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英特尔迷局:特朗普政府“一石三鸟”

来源:爱集微 #英特尔# #台积电# #博通#
1.2w

英特尔的“命运”走向已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焦点。

根据相关传闻,台积电正在研究控制英特尔部分或全部制造工厂,而博通正寻求控制其芯片设计和行销业务。然而,由于势必牵动半导体产业版图,对英特尔拆分或重组可能尤为耗时且复杂。因此,业界对这一传闻的可靠性看法不一,包括视之为谣言抑或具备一定合理性。

在这背后,美国政府的意图是利用台积电帮助复苏英特尔,并掌握3nm以下先进工艺技术,以及协助美国IC设计业取得充足先进制程产能等。对台积电方面,英特尔的技术组合或许并不具备很高价值,但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至于对英特尔的益处,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分拆方案将有助于缓解其当前的资金债务、经营困难等处境。但达成这一交易也将面临系列挑战,包括反垄断和其他监管问题仍将是重要影响因素,以及台积电接管英特尔工厂也可能引发一些合作摩擦、“水土不服”等问题。

目前,英特尔正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自救”,为其代工业务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但长远来看,其未来发展仍取决于能否吸引足够的客户,以能摊薄研发成本和斩获更瞩目成绩。

悬而未决的“拆分局”

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下,英特尔近期频频被曝出重组,而最新传闻是台积电正在考虑应特朗普政府要求,接手运营英特尔在美国的工厂,英特尔也将引进博通等美国IC设计巨头投资。

对此,M2N Technology LLC创始人&CEO Douglas Sparks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台积电对英特尔晶圆代工感兴趣纯属无根据的谣言。美国政府并未参与此类讨论。如果有的话,我可以相信英特尔的董事会可能曾接触过台积电,但仅此而已。“

不过,业界不乏观点认同这一传闻的合理性。

Silicon Valley Research Initiative(SVRI)常务董事Eric Bouchei认为,“虽然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但特朗普政府已明确表示对《芯片法案》的支持有限。因此,特朗普政府考虑与台积电进行重新谈判的选项是合理的,同时也可能涉及英特尔释放其晶圆代工业务部门。”

虽然尚未有具体方案出台,但分析认为,美国政府的意图是“利用台积电帮助复苏英特尔,并掌握3nm以下先进工艺技术,以及协助美国IC设计业取得充足先进制程产能,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本土芯片产业”。此外,考虑到重要客户大多在美国,且中国台湾对美出口增速快且比例较大,预计台积电将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同时寻求更多有利谈判空间。

数据显示,受益于人工智能热潮,2024年中国台湾对美出口同比增长83%,创下111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一大幅增长主要源自于中国台湾对美国出口的AI服务器产品剧增。

尽管与中国台湾方面交涉较深,但台积电外资股东占比超过70%,其可能会反对与英特尔的合作,但台积电可能在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下采取行动,即接手运营英特尔在美国的工厂。Eric Bouchei对集微网表示,“鉴于台积电的强势地位,很难将此视为合作,而更像是一次收购机会。台积电最近加速了2nm以下技术开发,并不会认为英特尔的技术组合具有很高价值。”

在合作模式上,据部分供应链信息,台积电可能透过技术合作或实际出资持有英特尔分拆的晶圆代工服务部门(IFS)二成股权,同时IFS也将引进博通等美国IC设计巨头投资。

对此,行业人士警示,若台积电有意合作应提防被美国政府裹挟,毕竟此前已有不少台企等“遭殃”,而其中理由不过系技术或业务“威胁”到美国厂商,这可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全球科技竞赛和地缘博弈中,美国是输不起的政府,因而会千方百计达成目的。

相较台积电而言,Douglas Sparks指出,关于博通的传言更具合理性一些。“因为在数据中心产品方面会为博通带来一些协同效应,但我怀疑Hock Tan(博通CEO)对PC市场是否真的有兴趣”。恩斯坦分析师Stacy Rasgon则称,博通才是接管英特尔产品业务的好人选。Hock Tan已经展现出他削减成本的能力,而且毫不留情,同时还保留了创新能力。

