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周IC快报】美国全面禁止英伟达AMD英特尔对华出售AI芯片!黄仁勋: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陈立武精简英特尔领导团队;安森美停止收购Allegro……
2.地平线HSD正式发布 余凯复盘十年创业路:我们做对了什么?
3.曹操出行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
1.【一周IC快报】美国全面禁止英伟达AMD英特尔对华出售AI芯片!黄仁勋: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陈立武精简英特尔领导团队;安森美停止收购Allegro……
产业链
* 美国商务部:将对英伟达H20、AMD MI308芯片对华出口发布新许可要求
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将对英伟达的H20、AMD的MI308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同类产品向中国发布新的出口许可要求。
美国芯片大厂英特尔(Intel)已告知中国客户,该公司开始需要获得许可证,才能销售部分先进人工智能(AI)处理器。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3日重申了其政府的最新消息,即对中国的互惠关税中排除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政策将是短暂的,并承诺对半导体行业进行国家安全贸易调查。
4月17日,应中国贸促会邀请,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抵达北京。央视报道称,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法国氮化铝(AlN)初创公司EasyGaN因未能筹集到更多资金而倒闭。这家位于法国Sophia Antipolis的公司,正在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硅晶圆上开发AlN层,该技术比其他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材料结构。
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宣布,已持有其在人工智能(AI)计算应用项目上的合作伙伴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BE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NV(简称Besi)9%的股份。
4月16日,Cadence宣布已与Arm达成最终协议,收购Arm的Artisan基础IP业务,该业务包括为领先代工厂先进工艺节点优化的标准单元库、内存编译器和通用I/O(GPIO)。此举旨在增强Cadence的设计IP产品,并扩大其在系统芯片(SoC)设计领域的影响力。
安森美半导体公司放弃收购 Allegro MicroSystems 公司,撤回每股 35.10 美元的收购报价。
中国台湾电子元件制造商国巨(Yageo)计划大幅提高对芝浦电子(Shibaura)的收购价,以对抗日本零部件供应商美蓓亚三美(MinebeaMitsumi)的“白衣骑士”收购要约,这场争夺拥有世界一流传感器技术的日本公司的收购战可能即将升级。
一份备忘录显示,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正在精简这家半导体巨头的领导团队,重要的芯片部门直接向他汇报。陈立武还提升了网络芯片主管Sachin Katti为首席技术官和人工智能主管。
据芯片供应链透露,原本台积电美国厂成本高昂,苹果等美系客户下单意愿与规模偏保守。然而在美国关税之下,苹果、AMD、英伟达等美商积极扩大在台积电美国厂投片,台积电美国厂4nm产能出现排队争抢情况。
知情人士透露,仁宝电脑、纬创资通旗下纬颖科技以及美国捷普将对AMD的人工智能服务器组装厂提交修改后的报价。此前有消息称,英业达和和硕也对这些资产感兴趣,但这两家公司后来已退出竞标。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表示,即将宣布对进口半导体的关税税率,并补充说,该行业的部分公司将享有一定的灵活性。
* 英伟达:严格遵守美国出口规定 新加坡帐单出货地没有中国大陆
近日,美国限制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英伟达发布声明表示,会严格遵守有关人工智能(AI)芯片能销往何处的规定,并澄清新加坡帐单地址出货地不包含中国大陆。
4月15日,英伟达表示,在美国政府限制其H20人工智能芯片向中国出口后,该公司将承担55亿美元的费用,这些费用与H20产品的库存、购买承诺和相关储备有关。
美国半导体大厂AMD周三表示,受到美国政府扩大芯片出口限制影响,可能面临高达8亿美元的财务冲击。消息一出,AM股价当日下跌逾 5%,竞争对手英伟达也同步重挫。
* 美禁售H20芯片引爆抛售潮 英伟达与ASML市值蒸发逾1550亿美元
美国政府最新升级对中国AI芯片出口限制,禁止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H20芯片出口,消息一出,全球半导体产业与科技股应声重挫,单是英伟达与荷兰芯片设备龙头ASML两家公司市值即蒸发超过1550亿美元,反映出市场对中美科技战持续升温的担忧。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回应小米成立芯片平台部相关消息:刚刚媒体发来问讯,说我司成立了芯片平台部,这事是否有回应?向大家介绍一下手机产品部的芯片平台部一直存在,其部门工作主要是负责手机产品的芯片平台选型评估和深度定制,而负责人秦牧云加入公司都有好几年了,至少我俩2021年就有小米办公的工作聊天记录了。
