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拟赴港上市,筹资约10亿美元;兆讯恒达发布两款MCU新品 引领屏显技术新纪元;CES2025观察:哪四大领域产品引领AI在端侧应用变革?

来源:爱集微 #今日焦点#
6389

1.紫光股份拟赴港上市,筹资约10亿美元;

2.兆讯恒达发布两款MCU新品 引领屏显技术新纪元;

3.CES2025观察:哪四大领域产品引领AI在端侧应用变革?

4.Arm拟收购CPU创企Ampere,后者估值曾达80亿美元;

5.Imagination终止RISC-V处理器开发,全面押注GPU与AI领域;

6.苹果10亿美元投资不足以解除印尼iPhone 16禁令

1.紫光股份拟赴港上市,筹资约10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中国云计算和IT基础设施公司紫光股份正准备最早在今年在香港进行第二次上市,募资约10亿美元。

匿名知情人士表示,紫光股份已邀请银行参与上市事宜。

紫光股份目前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过去一年其股价上涨45%,市值达到708亿元人民币(97亿美元)。

一些公司已获得香港上市规则豁免,该规则要求在内地交易的实体至少发行15%的股份。香港交易所也已开始就可能降低门槛进行磋商。

知情人士表示,紫光股份的审议仍在进行中,潜在发行的规模和时间等细节可能会发生变化。

紫光股份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紫光股份成立于1999年,提供云计算和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服务。它还生产服务器和计算存储系统等设备。(校对/张杰)

2.兆讯恒达发布两款MCU新品 引领屏显技术新纪元

当前,显示技术和IoT、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新型显示应用正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各类需求。而MCU作为屏幕的关键零部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日,兆讯恒达正式推出MH2103A、MH2457等系列MCU产品,通过优化硬件部署和软件算法,实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显示效果。同时支持多种分辨率的彩屏显示,适用于旋钮屏、电动车液晶仪表盘、咖啡机、充电桩、电梯广告屏、油烟机屏等智能终端设备,提供更具个性的创意显示方案,受到市场和客户的热烈关注。

重磅发布两款全新屏显MCU

屏驱MCU,是指应用于电子产品配套屏幕显示领域的MCU,在屏幕电子系统中,主要发挥“大脑”功能,负责处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执行控制逻辑,并与其他设备或云端进行通信,确保屏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交互。

随着人机交互需求丰富化,智能家居设备、电动摩托车等产品也逐步增加了屏幕显示功能,段码显示的方式也升级为显色内容更为丰富的TFT-LCD图形交互显示,以更丰富的颜色和生动的图像形式展示运行参数信息,甚至以屏幕操控代替部分机械按键功能。

当下,AIoT、工业控制、电动摩托车等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正推动显示屏幕市场的增长,对MCU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该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而兆讯恒达作为安全芯片行业领导者,也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不断推动通用安全MCU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

近期,兆讯恒达发布一款通用安全MCU产品MH2103A,该产品最高工作频率可达216MHz,内置最大1024K Flash和96K SRAM,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MH2103A

该系列产品内置了多达2个高级定时器、10个通用定时器、2个基本定时器、3个12位的ADC、2个12位的DAC,还包含标准和先进的通信接口包括:3个SPI接口、2个I2S接口、2个I2C接口、5个U(S)ART接口、1个USB2.0全速串行通信接口、1个CAN总线控制器、1个SDIO接口,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能够提供出色的显示效果‌。

同时具备低功耗和高性能集成度高等特点。该产品采用先进的制程技术和电源管理策略,实现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可满足低功耗应用的要求。另外,MH2103A系列微控制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85℃,供电电压为2.0V至3.6V,这些特性使得它们非常适合在各种环境下稳定工作。

另一款突破性产品MH2457,能够驱动高达1080P分辨率的屏幕,展现出细腻清晰的图像效果。该系列MCU不仅具备高分辨率驱动能力,还集成了与IEEE-802.3-2002兼容的介质访问控制器(MAC),支持通过工业标准的介质独立接口(MII)或精简介质独立接口(RMII)进行以太网LAN通信,为屏显设备提供了更丰富的网络连接功能。

MH2457

此外,MH2457还支持多种显示接口,包括MIPI-DSI、RGB-TFT、QSPI/SPI以及8080/6800,这使得它能够适应不同终端设备的显示需求和应用场景,满足终端设备的各种屏显需求,产品系列全面覆盖10寸及10寸以内各种屏幕,满足中小型屏幕客户丰富的应用需求。

