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2024年半导体企业破产潮汹涌,汽车行业加速洗牌;2024年10大成功IPO智驾公司盘点:港股成首选,2025年再迎上市潮;鸿海年底发6.5个月奖金

来源:爱集微 #今日焦点#
1w

1.2024年半导体企业破产潮汹涌,汽车行业加速洗牌;

2.2024年10大成功IPO智驾公司盘点:港股成首选,2025年再迎上市潮;

3.鸿海2024年运营超预期,年底发6.5个月奖金;

4.被质疑在华低价倾销芯片,德州仪器:尚未收到调查通知,一切照常进行;

5.英特尔面临重组挑战 半导体市场竞逐下一步何去何从?

6.黄仁勋:鸿海 GB200量产超预期

1.2024年半导体企业破产潮汹涌,汽车行业加速洗牌

对集成电路行业来说,2024年“两极分化”严重,业内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实力、开疆扩土,另一方面,部分体质不佳的芯片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以华夏芯、梧升半导体等为代表的芯片设计企业甚至出现破产清算的惨局,合芯科技运营停摆、思瑞浦解散MCU团队等消息也令人震惊。

在汽车行业,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汽车行业及新创企业受创严重,使得这一行业成为资不抵债的重灾区,汽车终端及供应链出现破产潮。以下是集微网汇总2024年破产、解散或被申请破产的企业名单。

半导体产业:华夏芯、悟升半导体等多家IC企业破产清算

昆山PCB工厂铨莹电子申请破产清算 债务约千万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1月25日,昆山铨莹电子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公告称,鉴于昆山铨莹电子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铨莹电子与各位职工的劳动合同于2024年1月31日解除。

梧升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21年月27日,注册资金为100亿元。2024年2月18日,梧升电子公司召开临时股东会作出股东会决议解散梧升半导体公司。2021年4月7日,梧升半导体官微当时消息显示,梧升集团参加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不低于180亿元,五年内完成整体项目的全部建设。

格立特被申请破产清算,前Intel高级工程师创办的封测企业?

5月26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开文件显示,泗洪县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于2024年5月17日裁定受理江苏格立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此前在3月时,柔宇科技就被爆破产传闻。破产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

柔宇科技在成立仅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国内外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四轮风险投资,2019年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后市场估值一度高达60亿美元。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呈持续亏损状态,同期分别亏损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

负债20亿!映瑞光电破产清算案预招募意向投资人

10月16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的公告显示,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映瑞光电)2023年7月6日向浦东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的申请。浦东法院确认收到的债权金额共计超20亿元。

映瑞光电成立于2010年8月,注册资本为9523.31万美元,经营范围为开发、设计、测试及生产发光二级管(LED)、衬底材料及其相关配套零部件,组装氢化物气相外延设备(HVPE),销售公司自产产品等。

传国产服务器CPU企业合芯科技运营几乎停摆,欠薪半年断缴员工社保

11月初消息,社交媒体上爆出国产服务器CPU知名企业合芯科技拖欠员工薪资、公司运营几近停摆的消息。公司内部公告截图显示,合芯科技多次通知员工4月和5月的工资将推迟发放。直到6月的下旬,该员工才收到4月份的工资。

另有文章盘点了合芯科技的七宗罪,包括拖欠500多名员工10个月工资,涉及金额近1亿元;断缴员工社保及医保,强迫员工自行离职,不给N+1补偿金;阻挠员工正常入职下家;公司部分高管、法务、财务继续领工资;非法挪用员工财产;故意扰乱仲裁程序;不按仲裁协议支付赔偿。

内卷加剧!传思瑞浦解散MCU团队

11月消息,业内人士爆料称,国内知名模拟芯片公司思瑞浦于10月28日宣布解散其MCU团队。据了解,思瑞浦MCU团队约数十人规模,其中一些成员曾是2022年德州仪器(TI)裁撤的中国区MCU研发团队的员工。最早一批获得赔偿的员工将在月底离开。