为增强韩国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韩国政府延长了半导体行业延长工时的最长审批期限,三星电子成为首家获得新政策批准的公司。
* 美国商务部长:芯片、iPhone将成为不可协商的制造“回流”的一部分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日(4月13日)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宣布将智能手机、电脑和电子产品排除在高额“互惠关税”之外,但这一决定并非永久性的,而是澄清,这些产品将成为未来几个月内单独征收的半导体行业关税的一部分。
知情人士透露,作为苹果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正在就收购位于印度大诺伊达亚穆纳高速公路沿线300英亩土地进行洽谈,以建造其在印度北部的首个工厂。此举符合其在全球供应链转移背景下扩大在印度制造业务的更广泛战略,其生产范围可能超越智能手机领域,并进军电动汽车和数字健康等领域。
* DeepX将推出5W边缘AI芯片DX-M2,采用三星2nm工艺
韩国DeepX正在设计一款功耗为5W的边缘AI芯片DX-M2,该芯片将采用三星代工厂的2nm工艺制造。该公司还在考虑Chiplet版本。
* Q1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额137.3亿美元,同比下降23.5%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对中国出口额降至九年来最低水平,总额仅288亿美元。这与前几年相比出现显著下滑,凸显了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越来越多地使用国产半导体,导致韩国半导体出口急剧下降。
* 韩国推出230亿美元芯片支持计划 应对美国关税变数及中企竞争
4月15日,韩国宣布,将对该国至关重要的半导体产业的支持资金增加至33万亿韩元(约合232.5亿美元),比2024年公布的26万亿韩元增加了约四分之一。韩国政府在一项声明中表示,这些措施是为了响应在当前美国政府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和中国竞争对手崛起的背景下,扩大对政府支持的呼吁。
* 特朗普下令全面调查美国关键矿物进口依赖风险,拟征收新关税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下令对所有美国关键矿产进口可能征收的新关税进行调查,此举加剧美国与全球贸易伙伴的争端,并试图直接对准行业领头羊中国。
* ASML:Q1净销售额77亿欧元,发货第五台High NA EUV
4月16日,ASML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ASML实现净销售额77亿欧元,毛利率为54%,净利润达24亿欧元。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根据上周议员、政府官员、芯片行业高管以及国际贸易组织SEMI的官员讨论的关税成本计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关税可能使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每年损失超过10亿美元。
比利时芯片制造商Melexis(迈来芯)将与一家中国半导体制造商合作,从2026年起在中国为本地市场组装端到端产品。
* 换掉英伟达Orin,小鹏汽车自研图灵AI芯片最快二季度量产上车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正在加紧研发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AI)芯片,以驱动其智能驾驶汽车,首款量产车型最早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搭载图灵AI芯片。
当地时间周一(4月14日),AMD宣布代号为“Venice”的第六代AMD EPYC处理器完成流片,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
* 日本汽车联盟计划研发Chiplet标准芯片,与中国智能汽车竞争
由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组成的联盟ASRA正在牵头讨论下一代汽车芯片的标准化设计,并希望在2029年3月之前完成。芯片开发的标准化将有助于汽车公司降低成本并加快开发进度,从而有可能弥补损失的时间。
* SK海力士计划今年投资超20万亿韩元,扩建HBM生产工厂
据韩媒报道,SK海力士今年将进行重大投资,计划投资超过20万亿韩元(约合137亿美元),用于扩建专注于高带宽存储器(HBM)生产的工厂。这标志着该公司的历史性里程碑,此前其投资额从未超过20万亿韩元。SK海力士在2024年业绩报告电话会议上强调了今年将比上一年增加投资规模的承诺,尤其是在HBM领域。
三星代工工艺首次应用于作为第六代高带宽存储器(HBM4)大脑的“逻辑芯片”,据报道,三星电子代工部门生产的逻辑芯片测试良率稳定,这将为在HBM技术竞争中一直落后的三星电子对12层HBM4的开发和量产提供动力。
* 美光组建新“云存储业务部门”,聚焦AI数据中心/HBM芯片等
美光科技宣布,正在重组旗下业务部门,专注于满足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对其存储芯片的人工智能(AI)相关需求。
* AI芯片公司Tenstorrent:计划将日本的工程师数量增加六倍以上