凭借卓越的性能指标,MH2103A、MH2457在小家电旋钮屏、两轮电动车液晶仪表盘、断码屏与中控、咖啡机、充电桩、电梯广告屏、油烟机屏、10.1寸工控屏、以及运动医疗和健康等领域的屏显应用中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无论是复杂的图形处理还是高速的数据传输,两款芯片都能轻松应对,为屏显技术带来新的突破‌。

‌融入安全特性,MCU产品备受青睐

随着终端智能化趋势的加强,屏驱MCU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也有所升级。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新型家电产品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增多,对MCU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据Yole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MCU市场规模约282亿美元,预计至2028年将以5.5%的年复合增速达到388亿美元。

然而,随着智能终端涉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越来越多,屏幕系统的安全性能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针对通用MCU市场的安全需求,很多MCU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安全MCU产品。不过,由于对于安全理解的差异化,市面上通用MCU产品的安全防护大都很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深耕安全芯片设计领域的兆讯恒达发力通用安全MCU产品,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通用MCU+安全”可以将兆讯恒达的优势最大化,毕竟安全正是它藏在骨子里的基因。

以MH2103A、MH2457两款产品为例,不仅在性能上领先,更是在安全性上进行优化创新。其产品内置了硬件加密算法单元,支持多种加密算法,如AES、DES、TDES、SHA1/224/256,以及SM1、SM3、SM4、SM7、MD5算法,确保了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成为满足终端设备屏幕系统高性能、高安全要求的理想选择,可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随着IoT、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MCU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兆讯恒达MH2457与MH2103A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正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在智能家居领域,MH2103A的低功耗特性使其成为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的理想控制单元;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其小巧的体积和出色的性能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体验。而MH2457作为一款高清屏驱MCU,支持1080P分辨率,为两轮电动车液晶仪表盘、断码屏与中控、工控屏等设备提供了细腻、逼真的画质体验。

随着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搞安全性、低功耗MCU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兆讯恒达MH2457、MH2103A产品在多个应用场景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并已进入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卓越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推动通用安全MCU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CES2025观察:哪四大领域产品引领AI在端侧应用变革?

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于当地时间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风向标大会,CES官方预计将吸引约4000家企业参展,其中约35%的参展商来自中国,即近1500家中国(含港台)企业参展,创出历史新高。

本次CES主题为“Dive in”(直译为“深入探索”),取意“AI在端侧的创新应用逐步深化”。目前,随着资本市场、产业界持续关注AI芯片、AR/VR眼镜、机器人和汽车智能等概念,这个以消费电子产品见长的“科技界春晚“正愈发受到广泛关注,来自各国和地区的科技企业均推出拳头产品与前沿科技创新,促使一场由AI牵动的消费电子上下游变革正在加速到来。

AIPC产业链上下游“直面较劲”

自2022年底ChatGPT掀起生成式AI以来,人工智能热潮依旧火热,进而席卷到CES2025上,并且从以往的配角成为主角。而在这场全球盛宴中,位居C位的非英伟达莫属。

在CES2025开幕当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正式发布了此前盛传的Blackwell系列GPU——GeForce RTX 50系列,核心产品是RTX 5090显卡,拥有920亿个晶体管,具备4000 TOPS的计算能力、4 PFLOPS的AI性能、1.8 TB/s的带宽以及光线追踪性能达到380 TFLOPS,较上一代Ada架构性能提升三倍,以及能更快速的读取和写入数据等。

在RTX 5090显卡一骑绝尘同时,英伟达也带来了多款AI相关的产品,其中包括发布Nvidia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平台,以助推Physical AI的发展;发布全球最小的个人AI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以及在NIM微服务中新增Nemotron系列模型和用于视频搜索和摘要的AI代理,入局Agentic AI。然而,英伟达在AIPC领域布局上并未宣布显著动作。

作为英伟达的重要竞争对手,AMD则将重点放在AIPC芯片上,并推出多款相关产品。

其中包括锐龙AI Max系列芯片,拥有达40个基于RDNA 3.5架构的计算单元(CU),搭载16个Zen 5 CPU内核和32个线程,配有一个带宽为每秒256GB的新内存接口和支持128GB内存。AMD表示,Ryzen AI Max的游戏性能比英特尔Lunar Lake高1.4倍,渲染性能比MacBook M4 Pro高84%。此外,针对更主流的移动PC, AMD在Ryzen AI 300系列处理器加入“Krakan Point”Ryzen AI 7和Ryzen AI 5,形成了更全面的产品覆盖矩阵。

