进一步提升纳芯微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覆盖度和占有率;在消费市场方面,麦歌恩产品主要面向智能家电,纳芯微客户群体更集中在手机、可穿戴设备领域。

全面整合后,纳芯微扩大了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覆盖度与占有率,迈入少数同时具备位置、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及业务布局的公司行列。

在模拟芯片行业并购整合的大趋势下,纳芯微通过此次收购,积极顺应行业发展潮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快速扩张,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地位,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纳芯微持续围绕客户应用,深度理解客户系统应用需求,协同客户加强联合创新。2024年,纳芯微和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陆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联合定制具有功能安全特性的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应用于大陆集团下一代全球平台,可以说在今年剧烈变化的一年里,纳芯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甚至扩大了市场份额。

全球化战略初具成效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出海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运营,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市场敏感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树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全球化是纳芯微的战略方向之一,这是其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半导体企业”长期目标的必经之路。2024年,纳芯微坚定全球化战略选择,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都建立了子公司,组建了当地的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的客户。2024年上半年,纳芯微已经有约15%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

国际产业链布局方面,纳芯微积极与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Tier1)合作,如与大陆集团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大陆下一代全球平台的芯片产品,包括为车辆侧边碰撞定制的传感器等,借助 Tier1 的渠道和影响力,快速进入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

纳芯微和大陆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在未来,纳芯微将坚定地开拓海外市场,坚持长期投入。纳芯微将持续在全球构建专业团队,提升团队能力,秉承“可靠可信赖”的质量方针,不断巩固质量和供应链管控体系,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与更多的国际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投资120亿元,先导稀材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项目封顶

据中国光谷消息,1月15日,先导稀材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项目主楼封顶,建设进度再刷新。

(来源:中国光谷)

该项目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共19栋建筑,包括研发中心、生产调度中心、办公大楼等,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用。

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稀散金属龙头企业。2024年3月,该项目落户光谷,投资120亿元建设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投产后,将有力填补光谷光通信及激光产业所需半导体衬底、外延材料的空白。

投资武汉2024年8月消息显示,武汉东湖综保区先导稀材项目现场,桩机林立,车辆穿梭,主体生产车间已开始建设。该项目从2024年3月正式签约,2024年7月底实质开工。

4.上海在国内首创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聚焦IC等重点产业企业

近日,上海多部门联合出台了《上海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落实近期国家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及上海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降本增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的一项创新性举措。

据上海发布消息,本次方案是国内首创的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首个跨部门联合实施的分级分类检查制度,首次通过“免申即享+告知承诺”方式优化行政检查工作。

该《实施方案》的试点对象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六大重点产业的非化工类工业企业。

《实施方案》亮点包括:

一是国内首创的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学习吸纳了海关AEO制度经验,聚焦上海“3+6”重点产业的制造企业,对认定企业试点实施免于现场检查等便利措施。

二是首个跨部门联合实施的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实施方案》涉及市场、经信、卫健、公安、水务、人社、住建等7个领域,针对各领域的中低风险检查事项,共同对认定的工业企业开展分级分类检查。

三是首次通过“免申即享+告知承诺”方式优化行政检查工作,以近3年行政检查和信用大数据作为企业认定依据,各行政执法部门从遵纪守法、税款缴纳、外部信用、管理要求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告知企业认定标准,由认定企业承诺后实施。

据央视财经报道,4项程序9个指标认定首批工业AEO企业2360家。其中集成电路企业87家、生物医药248家、人工智能22家、电子信息632家、汽车251家、高端装备793家、先进材料74家、时尚消费品339家。从企业规模看,2360家企业产值合计超万亿元,占“3+6”制造业的50%以上。

以下是《上海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降本增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工业领域涉企行政检查,提升行政检查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以“免申即享”的方式,在本市工业领域试点推行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分级行政检查制度。

一、试点范围

1.试点领域。主要针对经济信息化、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水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领域涉及工业企业的行政检查事项。

2.试点事项。试点领域中,涉及工业企业的中、低风险有计划行政检查事项,按照本方案试点实施;高风险有计划行政检查事项以及触发式行政检查事项除外。

3.试点对象。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六大重点产业的非化工类工业企业。

二、认定标准和程序

1.认定依据。由各领域主管部门梳理试点企业接受行政检查的情况,作为企业“风险+信用”量化评级的依据,按照《工业领域AEO企业认定标准》,开展企业认定。

2.认定程序。由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相关部门、各区开展企业认定。

(1)市经济信息化委提出试点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调整。各相关部门从遵纪守法、税款缴纳、外部信用、管理要求等方面,梳理试点企业近3年接受本领域行政检查等情况。

(2)市经济信息化委汇总各部门梳理情况,按照标准开展企业认定,形成认定企业名单。

(3)各区通知认定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在线签署承诺书,市经济信息化委汇总签署承诺书的企业,制定“工业领域AEO企业名单”,协调归集至上海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为企业标注“工业AEO企业”标签。

(4)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相关部门每3年复核一次认定企业。同时,根据行政检查情况,实时复核信用和经营异常的企业,以及实现认定标准修复的企业,动态调整“工业领域AEO企业名单”。