4月17日,美国人工智能(AI)芯片初创公司Tenstorrent 表示,该公司正准备承接日本先进芯片的设计合同,并计划将日本的工程师数量增加六倍以上。
据报道,台积电即将完成面板级先进芯片封装(PLP)的研发,并计划在2027年左右开始小批量生产。
* 台积电第一季度净利润大增60.3% 每天约盈利40亿元新台币
台积电召开法说会,会前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台积电第一季度的合并营收为8392.5亿元新台币,税后净利润约为3615.6亿元新台币,每股盈利为13.94元新台币,约每天可赚40.17亿元新台币(当前约合9.08亿元人民币)。
* 机构:2024年全球TCU销量增长8% 中国市场继续领先
近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嵌入式互联互通日益成为乘用车的标配,全球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TCU)市场在2024年继续扩张,同比增长8%。
* 机构:2024年设计IP市场营收85亿美元 增幅20%创历史新高
IPnest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设计IP收入达到85亿美元,创下20%的历史新高。有线接口仍然是推动设计IP增长的主要动力,增幅达23.5%,但该机构预计处理器类别在2024年也增长22.4%。这与排名前四的IP公司——ARM(主要专注于处理器)以及领先的有线接口领域——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和Alphawave的增速一致。前四大供应商的增幅甚至超过了市场增速(增幅在25%以上),2024年的总市场份额为75%,而2023年为72%。
台积电4月17日下午举办2025年第一季度法说会,该公司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财务长黄仁昭、法人关系处处长苏志凯出席。魏哲家在会上澄清台积电目前没有合资公司的讨论,正面回应了市场传闻台积电将与英特尔合资在美国设厂的消息。另外针对关税威胁,魏哲家表示,目前客户订单没有减少,确切影响还要再观察。
近期,美国政府对华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引发了全球电子产业链的剧烈震荡。4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关税提高至145%,然而在48小时内又公布了部分豁免清单。随后,又释放出对关键科技产品加征“特别重点关税”的信号,这一系列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 什么!美国对华半导体关税又反转?没事,我们反正还有AI!
“突发!电子产品重磅利好,关税豁免。”“反转了!又不豁免关税。”“H20出口管制取消!”“关税豁免最终版本来了!”“又双叕反转了,电子产品还将加征关税!”“H20之外,AMD MI308也被禁!”
美国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的建设已达到宏观规模,要确保其持续发展,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semianalysis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有可能成为美国在AI领域占据霸主地位的最大障碍。鉴于尺度定律(Scaling Laws)依然起着重要作用,顶尖的AI实验室要想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持续提升其产品和系统的质量,就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日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通知》称,根据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对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最新消息显示,Altera已于4月14日从英特尔独立,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FPGA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独立后的Altera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性,亦将深耕数据中心、边缘AI推理等市场。重新迎来龙头回归的FPGA行业,能否焕发新的发展契机?
* 概伦电子拟收购锐成芯微及纳能微,构建产业特色DTCO体系
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向纳米级精度持续下探,单颗芯片可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这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提出了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突破物理极限实现亚纳米级设计精度,另一方面要构建支持超大规模电路仿真的智能验证体系。
在此背景下,二维材料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未来希望,各国科学家为此孜孜以求,力图找到二维材料落地的究极密钥。近年来,学术界屡有科研新突破,不断提振产业界信心。但最令人关心的还是,我们距离二维半导体材料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还有多远?