思瑞浦在2021年成立了嵌入式处理器事业部,切入MCU赛道,计划投资2亿人民币,旨在结合公司在模拟混合信号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开发出在系统性能和集成度上超越国内外同类产品的MCU。

又一碳化硅企业折戟!世纪金光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11月19日根据曹亚贤申请受理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根据记载,截至2024年9月世纪金光账面负债总额为5.28亿元,账面所有者权益为-1576.8万元。

世纪金光于2010年12月24日成立,注册资金37106.31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销售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生产碳化硅单晶片、4/6英寸碳化硅单晶片、碳化硅和氮化镓外延片、碳化硅功率器件肖特基二极管等。在经营遇阻前,世纪金光6英寸碳化硅单晶已实现量产。

难以获得风险融资,美国GaN企业NexGen破产倒闭

1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GaN企业NexGen Power Systems已破产倒闭,旗下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晶圆厂也已关闭。据披露,倒闭的原因是难以获得风险融资,公司运营已经举步维艰。

资料显示,NexGen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开发垂直GaN on GaN器件的企业,在美国纽约州拥有66000平方英尺GaN FAB1工厂,用于GaN外延生长、材料表征、器件设计和加工等。

GaN元器件供应商Odyssey将以952万美元出售并解散

半导体器件设计和代工商Odyssey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 Inc.(奥德赛半导体技术公司)成立于2019年,专注基于专有的氮化镓(GaN)处理技术开发高压功率开关元件和系统。3月20日消息称,该公司已同意以952万美元出售其资产,然后解散。

Odyssey拥有一座面积为1万平方英尺的半导体晶圆制造厂,配备了一定比例的1000级和10000级洁净空间以及先进半导体开发和生产工具。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出工作在650V和1200V的垂直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

氮化镓名企BelGaN宣告破产,潜在竞购者报价1.3亿欧元

8月2日,据比利时媒体报道,欧洲领先的 GaN(氮化镓)汽车半导体代工厂BelGaN已申请破产,440名员工面临失业。

BelGaN团队和工厂于1983年以MIETEC的名义成立,后来被阿尔卡特收购,随后被AMIS收购,2008年出售给安森美半导体,2009年开始开发GaN,30多年来一直在汽车半导体生产领域积累专业知识。

日本电子产品供应商船井电机获准启动破产程序

10月25日消息,日本中型电子产品制造商和沃尔玛供应商船井电机(Funai)已获得法院批准启动破产程序。

船井电机成立于1961年,为沃尔玛和日本主要电子产品零售商Yamada Holdings(山田控股)供应平板电视。据报道,最近该公司难以支付在泰国和其他地方生产的电视零部件。

欠债7200万,俄罗斯大型晶圆厂Angstrom-T宣布破产

根据法院判决,2024年12月,俄罗斯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Angstrom-T因无力偿还9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万元)债务而宣布破产。

Angstrem-T工厂于2007年开始兴建,位于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泽列诺格勒,该工厂由前通信部长Leonid Reiman管理。

汽车:极越汽车闪崩,高合汽车申请破产预重整

威马汽车破产重整获法院受理

1月3日,威马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根据威马集团的申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预重整期间,威马集团已完成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工作,并与多个意向投资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有鉴于此,威马集团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的申请。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裁定受理。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书》送达威马集团。

华南最大汽车服务商集群车宝官宣破产

1月3日,原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经理、集群车宝创始人兼CEO高集群发布全员信称,“经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集群车宝即日起申请破产。”

资料显示,集群车宝总部位于广州,于2013年创立,是一家汽车后市场产业互联网品牌,集群车宝致力于汽车后市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服务商。

创立11年,集群车宝走过了7轮融资,总融资额超5亿元。

德国造车新势力e.GO官宣倒闭,从上市到破产仅需8个月

6月17日消息,近日,德国造车新势力e.GO官宣停止运营,是继Sono Motors和Electric Brands之后,德国近期倒下的第三家造车新势力。

e.GO成立于2015年,与国内的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几乎同时起步,创始人Günther Schuh是德国电动汽车先驱,曾创立Streetscooter并成功出售给德国邮政。但e.GO缺乏核心电动车技术,严重依赖外部供应商,导致其产品性价比不高。