据悉,AI Max系列将于今年上半年亮相,出现在即将推出的Copilot+PC中,例如HP ZBook Ultra G1A移动工作站、HP Z2 Mini G1a迷你台式工作站和华硕ROG Flow Z13游戏二合一电脑。对于游戏领域,AMD发布了基于4nm制程的下一代RDNA 4架构独立显卡:Radeon RX 9070 XT和Radeon RX 9070,但定位却主要是与英伟达上一代产品RTX 4070 Ti和RTX 4070竞争。

在CES 2025上,英特尔带来较大规模的一次产品发布,涵盖从用于轻度任务的Core 3到更强大的Core Ultra 200H,而且采用多种核心架构组合,其中Core Ultra系列是英特尔全新的高性能产品线,而基于18A节点的Panther Lake处理器将在2025年下半年量产。但分析指出,本次英特尔虽发布“Arrow Lake”AI PC处理器,可并非世代级更新,略显诚意不足。自英特尔取消20A,且Arrow Lake延迟推出,市场期待降低,建议继续观察18A量产进展。

此外,作为深耕AIPC数年的芯片巨头,高通宣布了采用4nm制程工艺制造,由8核Oryon中央处理器、图形组件和专用AI芯片组成的Snapdragon X Platform将运行微软的Copilot+软件。据介绍,包括宏碁、华硕、戴尔科技和联想在内的PC制造商将采用这款AI芯片,且搭载Snapdragon X的PC的售价预计将低至600美元,产品预计在2025年初上市。

在AI芯片产业链上游抢发新品同时,AI PC终端厂商也在直面较劲,陆续发布多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设备和解决方案以抢占行业先机。例如联想发布了YOGA Air 14 Aura AI、ThinkPad X9、搭载本地AI的平板电脑、掌机以及搭配英伟达RTX5090显卡的最新游戏笔记本等一系列新品;戴尔在CES上宣布了一些变化,戴尔“XPS”和“Inspiron”等沿用几十年的个人电脑产品名称将被取消,并推出专为个人和专业计算打造的全新 AI PC 产品组合等。

在产业链的联动与助推下,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当前PC市场处于逐步回暖周期,AIPC这一新品类在芯片厂商陆续推出多款搭载NPU的处理器后渗透率加速提升。PC整机厂商也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推动AIPC产业加速落地。根据过去一年不同机构数据,AI PC的渗透率在10%-20%之间,预计到2026年,AI PC的渗透率将有望达到50%-60%左右。

智能化赋能汽车科技加速应用

随着AI大模型在语音、车控、娱乐和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投入并加速走向“台前”。据统计,本届CES展会上有超过250家相关企业展出跟汽车相关的最新科技,除了奔驰、宝马、本田、极氪、小鹏等中外新老车企,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国际芯片巨头也纷纷瞄准了这一市场,展示了相关解决方案。

在演讲中,黄仁勋公布了英伟达下一代汽车智驾芯片Thor已经全面投入生产,计算能力是上一代产品Orin的20倍,能高效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Thor在2022年发布时就备受瞩目,且计划是2024年量产,2025年大规模上车。但由于Thor延迟量产,加之如小鹏、蔚来等新势力车企的自研芯片已经趋近成熟,国内一些车企正在考虑搁置Thor的搭载计划。

此外,英伟达通过其Omniverse平台和Cosmos仿真引擎,提供了从虚拟到现实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加速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和测试进程。在与部分车企合作方面,英伟达宣布,丰田汽车将在英伟达DRIVE AGX Orin平台上打造下一代汽车,并运行英伟达DriveOS操作系统。相较之下,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则将带来首个OEM量产英伟达DRIVE AGX Thor智驾域控制器平台,其首款量产原生自动驾驶汽车极氪RT将于2025年开启大规模交付。

作为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的传统强者,高通此次没有在CES上发布汽车方面的新产品,而是宣布基于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的近十项最新合作进展,覆盖数字座舱、智能驾驶、两轮车等多个领域,包括和零跑汽车、Garmin佳明、松下汽车电子系统、亚马逊等企业的合作。

