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系统:技术方案与实现路径

来源:慧智微 #慧智微#
3.1w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无线网络已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而Wi-Fi技术则是这座桥梁中最为关键的基石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IoT)以及智能家居的迅猛发展,Wi-Fi不仅肩负着数据传输的重任,更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企业办公、家庭娱乐以及城市智能化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前文《Wi-Fi市场探析:今日应用与未来趋势》中可以看到,Wi-Fi的年出货数量已达到36亿,并且仍在持续增长。

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日益多样化,Wi-Fi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在Wi-Fi的应用领域,并没有一种一统天下的方案,而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定制。本文将从应用场景的角度出发,对Wi-Fi系统方案进行梳理,以期对Wi-Fi方案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Wi-Fi系统的技术方案与实现路径进行探讨:Wi-Fi市场划分:AP和StationAP侧的通信能力划分Station侧的数传与MCU Wi-FiWi-Fi中的外置FEM

Wi-Fi 市场划分:AP和Station

在深入探讨Wi-Fi系统方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Wi-Fi市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AP和Station。AP(Access Point,接入点)的功能是提供无线连接的接入点,在Wi-Fi网络中起到终端和以太网的桥梁作用。而Station(有时简称为STA)通常指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等。


图:Wi-Fi中的AP设备和STA设备

Access Point(AP)

Access Point,简称AP,是提供无线连接服务的设备,通常指无线路由器或无线接入点。AP在Wi-Fi网络中起到桥梁作用,它连接有线网络(如以太网)和STA设备通,从而实现无线设备与有线网络的互联。

AP的核心功能包括信号覆盖、用户接入管理和数据包转发,通过无线信号覆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AP一般允许多个STA设备同时连接,AP还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确保每个设备的连接稳定性。此外,AP负责将来自STA的无线数据包转发到有线网络,并将来自有线网络的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STA。

在实际应用中,AP设备不仅存在于家庭和办公室中,还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场馆、公共场所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它们提供了广泛的无线覆盖,支持大量用户设备的同时接入,并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功能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Station(STA)

Station,简称STA,通常指的是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设备等。STA是连接Wi-Fi网络的用户设备,它通过无线信号与AP进行通信。STA的主要职责是发送和接收数据包,从而实现互联网浏览、数据传输、流媒体播放等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STA设备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家中使用的智能电视、智能音箱,还是在办公场所中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是STA设备。STA设备通过Wi-Fi连接到AP,实现了无缝的无线通信。这些设备的性能和体验直接影响用户对Wi-Fi网络的满意度。

与AP形态相对较为统一不同,STA的形态展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STA作为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其形态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灵活设计和调整。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设备,还是智能电视、智能家居设备等固定终端,都可以作为STA存在于网络中,并且随着未来万物互联的到来,STA设备也将越来越丰富。这种多样性使得Wi-Fi网络能够支持广泛的应用场景,从家庭娱乐到工业控制,从办公自动化到智能城市。

AP侧:按通信能力划分

在Wi-Fi网络中,AP设备的能力差异显著,不同的AP设备能够提供不同的通信能力和性能。这些能力通常以速率(如AX1800、AX3000、BE6400)来表示。这种分类方式主要基于AP设备支持的最高速率标准,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设备性能并选择适合的AP设备。

在这种命名中,前面两个字母如AX表示AP设备支持的Wi-Fi标准。比如AC指Wi-Fi5设备,AX指Wi-Fi6设备,BE指Wi-Fi7设备。后面的数字表示设备的理论最大速率,单位为Mb/s。

比如AX1800,表示支持Wi-Fi6的AP设备,这个设备可支持的最大通信速率是1,800Mb/s。BE6400表示支持Wi-Fi7的AP设备,这个设备可支持的最大通信速率是6,400Mb/s。

在AP的系统设计中,不同的通信能力对于不同的方案实现方式。越大的速率对应于越大的通信带宽,以及更多的发射、接收空间流。以Wi-Fi6为例,理论速率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图:不同通信协议覆盖范围及应用场景

Wi-Fi6的参数如下:

基于以上参数,可以计算出Wi-Fi6不同配置在下最大速率。

根据以上速率,可以对应算出不同能力的AP路由器的设计方案。

使用这种命名方式,可以直观地了解AP设备的具体方案,例如天线数量和带宽等。以下是几种常见通信能力的AP设备示例及其特点:

1. AX1800

  • Wi-Fi6

  • 频段:2.4GHz和5GHz

  • 4天线(每个频段2x2 MIMO)

  • 最大带宽:2.4GHz 40MHz,5.8GHz 80MHz

  • 总速率:约1800Mb/s(1201Mb/s在5GHz + 573.6Mb/s在2.4GHz)

  • 适用场景:家庭或小型办公室,满足普通上网和流媒体需求。

2. AX3000

  • Wi-Fi6

  • 频段:2.4GHz和5GHz

  • 4天线(每个频段2x2 MIMO)