恒大汽车:相关附属公司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7月28日,恒大汽车再发布公告称,附属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及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26日收到相关地方人民法院下发的通知书,个别债权人于2024年7月25日申请对相关附属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8月5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宣布其相关附属公司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根据公告,相关地方人民法院已于2024年8月2日就恒大汽车相关附属公司的破产重整进行了听证,并裁定这些附属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司法信息超160条!高合汽车申请破产预重整

8月9日,企查查APP显示,近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公开高合汽车关联公司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预重整决定书。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当前涉及160余条司法案件信息。

自2023年底开始,市场不时有消息传出,高合汽车陷入资金链断裂、裁员危机,即便高合汽车一再辟谣,终于今年年初实锤陷入发展困境:高合汽车2月在内部大会上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

传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Wrena申请破产,客户包括特斯拉

9月25日市场消息称,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Wrena申请破产,计划出售其业务,目前该公司负债介于1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之间。

根据媒体披露,Wrena客户包括德雷威汽车公司、特斯拉、京西重工集团、Skyway精密公司和韩华先进材料公司等,其以Tier 1和Tier 2身份向客户提供冲压管状部件、组件等零部件。

瑞典工厂暂停,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子公司申请破产

作为战略评估的一部分,陷入困境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暂停了其瑞典旗舰工厂的业务扩张,随后其一家子公司Northvolt Ett Expansion AB申请破产。

2024年9月,Northvolt宣布将精简规模并裁员,这引发人们担忧,由于生产问题、需求低迷和来自中国的竞争,这家欧洲本土电动汽车电池冠军企业的发展可能陷入停滞。

美国造车新势力Fisker获准破产,曾对标特斯拉

10月11日,美国造车新势力Fisker获得法院对其破产清算计划的批准。

资料显示,Fisker是美国知名造车新势力,曾对标特斯拉,成立于2007年,主要生产混动跑车。2014年,Fisker被万向集团以1.49亿美元收购。2020年10月,Fisker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FSR。该公司首款车型Karma于2011年上市,至2019年7月停产。

Fisker还于2021年11月17日发布Ocean电动SUV,期望能够挑战特斯拉Model Y。

大运汽车被申请破产,创始人靠倒卖粮食发家

11月消息,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

资料显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7亿元,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约50万㎡,是一个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总资产逾60亿元,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检测试验设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美国电动汽车充电公司Ideanomics申请破产

因几个月前证券监管机构指控其高管在财务业绩方面误导投资者,美国电动汽车公司Ideanomics Inc. 12月4日向特拉华州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列出了5000万~1亿美元的资产和1亿~5亿美元的负债。

在Robinhood用户的热情推动下,该公司股价曾在2020年飙升。该公司股价短时间内超过600美元/股,2021年2月市值达到20亿美元,但在过去两年中缩水了大部分。纳斯达克于7月通知该公司将暂停其股票交易。

极越汽车闪崩,百度和吉利将为员工缴纳11月社保

12月中旬,极越汽车陷入“原地解散”风波。12日上午,在上海嘉定的极越汽车总部,员工们将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围得水泄不通。

多位极越汽车的相关供应商表示,极越汽车的应回款已经延期,极越付款的账面已空,已经暂停现有服务。据悉,经多轮沟通,百度和吉利内部正在走转账流程,为员工缴纳拖欠的11月社保。

造车新势力Lion Electric申请破产保护,市值曾超300亿元

12月24日消息称,近日,加拿大电动商用车制造商Lion Electric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申请破产保护。据悉,Lion Electric是第一家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时上市的造车企业,市值一度超过300亿元。

资料显示,Lion Electric成立于2008年,以黄色校车起家,后来全面转向全电动巴士的生产,成为加拿大第一家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电池制造的巴士制造企业。‌2014年,Lion Electric与LG建立电芯采购业务,并开发电池管理系统(BMS)。