3.认定结果。认定结果选项分为“达标”“不达标”。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的,也应当符合每个分项标准。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的分项标准中如有不达标情形的,该项标准即为不达标。所有部门对认定选项均无不达标情形的,通过认定。

三、管理措施

对工业领域AEO企业,鼓励市、区、街镇各级试点领域行政执法主体,在积极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柔性执法、首违不罚、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基础上,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低风险事项免于现场检查。针对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及情形,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且原则上3年内免于有计划的现场检查。相关领域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2.中风险事项降低检查频次。针对中风险行政检查事项及情形,降低现场检查比例和频次,原则上每年检查1次,相关领域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可以通过非现场检查方式达到行政检查目的且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检查。鼓励不同领域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

3.积极推行便利措施。鼓励各部门向工业领域AEO企业推行个性化便利措施,结合本领域实际,实施更多联合激励举措。各级试点领域行政执法主体要利用大数据采集分析,结合资料核查,研判检查对象守法合规情况,助力精准检查。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机制。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建立工业领域AEO试点工作小组,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共同参与。

2.明确任务分工。各试点领域主管部门负责动态更新本部门涉及工业企业的行政检查事项,制定高、中、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并归集至上海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开展企业认定工作,指导本领域各级行政执法主体落实本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税务局、市消防救援局等部门配合开展企业认定工作,对企业信用、安全生产、税款缴纳等情况进行梳理。各区政府履行属地监管责任,落实工业领域AEO试点工作。

3.定期评价成效。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跟踪各部门执行情况,结合上海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及“检查码”应用,分析各部门对工业领域AEO企业的分级行政检查情况,适时完善本方案。酌情推进其他领域行政检查事项纳入工业领域AEO试点。

4.免责条款。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按照本方案对工业领域AEO企业实施相关管理措施过程中,依法依规履职尽责的,在对相关行业事故调查时,应包容审慎对待,减轻或免于追究责任。

5.深圳2024年进口集成电路6854.9亿元,增长10.3%

据深圳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总值同比(下同)增长16.4%,增速分别较全国、全省快11.4个、6.6个百分点。进口、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4.6%,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1.69万亿元,增长19.6%。

深圳电子制造基础坚实,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2万亿元,增长12.1%,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下同)71%;其中,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传统电子产品合计出口3774.3亿元,增长6.8%;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996.9亿元,增长11.5%。同时,生物医疗、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相关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5.1%,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的比重近两成;其中,低空经济产业出口发展势头良好,无人机出口145.7亿元,增长19.6%,规模全国领先;医疗器械增势明显,出口298.6亿元,增长12.3%,规模列全国首位。

2024年,深圳进口机电产品1.35万亿元,增长21.5%。其中,进口集成电路6854.9亿元,增长10.3%;电脑零部件2670.4亿元,增长141.8%;半导体制造设备399亿元,增长32.1%。

6.爱芯元智自动驾驶总部落地重庆两江新区

在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爱芯元智迎来成立五年以来的全新篇章,公司自动驾驶总部正式落地重庆两江新区。作为智能芯片行业的创新先锋,爱芯元智长期以来深耕技术、客户为先、务实奋进,尤其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已占据重要市场地位。此次落地重庆两江新区,是爱芯元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将引领未来智慧出行的新风向,开启爱芯元智车载业务发展的新版图。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爱芯元智持续聚焦人工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芯片,已完成多代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广泛服务于车载计算、智能IoT、边缘计算及机器人等市场。尤其是在智能驾驶和智能IoT领域,爱芯元智芯片出货量均占据市场头部位置。

当前,智能网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引领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作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主阵地,两江新区正以创新链协同、产业链集聚,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汽车产业新生态。

而这,也是爱芯元智看重的发展机会。

“重庆拥有丰富的汽车产业资源,为爱芯元智的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爱芯元智的自动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将为重庆整车厂、零部件厂商提供更强的竞争力。”仇肖莘博士表示:“车载业务作为爱芯元智的第二发展曲线,是公司重点发力方向之一,爱芯元智将持续重投入,打造中国车规芯片的头部企业。两江新区与爱芯元智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是爱芯元智最优的合作方!”

目前,爱芯元智已与国内外众多车企、系统集成商开展了深度合作,并计划于下一阶段量产高阶自动驾驶芯片。同时,爱芯元智还积极探索与重庆市内的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并通过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协同、人才吸引落地等方式拉动重庆在半导体和算法领域研发和产业化的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是我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加快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发挥两江新区旗舰作用,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爱芯元智成立于2019年5月,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感知与边缘计算芯片平台,广泛服务于智慧城市、智能驾驶、边缘计算及机器人等巨大的边缘和端侧设备市场。2023年11月,爱芯元智正式推出车载品牌——爱芯元速,定位于Tier2,目前已实现大规模上车量产。爱芯元智两大自研核心技术——爱芯智眸AI-ISP和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为车载前视一体机、行泊一体域控制器、CMS、DMS/OMS等提供全系列智能驾驶参考解决方案,同时拥有高效易用的工具链、丰富的软件开发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本土IC进展#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