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汽车产业两会代表建言回顾:智驾、出海、人才成焦点

作者: 黄仁贵 03-14 16:03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两会代表# #汽车产业# #产业链# #智能驾驶#
7.8w

2025年全国两会(即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于3月11日下午圆满落幕,在本次两会上,各行各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汽车产业,此次也有多位代表在两会上发声,纷纷就自动驾驶、标准制定、法规完善、人才培养、网联化、汽车出海等热门话题献力献策。

智驾、出海、人才成建言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两会上有数十位代表为汽车产业发声,笔者挑选了其中的23位代表,发现他们的建言方向主要集中于智驾、标准、法规、人才、出海等领域。

其中来自车企的高管是建言主力,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姚佐平、上汽大众人事高管刘懿艳、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分别就行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挑战献力献策。

9位车企高管代表提交的议案均有聚焦汽车智能化领域,建言方向包括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标准体系建设、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构建智驾技工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构建智能驾驶保险体系等。

此类建言均基于当前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所提出,如标准体系建设建言,目前汽车智能化水平正由低阶快速向高阶领域发展,但相关标准仍有待完善,以智能汽车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归属问题为例,目前责任仍由驾驶员负责,随着高阶产品快速导入,将出现责任归属不清晰的问题;针对目前越来越多车企官宣支持高阶智驾能力的现象,真实情况也需要更严格的标准体系来评判,才能更好规范汽车智能化发展,避免以次充好带来的恶性竞争、人员/财产损失等问题。

出海则是代表们高度聚焦的另一热门话题,既建议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优化海外缺陷零部件召回流程、加强国际标准对接、加强汽车出口管理体系建设,也提出了产业链协同出海的建议。

车企员工代表方面,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党支部书记刘辉、玉柴股份工程师李海桦、东风商用车技师王建清、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里达工厂厂长张涛作为代表在两会建言。

与车企高管的高屋建瓴建言不同,车企员工代表更接地气,建言主要聚焦人才培养、以旧换新促销、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新能源汽车动力方式、车身材料等领域,其中人才培养成建言重点,不过与车企高管关注点不同的是,车企员工代表更重视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而车企高管更倾向于智驾等高端人才体系建设。

学术研究单位也纷纷建言献策,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代表胡剑江、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贾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副主委翁建平关注的焦点与车企高管基本一致,主要就汽车出海、人才培养、法规体系建设、智驾能力提升等提出方案,期望推动国内汽车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供应链方面,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零部件,今年两会也有多位代表出席,其中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聚焦储能领域,国轩高科部门总监姚金健则建议组建国家固态电池创新中心,继续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

两会助力汽车产业再破局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为3143.6万辆,连续16年卫冕全球冠军,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首次实现年销破千万辆,且连续第10年位列全球销冠。市场分析认为,2025年我国仍将延续此前的增长趋势,预计全年销量为3200万-3290万辆,呈现小幅缓慢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提升至1500万~16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了由“量”到“质”的新发展期,面临的挑战也出现了新变化。

其中,第一阶段电动化基本完成,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第二轮电动化预计还有2-5年的筹备期,在此期间,智能化已成为当下汽车产业主要的创新领域,无论是视觉智驾还是超融合感知智驾,性能和成本均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性能方面,鸿蒙智行、小鹏等车企已成为全球智驾的新标杆,而国际上的很多自动驾驶企业已进入发展困难期,即便是曾经的智驾标杆特斯拉,其FSD自今年2月末入华以来,闯红灯、压实线等各种弊端陆续被暴露出来,与期待中的预期形成鲜明反差。

但目前车企的智驾能力主要介于L2-L3级别,L4-L5更高级别的体验能力仍有待开发,特斯拉的“掉链子”也意味着,本土车企的智能化已进入无人区,后续创新有赖本土智驾产业链集体发力。与此同时,相关标准、法规、人才也亟需跟上智驾产业发展进程,以便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智驾成为车企角逐的新领域,“高配低价”“增配不加价”甚至是“增配降价”已在行业席卷,视觉版高阶智驾车型已下探到7万元级,激光雷达版高阶智驾车型更是下探至12万元级,要求产业链需提供相匹配的成本支持。

本土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也让国内市场可替代空间加速收窄,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5年1-2月,国内品牌销量为274.1万辆,市占率提升至69.4%,同比增加9.5个百分点,出海无疑成为中国汽车继续发展的新出路。

不过在新一轮地缘政治影响下,国内汽车品牌出海之路又遭遇关税、供应链、标准、成本、产能、运输等新挑战。就此,本次两会上,无论是车企还是学研代表,均对汽车出海基于高度关注,提出了供应链协同出海、健全出口机制、增开中欧班列等举措。

而对当下轰轰烈烈的价格战,鲜少有代表就“内卷”提交相关议案,特别是整车企业代表,无一价格战相关议题,侧面反映出,价格战虽然搅动车市风云,但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新形态,符合优胜劣汰法则,在车企的承受范围内。

当然,不提交相关议案不代表两会代表不关注价格战,事实上,汽车产业链代表们于两会上接受采访基本都提及内卷挑战,吉利李书福认为,不能无底线内卷,小米雷军明确反内卷,长安朱华荣也不赞成内卷,但其同时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过程,是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好方式。”

回顾两会代表提案,基本覆盖当下我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让中央政府对当前行业所处境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推出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解决产业问题,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校对/邓秋贤)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两会代表# #汽车产业# #产业链# #智能驾驶#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一周IC快报】英伟达被网信办约谈!科技巨头拟将生产线移出中国;三星芯片业务利润暴跌94%;新型光刻机工厂9月量产

  • 半导体设备上半年产能扩张升温,全球市场发展分化

  • 需求与库存双轮驱动,工业与汽车电子元器件价格上扬

  • 一周概念股:6家A股公司接棒赴港IPO,7家半导体企业H1业绩大涨

  • 【一周IC快报】科技巨头上海AI部门突发解散!又一外资大厂全面退出中国;新型光刻机明年上市;英特尔将裁员21400人!

  • 懂车帝联合央视发布辅助驾驶测试结果:近40款车型全军覆没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黄仁贵

微信:ren378087210

邮箱:huangrg@ijiwei.com

邀您一起关注汽车电子,关注智驾未来!


6678文章总数
26.4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传言成真!理想汽车官宣i8统一版本并降价

    6小时前

  • 传理想汽车或重新发布i8:价格调整+三合一深度整合

    7小时前

  • 芯联集成上半年实现营收34.95亿元,同比增长21.38%

    7小时前

  • 芯导科技拟收购吉瞬科技100%、瞬雷科技17%股权

    7小时前

  • 三超新材控股股东变更为博达合一

    8小时前

最新资讯
  • 南极光H1营收3.98亿元,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7分钟前

  • “先进封装与 TGV 技术创新与优化发展论坛”蓄势待发,共探半导体产业新未来

    4小时前

  • 国产EDA突围!EDA大厂五款新品直戳“双重封锁”

    12小时前

  • 中科曙光H1总营收为58.5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9.89%

    11分钟前

  • 威尔高:泰国子公司年底计划产能扩充到10万㎡/月

    12分钟前

  • 格科微:全球首款0.61微米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发布

    14分钟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