写在最后

在科技、电信、云计算等诸多前沿行业,破产清算或重整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如科技公司极目科技在毫无征兆之下突然解散,其老板陈群耗尽62亿资金后欠薪失联;智利电信运营商WOM远赴美国申请破产;美国云计算运营商ConvergeOne达成重组协议,正筹备申请破产;新纶新材则拟向法院申请重整,试图携手格力集团开启新生之路……破产无疑是企业及行业极力回避的噩梦,但在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滚滚洪流中,它却是一种难以绕开的自然现象。对于半导体、汽车行业而言,破产宛如一场残酷却又必要的自我净化风暴,将那些缺乏创新力与竞争力的企业无情淘汰出局,为更具活力、更具潜力的新兴企业腾挪出宝贵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整个产业向着更高效、更可持续、更具创新活力的方向稳步迈进,实现产业的凤凰涅槃与华丽蜕变。

2.2024年10大成功IPO智驾公司盘点:港股成首选,2025年再迎上市潮

2024年虽然A股继续维持IPO收紧状态,但港股放宽了上市要求,吸引大批智驾企业纷纷闯关港交所,也有部分企业选择冲击美股资本市场,本年度两大市场已有速腾聚创、极氪汽车、嘀嗒出行、如祺出行、黑芝麻智能、文远知行、地平线、晶科电子、小马智行、佑驾创新等智驾产业链企业成功上市。

更多的企业也在积极推进IPO,除了排队中的赛目科技、纵目科技、博泰车联网、合众新能源、曹操出行、新吉奥、福瑞泰克等企业,图达通、毫末智行、奇瑞汽车、芯擎科技、Momenta、希迪智驾、埃安、宁德时代(港股IPO)、西井科技等智驾产业链企业也计划于2025年闯关资本市场,另有芯驰科技、阿维塔等企业计划于2026年港股IPO。

如下是2024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10家智驾产业链企业:

1、速腾聚创: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2024年1月5日,速腾聚创正式挂牌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2498.HK”,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速腾聚创开盘市值超190亿港元,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激光雷达企业。截至12月24日,速腾聚创市值约130亿港元。

速腾聚创是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市场的全球领导者之一,主要客户包括吉利汽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小鹏汽车、路特斯及Lucid等。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速腾聚创已与全球28家整车厂及Tier 1达成合作,定点车型数量增至92款。

2024年1-9月,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产品的销量分别约为381,900台、365,800台及16,100台。其中9月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产品的销量分别约为59,100台、57,500台及1,600台。

2、极氪汽车:史上最快IPO造成新势力

2024年5月10日,极氪汽车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ZK.US”。

极氪成立于2021年,是吉利集团面向纯电中高端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登陆资本市场时间虽晚于原计划的2023年,但从成立到成功IPO用时仅为3年,被誉为“史上最快IPO”的造车新势力。作为对比,特斯拉用了7年,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用了6年和5年。

2024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发文称,作为落实《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关键性举措,将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吉利控股将向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转让其所持有的11.3%极氪智能科技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对极氪的持股比例将增至约62.8%。同时,对领克汽车进行了股权结构优化,以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3、嘀嗒出行: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2024年6月28日,嘀嗒出行成功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2559.HK”。

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于2023年经营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顺风车交易总额为86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1.3亿次,按交易总额计的市场份额为31.8%,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的市场份额为31%。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其中500万名或32%为2023年活跃认证私家车车主。

目前嘀嗒出行已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重点发展由面向出租车司机的嘀嗒出租车司机App及面向乘客的嘀嗒出行App提供的网约车解决方案。嘀嗒出行亦已开发出其他智慧出租车服务,该等服务由乘客可从嘀嗒出行微信小程序访问的出租车智慧码及出租车打车助手提供。