在去年CES上,汽车芯片领域的新玩家英特尔发布了第一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车载SoC。今年,英特尔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在演讲中宣布,该产品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大批量出货,同时他还官宣了两款新产品,即英特尔自适应控制单元以及英特尔锐炫B系列车载独立显卡,进一步扩大了英特尔在汽车领域的产品组合。但英特尔汽车解决方案不会限制合作方使用特定操作系统或API,合作方也不会受制于英特尔硬件。

显然,在CES2025上,自动驾驶技术仍是备受瞩目的重点领域,众多供应链企业也带来了各自的创新成果。在技术创新方面,Mobileye将携其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系统Mobileye Drive亮相,该系统通过高度集成的传感器、算法和计算平台,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全面覆盖。大陆集团则将重点展示其智能座舱新技术,聚焦于提升人与汽车之间的外部通信能力等。

同时,本届CES的多家厂商重点也主要围绕车与AI结合展开。例如宝马计划展示全新的i Vision Dee概念车,主打增强现实(AR)与车内交互的结合,同时首发其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全景iDrive和自研的新世代操作系统X。黑芝麻智能将重点展示其最新的高算力芯片平台“华山A2000家族”,以及与斑马智行联合打造的智能座舱及舱驾融合方案等。

行业分析指出, 在CES2025上,通过展示在智能化、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汽车企业正推动行业朝向更高的技术层次发展。其中,中国品牌将AI大模型在语音、车控、娱乐乃至自动驾驶领域的全面应用,将促使智能化技术在使用场景上的颠覆式变化。

“百镜大战”第一枪打响

随着Ray-Ban Meta验证了AI眼镜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众多国内外科技企业均布局AI眼镜领域。这使得AI智能眼镜领域持续升温,并成为CES2025区别于往届的全新焦点。据统计,本次CES中,AR/VR/XR板块参展企业共312家(中国厂商占83家,占比27%),其中有38家公司展出了眼镜终端产品,使得现实版“百镜大战”上演并引发业界热议。

在部分具体产品方面,雷鸟创新宣布与TCL联合参展,发布AI拍摄眼镜V3和AI+AR光波导眼镜X3 Pro。同时,雷鸟V3与阿里通义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了业内首个专门面向智能眼镜的AI大模型。与传统大模型不同,其设计了整体多模态交互架构,定制化开发“云+端”模型,帮助产品实现高响应、低延迟、高质量的多模态AI交互体验。双方还将围绕眼镜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开展功能定制和开发,并持续在雷鸟AI眼镜产品上迭代更新。

至于深耕该领域的Rokid,在展台区域有不少海外媒体排队等待体验新产品Rokid Glasses。据了解,其不仅具备AI全方位融入带来的功能和体验升级,还有高度集成的无线一体化设计,将主板、电池以及光学显示模组等核心组件集成在只有49g的眼镜上。同时,Rokid Glasses的功能符合日常使用,包括通过AI视觉感知并进行翻译以及支持AI实时导航等。

另据统计,仙瞬科技旗下Halliday将展示全球首款带显示的主动式AI智能眼镜,搭载的DigiWindow技术可以将光学模组的体积从厘米级缩小到毫米级,从而更接近普通眼镜的佩戴体验。歌尔股份在本次CES上推出两款聚焦轻量化的AI+显示智能眼镜参考设计Mulan2和Wood2,搭载全息波导镜片和Micro-LED光机,确保轻薄设计和最小光泄漏。

此外,大朋、莫界科技、雷神科技、Vuzix、Looktech、李未可、Rokid、XREAL、长盈精密等上游厂商和品牌商均有AI眼镜新品参展,使中国品牌成为CES2025的AI眼镜生力军。

从CES 2025展会上,VR/AR技术再次成为科技领域焦点,并且展现了更轻便、高清晰度、智能交互等新趋势,尤其是与AI的结合程度。根据wellsennXR数据及预测,2025年开始,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IDC预计,全球智能眼镜在2030年将达到20%的渗透率。中信证券研究则称,在手机厂商入局+二三线品牌及白牌厂商积极参与的背景下,看好2025年成为AI眼镜从1到10的关键年份。