  • 最大带宽:2.4GHz 40MHz,5.8GHz 160MHz

  • 总速率:约3000Mb/s(2402Mb/s在5GHz + 573.6Mb/s在2.4GHz)

  • 适用场景:中型办公室或家庭,支持更多设备和高带宽应用。

3. BE3600

  • Wi-Fi7

  • 频段:2.4GHz和5GHz

  • 4天线(每个频段2x2 MIMO)

  • 最大带宽:2.4GHz 40MHz,5.8GHz 160MHz

  • 总速率:约3600Mb/s(2882Mb/s在5GHz + 688Mb/s在2.4GHz)

  • 适用场景:大型办公室、公共场所或高密度环境,支持大量设备和超高带宽需求。

由于上述命名方式能够清晰地展现出Wi-Fi AP路由器的性能特点,因此它已成为路由器行业广泛采用的命名惯例。以TP-Link的Wi-Fi 7路由器命名为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字母”+“数字”的组合已成为标识不同路由器能力的主要命名方式。

图:TP-Link的Wi-Fi7无线路由器命名

STA侧:数传Wi-Fi与MCU Wi-Fi

在STA侧(Station侧),我们通常将其应用分为两大场景:数传Wi-Fi和MCU Wi-Fi。数传Wi-Fi主要用来传数据,MCU Wi-Fi主要用来传指令。 

图:数传Wi-Fi与MCU Wi-Fi应用场景

数传Wi-Fi

数传Wi-Fi,顾名思义,其核心任务是传输数据。作为Wi-Fi的基础应用和基本功能,数传Wi-Fi在无线通信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传Wi-Fi是Wi-Fi的基础应用和基本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传输。衡量数传Wi-Fi性能的标准包括带宽、延迟、吞吐量和稳定性。数传Wi-Fi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视频流、文件传输、在线游戏、虚拟现实等。它对带宽和延迟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技术方案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高带宽、低延迟、安全性、覆盖范围。

由于数传Wi-Fi主要的功能是完成数据传输,所以通常对传输速率有要求,比如Wi-Fi数传设备甚至可能会使用AX3000标准,采用160MHz的最大带宽,每个频段2x2的MIMO,提供高达3000Mb/s的速率,从而满足大数据量的传输需求。

在方案设计上,数传Wi-Fi也通常会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案设计。比如AP通信能力、信号带宽、天线架构等。另外,为了达到安全的数据传输,通常也会在加密设计、认证机制方面做更多的设计。

MCU Wi-Fi

随着万物互联的到来,Wi-Fi不仅用于高速数据传输,还应用于还需要满足物联网(IoT)应用中一些控制指令的传输,这些应用不需要很高的传输速率,也不需要非常强大的CPU来处理复杂的数据传输问题。于是就出现了MCU Wi-Fi产品。

不同于数传Wi-Fi用于传输数据,MCU Wi-Fi则更多地被用于传输指令。在物联网应用中,Wi-Fi技术不仅需要完成基础的数据传输任务,还需要与更多的控制功能及应用场景相结合。MCU Wi-Fi产品应运而生,它将微控制单元(MCU)与Wi-Fi技术相结合,不仅具备Wi-Fi通信功能,还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控制操作。这种产品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低功耗以及易于集成和使用,特别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农业、智能安防等应用场景,能够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远程监控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

图:乐鑫公司的Wi-Fi SoC产品

MCU Wi-Fi芯片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了在保证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同时,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以满足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设备的需求。通过优化芯片内部的各个模块,并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MCU Wi-Fi芯片能够实现高效的无线通信和稳定的设备控制。

在MCU WiFi领域,中国厂商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与擅长之处。凭借着在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与不断创新,中国厂商在MCU WiFi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性能与稳定性,还致力于优化成本控制,使得MCU WiFi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此外,中国厂商在供应链管理与生产效率方面也具备显著优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些优势使得中国厂商在MCU WiFi领域脱颖而出,为全球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Wi-Fi中的外置FEM     

随着Wi-Fi标准的不断演进,从Wi-Fi 5到Wi-Fi 6,再到新兴的Wi-Fi 7,传输速度、覆盖范围以及信号稳定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系列的进步背后,不仅离不开Wi-Fi处理器的提供,也离不开一个关键组件的默默支撑——外置射频前端模组(FEM)。

图:Wi-Fi系统中的外置FEM

外置FEM作为Wi-Fi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对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信号的传输功率,扩大覆盖范围,还能有效降低噪声,提高接收灵敏度。随着在Wi-Fi6、Wi-Fi7中,高频段、多通路、高功率Wi-Fi应用的普及,信号衰减和传输距离问题日益凸显,外置FEM的重要性也愈发显著。

外置FEM的介绍及功能

外置FEM(前端模块,Front-End Module)在Wi-Fi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外置Wi-Fi FEM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天线开关构成,部分Wi-Fi FEM还会集成滤波器等组件。其主要功能包括:

1. 信号放大:功率放大器增强发射信号的强度,确保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从而扩大Wi-Fi的覆盖范围。

2. 噪声抑制:低噪声放大器在接收信号时有效降低噪声,提高信号接收的灵敏度,进而提升通信质量。

3. 频段选择:天线开关和滤波器用于在不同频段之间切换和过滤干扰信号,确保Wi-Fi设备在不同频段下的正常工作,并减少相互干扰。

外置FEM的综合运用可以显著提升Wi-Fi设备的性能,包括更大的覆盖范围、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信号稳定性。

内置Wi-Fi FEM

虽然外部FEM可以明显提高射频性能,但考虑到功耗、成本、设计复杂度,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外置FEM并不是必须。在方案应用中,一般有外置FEM与内置FEM两种方案。

和外置FEM不同,内置FEM通常集成在Wi-Fi芯片内部,相较于外置FEM,它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紧凑的设计。内置FEM也由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和部分滤波器等组件组成,只不过采用与AP、Transceiver共同的半导体工艺,在一个半导体晶圆上实现。

下图为MTK的Wi-Fi6 Transceiver产品框图及设计指标,以及版图设计。Transceiver包含内部的PA、LNA以及开关。可以看到,MTK的Wi-Fi6产品输出功率达到20dBm,已经可以达到一些场景的应用需求。

图:MTK Wi-Fi6 Transceiver设计框图

图:MTK Wi-Fi6 Transceiver设计版图

外置FEM的选择和使用

在决定是否在Wi-Fi系统中采用外置FEM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考量。

首先是应用场景的需求,比如企业级Wi-Fi网络或智能家居系统通常需要更大覆盖范围和更高数据传输速率,这种情况下外置FEM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设备功耗的问题,外置FEM会增加设备的功耗,因此对于便携式设备或依赖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需要在性能提升和功耗之间找到平衡。这时就会考虑选用功耗较低的外置FEM,甚至选择不加外置FEM袜。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外置FEM会增加硬件成本,因此在一些成本敏感的市场或产品中,可能会选择不采用外置FEM以降低整体成本。

所以在外置FEM的选择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功耗预算、成本控制和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决定是否在Wi-Fi系统中使用外置FEM。目前看来,在高性能Wi-Fi系统中,外置FEM成为必须的选择。另外在更为先进的Wi-Fi系统,如Wi-Fi7中,由于Transceiver及SoC采用更为先进的工艺进行设计,此时集成内置高性能射频前端成为挑战,也需要采用外置FEM来设计实现射频前端方案。

作为专注于高性能射频前端产品设计的公司,慧智微深知外置FEM在Wi-Fi系统中的重要性。针对路由器、手机、物联网等市场,慧智微开发了系列高性能、低功耗Wi-Fi FEM产品,涵盖Wi-Fi 5/6/7通信标准,可应用于高通、MTK、Realtek等系列Wi-Fi系统平台。

图:慧智微产品开拓之路

慧智微Wi-Fi FEM产品采用先进的射频技术和优化的电路设计,实现了产品的高性能。无论是路由器要求的大范围信号覆盖,还是物联网设备需要的稳定数据传输,或是手机等便携设备追求的无缝连接体验,慧智微的Wi-Fi FEM产品都能提供出色的性能表现。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慧智微Wi-Fi FEM产品已经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慧智微期待不断提升Wi-Fi FEM的射频性能,为客户带来更了的用户体验。欢迎与慧智微销售联系,了解慧智微Wi-Fi FEM的更多信息。

总结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Wi-Fi技术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在Wi-Fi过去30年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其在企业办公、家庭娱乐、城市智能化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还深刻理解了其随应用场景变化而不断演进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从AP与Station的基本概念出发,我们认识到Wi-Fi技术在构建稳定、高效的无线网络中的不可或缺作用。AP作为接入点,其通信能力的多样化(如AX1800、AX3000、BE6400等标准)为不同场景下的网络需求提供了精准匹配。而STA侧,数传Wi-Fi与MCU Wi-Fi的细分,则进一步展现了Wi-Fi技术在数据传输与控制指令传输中的双重优势。

尤为关键的是,外置FEM作为提升Wi-Fi系统性能的关键组件,其在增强信号传输、降低噪声、提高接收灵敏度方面的显著作用,为我们在设计实现路径时提供了重要射频技术支撑。通过合理选择与应用外置FEM,可以在确保性能的同时,有效控制设备功耗与成本。

在此背景下,作为高性能射频前端产品设计的佼佼者,慧智微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射频前端产品的优势迭代。在Wi-Fi产品线,慧智微产品涵盖Wi-Fi 5/6/7全系列标准,广泛应用于路由器、手机、物联网等市场。慧智微将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设计,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期待通过慧智微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追求,为Wi-Fi技术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编: 爱集微
来源:慧智微 #慧智微#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