4、如祺出行:Robotaxi科技第一股

2024年7月10日,如祺出行成功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9680.HK”。

如祺出行是中国的出行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网约车服务。于2021年、2022年及2023 年,如祺出行的网约车服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比重为99.2%、91%及83.9%。根据弗若斯特 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的交易额计,如祺出行的出行服务在大湾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5.6%。

如祺出行自主研发的AI算法模型为司机和乘客生成路线和匹配方案,形成兼顾效率、可靠性、安全性的平台的基础。面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整车制造商及政府部门,如祺出行打造了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例如人工智能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高精地图及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5、黑芝麻智能:中国智驾芯片第一股

2024年8月8日,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其股票代码为“02533.HK”。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车规级计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货商,设计了两个系列的车规级SoC,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及武当系列跨域SoC。

其中,华山系列主要有:面向L2级、L2+市场的A1000L,面向L2+、L3级市场的A1000,面向L3级市场的A1000 Pro,以及正在研发、满足L3级及以上市场需求的A2000;武当系列为舱驾一体跨域智驾芯片,目前已推出C1200产品线。

与此同时,黑芝麻智能在原有产品矩阵及解决方案基础上,加快了下一代V2X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下一代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Patronus、下一代SoC等新品的研发进程。

6、文远知行: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

2024年10月25日,文远知行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其股票代码为“WRD.US”。

文远知行自2017年成立,致力于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变革人类出行,提供从L2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其五大产品矩阵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小巴Robobus、货运车Robovan、环卫车Robosweeper,以及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出行、货运和环卫领域。

目前,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中国、阿联酋、新加坡和美国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业务覆盖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累计运营天数超过1800天。

7、地平线:港股年内最大规模科技IPO

2024年10月24日,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其股票代码为“09660.HK”。发行价格为3.99港元/股,本次IPO实现募资54.07亿港元(约7亿美元),不仅超额募资,还一举成为年内港股最大的科技IPO。

资料显示,地平线是中国最大的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内市场份额已由2022年的3.7%激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35.9%,有望借助此次上市契机,加速技术创新及产品落地再上一个新台阶,助力中国乃至全球高级辅助驾驶、高阶自动驾驶进入全面普惠发展期。

截至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获得27家OEM(或42个OEM品牌)采用,前十大中国OEM更是集体装车,相关智驾解决方案已斩获比亚迪、广汽、理想、上汽、大众、奇瑞、吉利等主机厂290款定点车型,累计有152款车型达成SOP,成为全球合作客户最广泛、合作车型最多的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

8、晶科电子:2024年“超购王”

2024年11月8日,晶科电子股份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其股票代码为“02551.HK”,开盘当日盘初股价一度上涨31.58%。

晶科电子每股发售价为3.61港元,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约5676.83倍,成今年以来的“超购王”。认购一手1000股晶科电子的约1.35万份申请中,仅33名可获配股份,分配比率低至0.24%,需认购700手即70万股H股(涉约252.7万港元)方稳获一手。

资料显示,晶科电子深耕于LED智能视觉行业,主要分为汽车智能视觉(智能车灯等产品)、高端照明,新型显示三项业务。2018年,晶科电子与吉利控股旗下的浙江吉创合资设立领为视觉,主要从事智能车灯的研发和产业化。2019年,领为视觉开始转型进入汽车智能视觉领域。

9、小马智行:年内美股智驾最大规模IPO

2024年11月27日,小马智行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PONY.US”,成为2024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

小马智行于2016年底在美国硅谷成立,在中美两国同时布局,落地自动驾驶技术。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楼天城、王皓俊出身于百度自动驾驶部门。小马智行于2018年在广州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一年后又在美国加州推出这项服务,目前已扩展至中国多个城市。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PonyPilot+已迈入全车无人的测试及运营阶段,如今支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方面,2022年1月小马智行推出第六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首批搭载于丰田赛那Autono-MaaS车辆,在2023年投入国内一线城市,实现更大规模全无人Robotaxi布局。此外,小马智行同样布局自动驾驶卡车,面向物流等领域,推出小马智卡PonyTron自动驾驶卡车系统方案。