终端
* 机构: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至3.049亿部 苹果大增10%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全球季度手机追踪报告的初步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达到3.049亿部。
* 机构:Q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3% 苹果首次夺得第一
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3% ,发达市场的下滑被中国市场受政府补贴推动的增长以及拉美、亚太、中东和非洲等主要新兴市场的持续复苏所抵消。
* 库克与美商务部长会谈:特朗普关税政策或影响iPhone价格
知情人士透露,苹果CEO库克上周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就美国总统特朗普总统征收关税对iPhone价格的潜在影响进行了交谈。
在视频中,库克驳斥了企业涌向中国寻求廉价劳动力的普遍看法。相反,他强调了中国广泛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熟练劳动力对于满足苹果制造需求的重要性。
苹果公司负责企业销售和西欧市场的高管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离职,这是该公司任职时间最长的管理人员的最新离职。
* 苹果3月份从印度空运了价值20亿美元iPhone 以绕过美国关税
海关数据显示,苹果在印度的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和塔塔3月份向美国运送了价值近20亿美元的iPhone,创历史新高,因为这家美国公司通过空运设备来绕过特朗普总统即将实施的关税。
* iPhone 17 Pro Max手机壳曝光:约三分之一区域搭载超大摄像头模组
博主pipfix(@lusiRoy8)4月14日在X平台发布推文,分享了一组苹果iPhone 17 Pro Max的机模与手机壳组合照片,配文为“iPhone 17 Pro Max外壳测试”。照片中,iPhone 17 Pro Max背部设计格外吸睛,约三分之一的区域被超大摄像头模组所占据,配备了“横向大矩阵”。
据报道,苹果正在加大在印度和越南主要产品的产量,以利用美国90天的关税宽限期。
据报道,为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四川成都一家组装苹果Mac电脑等产品的工厂已暂时停止对美国出口,惠普重庆电脑工厂也已停止对北美出口,这可能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
触控
LG电子暂停了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扩大电视机和家电工厂的计划,将战略转向了以墨西哥和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
4月16日,“面板双虎”友达、群创同步示警美国对等关税冲击面板产业,友达表示,白宫政策反复,厂商很难做出正确决定,今年原本向好的展望恐落空。群创透露,该公司直接加上间接出货美国比重约20%,占比不小,关税疑虑导致客户提前下急单,但也恐预支下半年旺季需求,导致旺季不旺。
*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仅采用三星显示OLED面板,预计2026下半年发布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将独家配备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的OLED面板,该机定于2026年下半年发布,这一决定标志着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因为三星显示将成为苹果折叠屏唯一供应商,LG显示等被排除在外。此举凸显了三星显示在减少屏幕折痕方面的技术优势,而屏幕折痕是折叠屏手机设计的关键因素。
* 机构示警:关税恐冲击显示器需求、售价及AMOLED上游材料
集邦科技(TrendForce)近日发布最新调查指出,美国于当地时间4月9日起实施对等关税,由于主要以贸易逆差作计算基础,长期为消费性电子供应链重镇的亚洲也受波及,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预期显示器产业可能面临光学膜片与AMOLED有机发光材料被课税的情况;终端则可能面临需求下降、产品售价下半年调升的风险。
* 彩晶3月营收10.02亿元新台币 月增4.9%、年增24.9%
彩晶表示,2025年3月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共计2,709万片,较上月减少17%;大尺寸及自有品牌产品出货量共计29.8万片,较上月增加163.8%。
3月电视面板价格涨势收敛,友达光电4月12日公布3月自结合并营收为258.5亿元新台币,较2月增加5.1%,年增21.9%;群创光电自结3月合并营收188亿元新台币,较2月增加1.4%,年减6.8%。
分析师Jeff Pu在报告中表示,苹果两款折叠屏设备的研发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品将于明年年底量产,上市时间预计是2026年底或2027年上半年。据悉,苹果折叠屏新品有一款是手机,屏幕尺寸是7.8英寸,另一款折叠屏尺寸是18.8英寸,其定位目前还有争议,Jeff Pu认为是MacBook和iPad的混合体,搭载macOS,支持触控;Mark Gurman认为是折叠屏iPad,分析师郭明錤则认为是MacBook。
通信
由于移动运营商加大对爱立信5G设备的支出,该公司第一季度盈利超出分析师预期,其股价创下10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
2.地平线HSD正式发布 余凯复盘十年创业路:我们做对了什么?
