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从“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机器人或迎“量产元年”

作者: 集小微 02-17 20:25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新华网 #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 #众擎#
1.4w

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望迎来“量产元年”。

伴随热度,也有担忧。成本居高不下何解?机器人为何要做成人形?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发力技术攻坚、降本增效的同时,机器人“像人”更要“助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多方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形机器人迈入发展快车道

人形机器人,正走出铿锵步伐。

在湖北,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0款各具特点的人形机器人在会议上亮相,有的双臂举起10公斤重杠铃,有的具备跑、跳、摔、滚等多种运动模式。

在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街头行走的视频走红社交媒体。

“公司成立不到两年,我们已经推出了3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市场营销负责人姚淇元说,“市场节奏很快、需求密集多样,我们不断加快迭代产品、推动行业生态建设,多款机器人计划今年批量交付。”

同样来自深圳的优必选公司,正将产品在车企制造产线“实训”。

“我们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收到车厂超500台的意向订单。”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说,经过“实训”,优必选工业机器人在关节的稳定性、整机结构的可靠性、电池的续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有较大提升,解决了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算法和软件系统稳定性等技术难题,让人形机器人更好适配分拣、车辆组装等复杂工作。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随着硬件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加速迭代,人形机器人从科幻走进现实。

“大模型的语义理解、推理生成能力引入,相当于给人形机器人带来更加智能的‘大脑’。”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说。

为何机器人正在发展为人形?丁宁等业界人士认为,目前人类社会制造、规划的现实场景,都是为了方便、适应人类,人形的机器人可更好融入现实世界、胜任更多应用场景。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探索,也可能有助于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和理解。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人形机器人正迈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信通院研报称,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终端,形成新的万亿元级别市场。

应用落地待孵化 技术路线有争议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势头良好,但离规模化应用还有距离。

不少人形机器人价格依然较为昂贵,常在几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之间,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当前,部分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功能的精度不足困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精密零部件缺乏、制造工艺有待提升也成为“跛脚”部分。同时,培训场景不足令人形机器人还不能满足各类复杂的生产生活场景,人形机器人还处在成长阶段,从实验室到工厂应用还需更加成熟、稳定的产品。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任雷说,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做不到“神形兼备”,仅仅只是模拟了人的形态,还做不到“神似”,其敏捷性、灵巧性、精确性都无法跟人相比,也正是因为受功能所限,目前很多人形机器人还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离落地还有不小的距离。

技术路线的争议,也不时引发讨论。一些业界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似乎已是主流形态。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说,之所以要把机器人做成人形,是因为现代社会各方面都是根据人的特点来设计的,把机器人做成人的形状,才能有很好的通用性,落地应用时才能与社会环境无缝衔接。

但在一些场景下,非人形机器人更能胜任工作。如在地震等救援时,蛇形机器人能更好地在灾后废墟中移动搜救;如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已存在多年,扫地机器人出货量不断增加,AI机器狗有望在巡检、消防救援等场景中使用等。

即便都是人形机器人,不同部位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如人形机器人当前存在双足、轮式等不同方案,前者支持方认为,机器人只有具备了人形(尤其是双腿),才能实现弯腰捡东西的操作,适应人类的工业、家庭、商业活动;后者认为,轮式方案能让人形机器人更快切入细分场景、率先落地。

“像人”更要“助人” 需求导向推动落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一步一步来”。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等业内人士表示,要持续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教育科研、家庭服务等领域逐渐落地。如在需求广阔的养老等领域,在进一步解决电池安全、隐私保护等隐患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应用落地、“入户进家”。

“我们要一边开拓技术边界,一边在技术与应用场景重叠的部分,寻找落地的市场、找到正确的路径‘沿途下蛋’。”逐际动力首席运营官张力说。

业内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工业制造相比,家庭场景和商业场景具有更复杂的环境和灵活多元的人机交互需求,这使得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海涛说,除了“大脑”“眼睛”“关节”等核心部件的性能要持续提升外,人形机器人的整体能耗也要降下来。“业内做过模拟测试,一个机器人的大脑要达到人脑的功能,需要的能耗堪比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熊蓉还表示,现在的人形机器人都是刚性的,未来要跟人类日常生活高频交互,还要有软性的材料,要从机械结构到肢体材料进行一体化设计,让人形机器人从单纯的刚性变得“刚柔并济”。

“如果天马行空畅想一下,未来的人形机器人,甚至有可能是生命系统和机电系统的结合体。”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说。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工具,“像人”更要“助人”。在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持续攻坚技术、降本增效的同时,部分非人形机器人也拥有较大增长空间。

春节期间,泰山景区使用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游客更好体验登泰山的乐趣。

与泰山景区合作推出登山助力机器人的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运波说,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先进传感网络及动力控制系统,可敏锐捕获人体行走的微动作,跟随人体运动提供用户自如掌控的同步助力,帮助用户在行走、奔跑、登山过程中节省体能,减轻肌肉疲劳及关节压力,让运动更轻松、体力更持久。

多位业界人士建议,伴随机器人业态发展、数量增长,需及时研判相关业态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健全配套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责编: 集小微
来源:新华网 #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 #众擎#
分享至:
THE END
相关推荐
  • 北京亦庄双补贴新政 助力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创新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 A股产业链公司积极备战

  • 人形机器人热潮起:空心杯电机等上游核心部件赛道迎风口

  • 人形机器人凌枢全球首发,工业具身智能迈入跨场景集群作业时代

  • 国产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完成A+轮融资

  • 优必选科技拿下人形机器人企业采购最大单 金额近亿元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集小微

微信:

邮箱:


5368文章总数
9742.5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鹏鼎控股拟投资80亿元扩产 深化AI全产业链布局

    8小时前

  • 莱特光电上半年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36.74%

    8小时前

  • 天承科技上半年净利润3673.36万元 同比增长0.2%

    9小时前

  • 芯碁微装直写光刻设备批量导入国内多家封测龙头

    9小时前

  • 赛微电子:拟1.57亿元收购展诚科技56.24%股权

    11小时前

最新资讯
  • 三个月最高13.3万!苹果手机生产旺季起跑 每天上千人进入富士康

    8分钟前

  • 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批评资金流向台积电:不能依赖中国台湾芯片

    8分钟前

  • Meta AI团队大重组!四团队分工追赶OpenAI和Google

    8分钟前

  • 鹏鼎控股拟投资80亿元扩产 深化AI全产业链布局

    8小时前

  • 莱特光电上半年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36.74%

    8小时前

  • 天承科技上半年净利润3673.36万元 同比增长0.2%

    9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