10、佑驾创新:中国前三ADAS方案创新公司

2024年12月27日,佑驾创新挂牌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2431.HK”。

佑驾创新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驾驶体验的关键环节提供解决方案,包括领航、泊车和舱内功能。目前,佑驾创新已基于德州仪器TDA4系列、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分别打造了矩阵化的一体机及域控产品,并投入量产。行泊一体软硬全栈解决方案和高速NOA解决方案已顺利交付;在智能座舱方面,佑驾创新的iCabin方案成功搭载于多家自主品牌车型、合资品牌车型。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3年,按L0至L2+/L2++解决方案的收入计,佑驾创新在中国所有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三。

佑驾创新坚持智能驾驶发展的渐进式路线,逐步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从L0智能驾驶提升到L4自动驾驶,力争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智能解决方案行业的领导者。上市前,佑驾创新累计为35家整车厂进行量产。此外,佑驾创新也积极布局车路协同,期望与单车智能协同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打造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组合,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小结:远不止10家

从如上看,2024年上半年仅有速腾聚创、极氪汽车、嘀嗒出行3家企业实现IPO,其余7家公司均是在下半年登陆资本市场,本次上市的企业中,主要选择港股上市,少部分高阶智驾公司选择美股上市。

事实上,2024年成功IPO的智驾产业链企业远不止如上10家,据不完全统计,港股汽车后市场第一股途虎养车、国内最大二手车交易平台汽车街、中国最大汽车后市场SaaS营销及管理服务商广联科技、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最大质押车辆监控服务提供商长久股份等均于2024年登陆资本市场,另外还有大批企业处于IPO排队状态,预计2025年再迎来新一轮上市高峰期。

3.鸿海2024年运营超预期,年底发6.5个月奖金

鸿海(富士康)1月24日上午证实,员工绩效奖金于1月24日发出,因2024年运营表现大幅超过原先内部目标,今年绩效奖金平均会比去年提高不少。

鸿海内部员工透露,奖金1月24日上午已经入帐,除了年终奖金2个月之外,绩效奖金出乎意料地有4.5个月,令其非常惊喜。

鸿海1月24日在台北举办运动嘉年华活动,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致词,并展望今年运营方向。内部员工透露,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通过视频方式致意。

鸿海2024年自结合并营收6.8599万亿元,年增11.37%,创历史新高。展望今年第一季,鸿海先前预期,今年Q1节性表现仍将与过去5年平均水准约略相当;若相较于2024年同期,则将显著增长。

对于今年运营展望,鸿海董事长刘扬伟日前透露营收规模可望突破7万亿元新台币。另外,拓展智慧城市布局为鸿海新年度的重要策略。对于人形机器人,鸿海也正与英伟达合作,采用最新软件技术和硬件平台,在高雄发展服务型人形机器人。(校对/李梅)

4.被质疑在华低价倾销芯片,德州仪器:尚未收到调查通知,一切照常进行

德州仪器公司对第一季度的盈利预测令人失望,原因是芯片需求依然低迷,制造成本上升。

德州仪器表示,第一季度的利润将为每股94美分至1.16美元。该区间的中间值每股1.05美元,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测的1.17美元。销售额将达到37.4亿~40.6亿美元,而预期为38.6亿美元。

电子行业的大部分领域仍处于低迷状态——导致该公司销售额连续九个季度下滑。德州仪器高管表示,制造费用也影响了利润。

德州仪器的最大销售额来自工业设备和汽车制造商,因此其预测是全球大部分经济的风向标。三个月前,高管们表示,该公司的部分终端市场显示出摆脱库存过剩的迹象,但反弹速度并不像一些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快。

德州仪器首席执行官Haviv Ilan表示,工业需求仍然缓慢,“工业自动化和能源基础设施仍未触底。”