4月18日,地平线在上海举行盛大的发布会,正式发布了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同时宣布与奇瑞达成首个HSD量产合作。
这场全程近三个小时的发布会,更多的时间,是地平线CEO余凯在分享对于创业十年的总结和思考。在经历去年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以及港交所上市等高光时刻之后,如今的地平线,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踏上全新征程。
耐得住寂寞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余凯首先以地平线诞生初衷开始讲起,十年前创立公司取名为地平线机器人((Horizon Robotics)),蕴含着雄心壮志,想做未来无处不在的机器人计算平台(芯片+操作系统)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的计算平台公司,包括微软,苹果,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这些公司的共性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而地平线也希望如此。”余凯说。
十年过去,地平线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去年成为辅助驾驶市场第一名。与此同时,地平线的“地瓜机器人”还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类机器人计算平台。
去年经历了港交所上市的高光时刻,余凯却表现的十分谦逊低调。在他看来,地平线发展创业的十年,高光时刻只是片刻,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挫折接着另一个挫折。
但余凯认为,地平线最宝贵的收获,是经历了成长和保持了一贯的初心:为汽车和机器人赋能。
会上,余凯首度揭露了不同发展阶段地平线的愿景。从2015年成为边缘AI芯片的全球领导者,到2020年的让每一辆车搭载地平线方案,在到20205年打造人人都爱用的智驾产品。他坦言,这些转变,是不断经历挑战和挫折后的企业在实践中文化价值观的迭代。
这个过程中,地平线也经历了迷茫和阵痛,包括2019年砍掉非汽车类的业务以及行业下行等。但总结而言,余凯认为,十年地平线沉淀下来两条方法论。
一是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地平线不做赌博式的战略押注,比如当年选择做机器人芯片、汽车芯片。另辟蹊径固然能够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但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点滴努力。同时力出一孔,将所有精力,研发力量,管理中心都聚焦到一个战场。“以十打一”。
二是永远不在悬崖边舞蹈。余凯称,公司一直有健康的现金流,这在创业公司中并不常见。他透露即便是在2019年放弃非汽车业务时,账面上还有30多亿现金。地平线是一家居安思危的企业,余凯称其80%的经历在思考制约企业发展的“死门”在哪。而在这个过程中,地平线也始终以成就客户作为实现自我成就的最佳途径,站在聚光灯外。
软硬结合是骨子里的技术信仰
在余凯看来,不同的时代,伟大的企业各领风骚,但成功的本质,是能够将软硬结合高效的结合。比如PC时代的英特尔和微软,移动时代的谷歌和Arm,以及AI时代的英伟达。而对于地平线而言,软硬结合是骨子里的技术信仰。
之所以坚持这样的信仰,是因为在地平线看来,当前的汽车性能并不像移动手机和PC那样处于性能过剩状态,因此,任何一代车载计算平台,通过软硬结合深度优化都能够带来更高的系统效率。
“智驾本质不是一个开发应用平台,而是面向单一任务,但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计算系统。在L5级自动驾驶需求被满足之前,智能驾驶一定要走软硬结合的路线,这是地平线过去十年少数作对的事之一。”余凯坦言。
同时,余凯指出,不存在单纯智能驾驶芯片这个市场,地平线也从来不是一家芯片公司,而是“芯片+软件”系统级智驾技术公司。也是一家有生态信仰的技术赋能公司。
会上,地平线还推出了全新的品牌理念“征程与共,一路同行”(Journey Together)。余凯指出,地平线将始终坚持开放共赢的利他理念,一路走来,也有幸能够和很多合作伙伴形成了深入的合作和信任的关系。
余凯强调,创业十年,地平线员工经历了“AI、芯片、智驾”这三个赛道的收获和成长,去年地平线港股上市后,股东也实现了财务回报,这在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并不容易,而他因此也非常欣慰和高兴。
