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成功出圈、算法优化冲破算力霸权,引发人们对技术创新方向的思考。
基于技术延长线的追赶逻辑中,发展中国家常常陷入“短板焦虑”,高端芯片、精密仪器、基础软件、先进制造被“卡脖子”……然而,两弹一星、激光照排、万门程控等新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一系列突破揭示了另一条路径:以系统长板弥合单点短板,以路径变革扭转沿袭之路,用超限创新打破垄断、重构产业格局。
超限创新从底层逻辑看有客观必然性:一是西方技术哲学的根基是还原论,中国哲学精华的大成是系统论,“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二是技术后进国家“补齐短板”的追求难以改变“无尽跟踪”的命运,从还原论看“短板”,处处是短板;从系统论看,“短板”有可能转变为非主要矛盾。第三,西方长期实施高技术封锁、搞中低端锁定的政策难以改变,系统超越能突破“观念和技术茧房”。第四,工程科学的内在机理昭示,技术创新不存在当且仅当的“唯一解”,任何技术的前提条件不可能永恒不变,“条条道路可通罗马”。
超限创新可以借体系优势弥补单点劣势。第一,摆脱路径依赖的非共识创新法则,技术突破的核心是“拒绝教条、重构规则”,要敢于打破西方“标准化叙事”垄断。第二,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倒逼的自驱动创新法则,14亿多人口与全产业链场景将构成全球最大创新试验场,本土刚需就是创新锚点。第三,封锁常态下实现突围的系统创新法则,西方技术脱钩迫使中国建立“非完美条件下创造最优解”的能力,形成“以软补硬、以体系代局部”的独特方法论。第四,政府和市场动态平衡的协同创新法则,政府核心职能是构筑“创新基座”而非技术路线上“选边站队”,在平衡“集中力量办大事”与“释放市场野性生长力”中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
超限创新也并非无规律可言,从科技范式革命角度理解具有鲜明特征。从思维视角看,需要专注非对称路径选择,摆脱“延长线上追赶陷阱”“路径依赖陷阱”“被牵鼻子困境”,在技术垄断领域开辟新战场,以差异化规则、另辟蹊径实现降维打击。从方法论层面看,需要通过功能等价、架构创新、体系再造实现能力跃升,将“短板”转化为非主要矛盾。从实践规范看,需要激活非共识、非主流群体的革命性动能,发挥好“鲶鱼效应”,事实上全球87%的颠覆性创新源自跨界团队。
超限创新范式能为未来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可以预见,软硬件协同优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实现从单纯追求“规模算力”向获得多元高效“生成式变结构”智能算力转变;网络通信技术将产生新变革,建立智能时代多样性网络及业务共生共存、演进变革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新范式;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碰撞将产生新赛道,有望解决类脑仿真面临的“超大规模、超高密度、超低时延”不可能三角问题;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术将出现新形态,制造侧将为公众提供“负责任”的内生安全AI产品和服务,AI产品的安全质量将实现可验证度量。
以超限创新锻造系统长板将重构技术格局,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敢于挑战全球技术发展定义权,以“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技术演进新方向。二是从实践规范上突破反复“被牵鼻子、被卡脖子”的循环,降低单点断供风险。三是从制度上创建包容边缘创新的生态环境。四是培育颠覆性创新的制度土壤,国家政策导向和主要科研资源向“非共识、高风险”“非对称、颠覆性、战略性”必争领域倾斜。五是凸显技术平权的文明价值、中国智慧,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民,实现科技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