在汽车领域,中国市场的增长并不像以前那么强劲,这意味着它无法抵消世界其他地区预期的疲软。

与令人失望的预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州仪器第四季度的业绩轻松超过分析师的预期。尽管销售额下降1.7%至40.1亿美元,但分析师预计为38.6亿美元。每股利润为1.30美元,而预期为每股1.21美元。

德州仪器的芯片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执行简单但至关重要的功能。它也是第一家在当前收益季节报告数据的美国大型芯片制造商。

德州仪器首席财务官Rafael Lizardi表示,该公司正在以低于满负荷的产能运行一些工厂,以减少库存。这对利润造成了影响。

当芯片公司放慢产量时,他们会记入所谓的未充分利用费用。该问题会影响毛利率,即扣除生产成本后剩余的销售额百分比。

世界其他地区的芯片制造商对其产品的需求情况喜忧参半。台积电、三星电子和 SK海力士指出,在人工智能(AI)繁荣的推动下,数据中心产品继续保持强劲。但整体增长仍受到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其他市场低迷的阻碍。

工业和汽车市场合计占德州仪器收入的70%左右。这家芯片制造商生产模拟和嵌入式处理器,这是半导体的一个巨大类别。尽管这些芯片处理重要功能,例如在电子设备内部转换电源,但它们的售价并不像专注于AI的英伟达或英特尔的芯片那样高。

德州仪器的芯片通常也不需要最先进的制造工艺生产。即便如此,该公司已开始积极扩张和升级其在美国的设施。虽然这些支出对盈利能力造成压力,但该公司表示,此举将有助于长期降低成本,并帮助其与中国对手竞争。

对于被指在华低价倾销低端芯片。Haviv Ilan表示,尽管中国表示正在调查此事,德州仪器尚未收到任何调查通知。他说,一切“照常进行”。此外,德州仪器的芯片性能还不足以触发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5.英特尔面临重组挑战 半导体市场竞逐下一步何去何从

英特尔去年宣布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外媒报道指出,英特尔可能被神秘买家收购,其中高通(Qualcomm)、马斯克(Elon Musk)及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等名人、知名公司,都被点名为潜在买家。面对近年不少国家都积极在本土发展与复育半导体产业,英特尔的下一步将走向哪里?又会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造成那些影响?

这几年,芯片战争与AI议题发酵,作为美国地缘战略资产的英特尔,被赋予能安全供应高端芯片给美国一线科技公司的重责大任。英特尔的举手投足始终受到关注,举凡谁会接替去年闪辞CEO的基辛格,又,传闻许久的英特尔併购案会不会成真,毫无疑问的,英特尔何去何从,已挂勾特朗普2.0最在意的美国如何继续伟大。

能存活的半导体厂商 都擅长找赛道

资策会产业顾问潘建光表示,从芯片体积来看,目前市场最大需求依然来自手机,而手机的耗电量是关键因素。若芯片耗电量过大,对于像Apple这样的手机大厂来说,将无法接受。因此,Apple在使用先进制程芯片时更为积极,愿意为更好的耗电性能及足够的良率付出较高成本。

此外,像是英伟达(NVIDIA)和AMD这类型的无厂半导体公司(Fabless company),当前的4nm或3nm技术,已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对于AI服务器而言,耗电量和体积并非首要关注点,他们更重视性价比,倾向于在充分利用3nm技术后再转向2nm,借此降低成本并提高电晶体密度。

换句话说,虽然各大半导体厂商的优先顺序不同,但基本上都在追求更低的耗电率和更高的性能。以此标准看待英特尔,英特尔在先进制程上的进展相对缓慢,不过,为了确保美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不被削弱,美国政府既关注英特尔的下一步,也积极拉拢台积电持续投资美国。

潘建光指出,英特尔目前正努力通过内部研发与外部合作加速技术进展,未来几年内,英特尔计划推出几个新制程,以缩短与台积电和三星之间的差距。然而,先进制程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资源投入,英特尔的下一步,也势必牵动半导体产业版图。