在机构看来,AI眼镜有望成为智能穿戴市场新风口,引领下一代终端革命。据市场调研机构洛图科技统计,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中,具备AI功能的产品占比不到20%,而随着显示技术、芯片性能、算法能力和应用生态的协同迭代,到2025年,AI功能在智能眼镜市场的销量渗透率将突破60%。但AI眼镜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续航仍是核心痛点之一。

中国人形机器人成“流量密码”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前沿科技赛道,被视为AI在端侧应用的重要阵地,已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竞争核心方向之一。其市场空间广阔,2025年被看作人形机器人的能力成熟之年。因此,在人形/仿生领域,据CES官网,本届CES首次有数十家厂商集中展示整机及零部件。

此前,英伟达就发布了一系列机器人基础模型、数据管线和仿真框架,以加速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开发进程。在CES2025上,黄仁勋表示,“通用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他宣布英伟达正式推出用于合成运动生成的NVIDIA Isaac GR00T Blueprint,该Blueprint可帮助开发者生成海量的合成运动数据,以便通过模仿学习来训练人形机器人。

值得关注的是,英伟达还将合作伙伴星动纪元的Star1、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傅利叶的GR-2、宇树的H1-2、小鹏的Iron等5台中国产人形机器人带到CES远程“云”参展。而在英伟达公布的14家合作人形机器人公司里,中国厂商共占据了6席,显示出不俗优势。

其中,星动纪元的Star1自由度增加到55个,关节扭矩提升到400N·m,关节转速达到25rad/s,性能达到全球顶级水准;傅利叶的GR-2全身自由度达53个,单臂运动负载达3kg,续航两小时并新增换电方案,搭载12自由度自研灵巧手及第二代执行器;宇树科技H1具备奔跑能力,集成双足行走、先进运动控制技术、多种传感器和AI算法;小鹏汽车的“老铁”拥有62个主动自由度的AI机器人,可模仿人类动作并进行自然对话等。

众擎人形机器人PM01

目前,依托AI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机器人在感知、理解、决策和行动上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动作愈发流畅自然、精准高效,给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体验和相关服务,并展现出广阔前景。据花旗预测,未来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约等于英国两年GDP。中国电子学会预计,到2030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700亿元。

基于此,为了抢占行业发展机遇,各国科技企业在CES2025上推出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正愈发广泛且多元,涵盖生产制造、医疗服务、家居清洁、食品制作、情感陪伴、咨询疗愈等。

其中,韩国三星发布了家庭智能机器人Ballie。与许多家庭机器人类似,Ballie通过语音和人进行互动,并具备智能家居联动控制功能。不同之处在于,Ballie可将互动信息投射到地面上,以及将影片投射到墙面。多家日本科技企业发布主打情感陪伴的机器人,其中大多长着毛茸茸的外观,能拟真多种表情,与用户进行情感互动,甚至还能充当心理疗愈的角色。

与此同时,国内厂商积极参展,其中速腾聚创将展示具有20自由度的第二代灵巧手,适用于足式机器人力传感器FS-3D,适用于机器人髋、膝关节的高功率密度直线电机LA-8000等新品;伟景智能、星动纪元、兆威机电、大象机器人、中科慧灵、广汽集团、长盈精密、墨现科技等均有人形机器人及零部件相关产品发布或展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优必选、九号公司、追觅、安克创新等各大厂商均有新品展出,产品覆盖短交通/清洁/割草等场景。

在CES2025上,多款“中国造”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携手亮相,能走、会跑、可以流畅与人对话,还能整理衣服、拣货、换灯泡等,将科幻变为现实,一度成为展会的流量密码。

4.Arm拟收购CPU创企Ampere,后者估值曾达80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软银集团及其持有多数股权的Arm正在探索收购Ampere Computing的交易。

匿名知情人士表示,甲骨文支持的半导体设计公司Ampere在探索战略选择时引起了Arm的收购兴趣。不过,谈判仍有可能破裂。Ampere也有可能最终被另外公司收购。

Ampere设计使用Arm技术的半导体,在2021年日本软银提出的一项少数股权投资中,其估值达到80亿美元。尚不清楚Ampere的最新估值是多少。

2024年9 月报道称,Ampere一直在与财务顾问合作,以帮助其争取收购意向。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公司有意与业内一家大型企业达成交易,这表明该公司认为首次公开募股(IPO)的道路并不轻松。