另据了解,英特尔也正在通过与联发科、联华电子合作等途径积极“自救”,为其代工业务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英特尔曾于2022年7月与联发科签署协议,后者采用其16nm制程技术;2024年1月和联电展开合作,聚焦于12nm技术平台,此外格芯也是英特尔12nm以上制程的代工伙伴。这些合作被视为英特尔代工业务的“二线厂商联盟”。

行业分析指出,上述合作有助于英特尔维持生存,而7nm以下的先进制程仍可由台积电或双方合作完成。这一策略的最终成效,将取决于美国政府、台积电和英特尔之间的协议。

错综复杂的“双刃剑”

作为美国地缘战略资产,英特尔的一举一动长期备受关注,而其分拆重组不免错综复杂。

美国银行分析师Vivek Arya表示,由于芯片法案融资规则,任何涉及台积电和英特尔制造业务的交易都将面临严格限制,该法案要求英特尔保留其代工厂50%以上的所有权。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警惕外国实体完全接管与美国国防部客户有深度关系的标志性美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英特尔获得美国政府30亿美元资助,用于生产军用芯片。

至于对英特尔的益处,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分拆方案将有助于缓解其当前的资金债务、经营困难等处境。Douglas Sparks对集微网表示,英特尔晶圆代工的分拆主要的好处是能带来额外的资金,以支持建造尖端晶圆厂的高成本。英特尔18A工艺看起来很有前景,但业务和运营需要重组,才更有机会与代工模式竞争,而不是作为IDM。”

在这一方面,Eric Bouchei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成功分拆英特尔确实将解决该组织的短期资金挑战,并使其能够重新启动晶圆代工业务的扩张。”

从现状来看,英特尔当前已选择不再投入2nm制程,而是将资源集中在18A制程等更先进的制程节点,以期在未来的产品能够摊薄研发成本并取得成功。英特尔首席工程项目经理Joseph Bonetti甚至强调,“18A节点将为英特尔重回巅峰提供所需的一切”。

另一方面,Evercore分析师Mark Lipacis指出,分拆也可能会为长期受苦的英特尔股东带来不少价值。如果英特尔进行业务拆分,其价值可能超过2370亿美元,约合每股54.18美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对英特尔每个组成部分采用“更强劲的财务业绩预测”。

但达成这一交易也将面临系列挑战,包括反垄断和其他监管问题仍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及台积电“接管”英特尔也可能引发一些技术与管理合作摩擦、“水土不服”等问题。

据“IC 50委员会”的一位专家顾问对集微网表示,“美国已离不开中国台湾地区,是想将其乃至日本、韩国、印度都纳入美国制造‘殖民地’。然而,台积电的优势是先进芯片能够规模量产、品质稳定,而且能快速制造,同时有许多供应商支持和客户信任。无论英特尔、三星或其他公司都很难复制,尤其是中国台湾工程师的工作敬业文化。”

特朗普对此不一定清楚,但他了解先进芯片对美国的重要性,因而不至于玉石俱焚也不拱手让人,可就算把台积电晶圆厂与封装厂都搬过去美国也无法持续。他补充道,“台积电的工模式非常独特,美国专业在设计开发,中国台湾的专业在代工服务,各司其职才是正道。

即便如此,潜在的重大收益仍然可能吸引一些相关方尝试促成对英特尔的交易。

Raymond James分析师Srini Pajjur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对美国政府而言,更好的结果是与台积电单独合作,扩大其在美国的制造足迹。Eric Bouchei则称,需要提醒博通等公司的是,美国设计产业资助一个独立的英特尔晶圆代工部门,也将是一个可能的竞争性方案。

长远来看,未来英特尔的发展仍取决于能否吸引足够的客户。中国台湾资策会产业顾问潘建光强调,如果英特尔能开放代工模式,并与其他公司合作分担研发成本,才能确保在先进制程领域的竞争力。英特尔的转型并非选择,而是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必然之路。”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英特尔# #台积电# #博通#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