工研院分析师王宣智则表示,虽然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的竞争中落后于三星和台积电,但随着半导体技术难度和资本投入的增加,过去由IDM(整合元件制造)模式主导的生态系统逐渐失去优势。纯代工模式,尤其是在高成本的High-NA EUV技术上,已显示出更多的技术领先优势。

由上游晶圆设备商ASML开发的High-NA EUV,中文名称是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微影曝光机,有助先进制程半导体大厂进入2nm以下的埃米时代,目前英特尔、台积电都已购入。一台High-NA EUV所费不赀,定价高达3.8亿美元。

英特尔的转型之路

潘建光认为,从全球半导体大厂的竞争局势来看,韩国不会让三星放弃,日本也积极发展2nm技术,美国更不可能放弃英特尔或是4nm技术。虽然美国过去曾批评中国台湾过度投入先进制程,由此衬托英特尔的投入不足,但自从前总统拜登以来,已大力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复兴,拜登如此,刚上任的特朗普更是如此。

针对英特尔的下一步,潘建光认为,虽然半导体的开发成本仍然非常高,但如果英特尔能将自家的芯片应用于自己的制程,亦能在长期达到收支平衡。从现状来看,英特尔选择不再投入2nm制程,而是将资源集中在更先进的制程节点,如18A制程,希望未来的产品能够摊提研发成本,就是一步兼顾财务之举。

目前,全球只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三家企业在竞逐最先进制程,因为进入这一领域的成本与技术门槛极高。尽管英特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相比台积电拥有众多如Apple、Nvidia、AMD、Qualcomm等顶级客户,未来英特尔能否成功,仍取决于能否吸引足够的客户,并共同分担高昂的研发成本。

潘建光强调,如果英特尔能开放代工模式,并与其他公司合作分担研发负担,才能确保其在先进制程领域的竞争力。因此,英特尔的转型并非选择,而是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必然之路。(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6.黄仁勋:鸿海 GB200量产超预期

鸿海集团1月24日举办年终嘉年华,今年首度以运动会方式举行,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通过视频跨海连线,大赞扬鸿海Blackwell(GB 200服务器)量产表现超乎预期,达成“不可能的任务”,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并邀请黄仁勋明年到场参与鸿海嘉年华,黄仁勋也爽快地一口答应。

黄仁勋在视讯连线时高呼“鸿海Blackwell已顺利量产,取得巨大的成功”。刘扬伟则回应,这是团队努力的成果,“英伟达有需求,鸿海就会努力达成”。

鸿海今年运动会以“Team 鸿海 Let's Run!”为主题,邀请旗下重要子公司工业富联、鸿腾精密、鸿华先进、富智康与鸿海法人举行团队运动竞赛,现场共3.5万名来自海内外的员工及眷属参与。

尽管首季为传统淡季,供应链透露,鸿海GB200服务器本月下旬起已大量出货,挹注营收将更显著,有望带动上半年业绩淡季不淡。

供应链人士指出,鸿海已进入GB300研发设计阶段,提前拥抱商机。据了解,英伟达已初步拍定GB300订单配置,鸿海仍是最大供应商,脚步领先全球同行。

刘扬伟表示,现在在中国台湾新竹湖口、越南北江厂区团队共有超过5,000名员工,在第一线努力赶工生产Blackwell服务器。黄仁勋也对正在赶工的鸿海员工表达感谢之意,“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英伟达Blackwell产品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黄仁勋表示,Blackwell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电脑产品,也是电脑产业中量产速度最快的,对于鸿海的表现感到无法置信,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他并说自己的期望“非常、非常高”,但鸿海的表现超乎预期。

黄仁勋最后也与现场鸿海员工一同高呼“Go Foxconn!Go Blackwell!”,他说,自己很感谢鸿海制造团队,对于他们无法参与鸿海尾牙也感到很抱歉,将致赠红包给第一线加班的同仁。

刘扬伟并邀请黄仁勋明年亲自到场参与鸿海嘉年华,黄仁勋一口答应,直呼“听起来很棒!”(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今日焦点#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