Ampere的早期支持者还包括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此次交易将加入一波希望利用人工智能(AI)支出热潮的芯片公司浪潮。甲骨文去年表示,它拥有这家初创公司29%的股份,并可以行使未来的投资选择权,从而控制这家芯片制造商。

尽管Ampere将从持续的AI热潮中受益,但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几家大型科技公司争相开发与Ampere相同类型的芯片。随着数据中心行业为迎接AI时代而进行重组,人们对关键部件的控制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与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和AMD公司一样,Ampere也不得不应对从中央处理器(CPU)向英伟达加速器芯片的支出转移。

Ampere使用Arm技术为数据中心设备制造处理器。Arm正逐渐从基本标准和基本蓝图的授权者转变为更完整的芯片制造商。Ampere工程师的加入可能会为Arm CEO Rene Haas进军该市场增添专业知识和动力,其中许多人曾在英特尔业界领先的服务器芯片部门工作。

Ampere创始人兼CEO、前英特尔高管Renee James曾考虑让Ampere上市。该公司于2022年4月表示,已秘密申请美国IPO,当时芯片需求正在激增。

Ampere的出售将继续进行一系列半导体交易。据汇编数据,2024年全球涉及芯片公司的交易额增长一倍多,超过310亿美元。

5.Imagination终止RISC-V处理器开发,全面押注GPU与AI领域

据报道,英国Imagination Technology公司已停止其RISC-V处理器核心的开发,转而专注于其GPU和AI产品。

Imagination表示,“公司退出了独立的CPU产品线,以增加我们在图形、AI和边缘计算领域的投资,相信这对我们的业务具有变革性。我们仍然致力于RISC-V生态系统,并相信这一业务调整使我们能够更轻松地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成为RISC-V的首选GPU提供商。”

Imagination于2021年12月推出了其Catapult系列RISC-V CPU,随后在2022年推出了实时嵌入式CPU核心RTXM-2200。该公司在2024年4月推出了64位核心APXM-6200。

该公司此前已将其图形技术授权给中国的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RIOS Lab)。该合作支持PicoRio开发板,这是RIOS Lab发布的第一款开发平台,RIOS Lab是以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为依托单位。

报道称,此举颇具讽刺意味,因为Imagination此前曾拥有MIPS架构CPU,后来将MIPS拆分出售,转向了RISC-V,现在却又准备放弃。而MIPS公司本身在被出售后不久也放弃了自己的MIPS架构CPU,也转向了RISC-V架构。

Imagination的首席执行官Simon Beresford-Wylie打算退休,据报道,该公司正由其私募股权所有者Canyon Bridge出售。

知情人士称,这家与中国国有投资者有联系的私募股权公司认为,它能获得比2017年收购 Imagination时支付的5.5亿英镑(6.81亿美元)更多的资金,拥有这家芯片制造商的Canyon Bridge基金的固定期限已接近尾声。Lazard目前正在接触潜在买家,并已经收到了一些问询。

6.苹果10亿美元投资不足以解除印尼iPhone 16禁令

印尼继续禁止销售苹果公司的iPhone 16手机,称包括在印尼建立AirTag工厂在内的10亿美元计划不足以满足当地的投资要求。

印尼工业部长Agus Gumiwang Kartasasmita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尼内容规定要求苹果在印尼生产部分智能手机或零部件,而AirTag只是一个配件。截至今天下午,印尼政府还没有颁发当地内容证书的依据,而苹果在印尼销售其旗舰设备需要颁发当地内容证书。苹果需要与我们协商,这样我们才能颁发证书。”

2024年10月,印尼禁止iPhone 16的销售,这是说服这家美国科技公司加大在这个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投资的战略的一部分。在这个拥有约2.8亿消费者的充满希望的增长市场上,推迟恢复销售将使苹果失去收入。苹果正在与三星电子等竞争对手争夺立足点。

根据Kartasasmita的说法,苹果可能会因为继续不遵守当地的投资规定而受到制裁,尽管这将是印尼政府的最后手段。

这一决定标志着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印尼投资部长Rosan Roeslani 1月7日晚间曾称,印尼已经批准了苹果在印尼设立AirTag工厂的计划。

据 Roeslani称,苹果公司曾提议在2026年初之前建立一家工厂,并开始生产AirTag,这是一种允许用户追踪他们的行李、宠物或其他物品的设备,苹果公司高管正在雅加达与印尼政府就投资提案进行谈判。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今日焦点#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