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环保型磷化铟量子点LED工作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院 #LED# #电激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量子点LED#
4761

加快新兴显示照明LED如量子点LED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缺乏原位、直观的表征手段,新兴LED的内部运行机制理解尚不充分,限制了新兴LED的研发速度。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樊逢佳团队研发出世界首台电激发瞬态吸收(EETA)光谱仪。这一技术可以给LED“拍片子”,全方位透视LED中的载流子和电场的时间分辨、空间分布等信息,为LED的机理研究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推动LED领域的科学探索和技术进步。

近日,樊逢佳与河南大学教授申怀彬再次合作,利用EETA技术探讨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当前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性能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注入不足和严重的电子泄漏。为此,研究提出了采用“低、宽势垒”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既提升了电子注入效率,又有效抑制了漏电现象。通过这一优化,研究实现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峰值外量子效率达26.68%,亮度突破270,000cd/m2,并在初始亮度1,000cd/m2下T95(亮度衰减到起始值的95%)寿命达1,241小时,刷新了世界纪录。

11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green InP-based QD-LED by controlling electron injection and leakage为题,发表在 《自然》(Nature)上。这一成果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的重要进展。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

电激发瞬态吸收原理及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关键科学问题

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改性策略及高性能器件表征

责编: 赵碧莹
来源:中国科学院 #LED# #电激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量子点LED#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