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DeepSeek推动RISC-V产业发展 国产芯片迎新机遇

作者: 陈炳欣 03-01 10:44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RISC-V# #阿里# #玄铁# #C930#
2.3w

DeepSeek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以其卓越的算法优化和技术创新,为国产芯片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RISC-V这一开源指令集架构,近年来在推广与应用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日前,阿里达摩院宣布,玄铁最高性能处理器C930即将在3月开启交付。这是阿里达摩院旗下玄铁团队基于RISC-V架构开发的首款服务器级CPU,显示出在DeepSeek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与半导体产业加速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DeepSeek为国产芯片带来新机遇

DeepSeek热潮持续不断。在芯片领域,DeepSeek带来的最大变革就在于,凭借在稀疏计算、量化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突破,实现了算力需求的大幅降低,同时保持了高性能的运算表现。这一特性对于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如边缘计算领域以及中小企业的日常应用,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此外,开源大模型的单机部署成为可能,也进一步推动了实用的落地。DeepSeek的轻量化模型将推动更多应用向边缘端转移,使AI芯片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AI专用芯片的能效比以及在特定任务处理方面更具优势,它们的加入加速了芯片市场的多元化竞争进程,打破了高端GPU曾经一统天下的局面。

对于国产芯片而言,DeepSeek的崛起无疑也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正如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技术专家李春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示,DeepSeek的创新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和促进。其通过MOE等技术,把激活参数比大幅下降,使得在同等效果下,对算力的需求有了明显的降低。这样一个下降将使芯片的开发在计算能力,存储容量,以及芯片之间互联、存储带宽等方面都出现新的平衡点。

RISC-V在国内取得长足进步

RISC-V取得长足进步是我国芯片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具备灵活、开放、可扩展等特性,逐渐成为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宠。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RISC-V架构的处理器在未来五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中国,RISC-V架构芯片的创新尤为活跃,出货量迅速增长。2023年中国RISC-V芯片市场规模已达1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2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7.9%。2019年玄铁910发布,为RISC-V针对高性能计算开发做出有益的尝试。玄铁最高性能处理器C930的交付,进一步加速了RISC-V在各个高端领域的渗透。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RISC-V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中国在市场应用中展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RISC-V架构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测试环境,有助于加速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推动RISC-V架构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和应用拓展。

打造RISC-V标杆产品是关键

达摩院首席科学家、知合计算CEO孟建熠在2025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演讲时表示,从趋势上看,大模型对芯片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算力瓶颈变为存储的带宽和容量瓶颈,容量瓶颈正在成为全量大模型最关键的因素;二是降低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让几T、几十T和几百T的算力成为可能;三是实现单机部署可能,能够让开源模型被更多私有数据优化,形成私有解决方案;四是支持边缘设备,使高性能AI应用能够在边缘设备上顺利运行。

这些模型的持续创新对所有架构都是发展的机会。但是RISC-V具有开源与开放架构。更容易实现软硬件的协同设计,具有更优的能效比和不断成熟的生态。因此,以RISC-V为基础构建处理芯片将是未来的主流。

孟建熠也强调,从RISC-V的成长路径上看,打造标杆产品是成功的关键之一。2019年,阿里达摩院即发布了玄铁910。2022年发布基于玄铁910的4核产品,性能达到6DIMPS/MHz,优于Arm Cortex-A73,并超越当时业内已发布的其他乱序RISC-V处理器。2023年发布的嘉楠K230采用玄铁908,也推动了RISC-V软硬件生态的发展。本次最新推出的玄铁最高性能处理器C930将进一步巩固RISC-V高性能计算中的地位。

在国际上,近年来也开发出许多RISC-V的标杆产品,如Tenstorrent公司最新的RISC-V核“Ascalon”采用了CPU中少见的8-Wide指令集解码器设计;VENTANA公司最新的CPU产品VEYRON V2,性能超过Arm Neoverse V2。

进一步加强生态与标准建设

无论是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工业控制还是物联网等领域,都展现出对RISC-V架构技术的强烈需求和旺盛活力。各大业界公司也在积极开发下一代RISC-V的标杆产品。孟建熠表示,未来的机遇在于,如何在DeepSeek推动下,在推理与新的模型架构上做出更好的性价比产品。

李春强则强调,对于RISC-V来说,它本身就是开源、开放、可拓展的。尤其是最近RISC-V在AI方向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包括在Vector、Matrix等方面。未来进行多线程多核、重核等方向的开发,采用RISC-V将存在很多很好的契合点。

国内企业应该抓住DeepSeek等大模型带来的发展机会,大力推进RISC-V在软硬件以及生态上的发展。“近年来,RISC-V的生态建设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更多的生态与企业、机构都参与进来,包括达摩院、知合等都在积极进行AI相关的软硬件开发,并牵头在RISC-V工委会当中推动AI硬件指令集的定义以及上层软件栈、软件框架的设计,使得AI开发者在做算子的开发以及上层应用框架定义、设计的时候,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软件生态。”李春强表示。

此外,标准的建设也是RISC-V下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年来,RISC-V国际基金会的Profile Standard不断发展和完善,从RVA20到RVA23逐步扩展了RISC-V架构的应用领域和性能水平。这些Profile不仅为RISC-V处理器的设计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还促进了RISC-V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发展。随着RISC-V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Profile Standard发布,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孟建熠指出,国际上在指令集架构上的贡献明显高于国内,国内力量的参与度不够。目前国内虽然已经建立多个组织,都在进行相关的指令集的制定工作,但需要联合起来,统一到一个平台工作。从技术路线上要考虑相对集中,可以以AI为目标先做一套国内制定标准的尝试。计算原理是相类似的,所以CPU、GPGPU、TPU在扩展上要形成一定的梯度,不能把指令集做成很多套并行大而全的扩展,这样生态无法形成。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RISC-V# #阿里# #玄铁# #C930#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苏州RISC-V开源芯片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助力打造产业高地

  • 安路科技:FPGA与RISC-V浅谈

  • 思尔芯与玄铁合作IP评测,加速RISC-V生态发展

  • 全球最大规模二维半导体!复旦团队32位RISC-V微处理器“无极”发布

  • 中国移动与阿里巴巴将共同建设运营AI数据中心

  • 宝马宣布与阿里达成AI领域战略合作 全新智能座舱4月亮相上海车展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陈炳欣

微信:chenbx2014

邮箱:chenbx@ijiwei.com


409文章总数
1751.6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应对 AI 算力网络难题,是德科技推出 KAI 系列方案与三款测试设备

    05-16 21:50

  • 产业观察:极氪中概股回归为国产芯片上市指明方向

    05-09 14:29

  • 苹芯科技 N300 存算一体 NPU,开启端侧 AI 新征程

    05-06 07:38

  • 边缘AI浪潮来袭,NPU、GPU、FPGA 架构卡位战打响

    05-08 09:41

  • Imagination推新一代 E 系列 GPU,加速边缘 AI 渗透

    05-08 09:41

最新资讯
  • 国产离子注入机过货量突破500万片!凯世通低能大束流设备树立量产新标杆

    12分钟前

  • 无锡IC基地“芯”星闪耀丨扬贺扬微电子:以创新“芯”思维,引领国产闪存“芯”时代

    21分钟前

  • 2家入围,省级先进智能工厂名单出炉!

    28分钟前

  • “芯向盛美”20周年感恩庆典:廿载耕耘,以创新铸就“芯”高度

    39分钟前

  • 芯光廿载 智联无限 | 博通集成2025新品发布会暨20周年庆典邀您共启未来

    52分钟前

  • 【新规】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新设简易审核程序,调整资产监管要求

    3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