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智驾方案供应商,成立十年深耕智驾赛道的地平线正迎来成果收获期,踏上新的征程。
截至目前,地平线“征程”系列累积辅助驾驶系统交付超过800万套,累计车型定点数超过310个,累计200+量产上市车型。
在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地平线持续领跑全阶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份额。2024年,地平线在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份额中位居市场第一。市占率达到33.97%。
“每三辆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的方案。”余凯说。
此外,2024年,地平线登陆港股,成为2022年以来港股+美股最大规模的中国科技公司IPO,上市当天超500亿港币市值,也成为自2022年以来最快进入恒生科技指数的公司,凸显出资本市场对其的看好。
余凯认为,港股上市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过去三年行业发展较为艰难的情况下,给于了科技创业公司更多希望。
开春以来,长安、比亚迪、奇瑞等中国车企掀起智驾平权热潮,而几乎每场发布会,都有地平线的身影,也为地平线注入持续增长的信心。余凯介绍,去年发布的征程6E/M今年销售形势非常喜人,余凯称是过去发布的产品从未有过的情形。目前已有超过20个OEM定点,超过100款车型搭载。预计今年将达到数百万级的出货。
长期深耕底层创新今年投入40亿研发
商业上大的成功背后,源自于地平线对于创新的不懈追求。多年来,地平线始终保持较高的额研发投入,2024年投入研发30亿元,今年将达到40亿元。
余凯还首次对外界披露了地平线的三大实验室,包括AGI实验室,具身智能实验室,称地平线在五年前便开始进行长期深耕底层研究。
2024年,地平线在世界AI顶会上发表多篇文章。持续推动世界级的算法创新。近3年国际顶会收录文章超过40篇,学术成果引用量超过10万次,全球专利申请超过2000件。尤其在端到端智能驾驶,交互式博弈强化学习,视觉主干网络三大领域,展现出世界级研究水平。
2023年,地平线在业界首个公开发表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荣获CVPR2023最佳论文。2024年,地平线推出下一代通用视觉主干模型Vision Momba。与deepseek共同登榜2024全球最高引用量AI论文,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十年来,地平线推出三代BPU智能计算架构,实现了计算性能十年超1000倍的提升,支持超10款计算方案规模化量产。基于纳什架构开发的征程6系列,覆盖10-560TOPS算力,是目前国内唯一满足从L2辅助驾驶到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需求的智驾计算方案,适合各种智能车型的需求。
在生态方面,同最广泛的Tier-1和软件生态伙伴合作,目前目前TIer-1量产合作伙伴超过25家,软件生态合作伙伴超过10家。
HSD合作奇瑞9月正式量产
去年4月,地平线在北京车展期前夕,发布了征程6系列六款芯片,用以支持低、中、高阶智能驾驶应用,推动实现智能驾驶在各个细分市场层级中的普及。
征程6系列是国内唯一满足全阶智驾需求的量产方案,已与超20家车企达成合作,赋能超100款中高阶智驾车型。比亚迪“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等头部车企智驾系统均采纳该方案。预计2025年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出货量将达百万级,整个征程家族累计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套,地平线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突破千万级量产的智驾科技企业。
其中,旗舰级的征程6P专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而生的征程6P,拥有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以及高安全等六大产品制高点,是先进处理器技术的集大成者。征程6P面向城区高阶智能驾驶,硬件系统成本在10000元以内。提供560TOPS算力,最大支持 24 路摄像头,最高分辨率可达18Mp;支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类传感器。
2025年3月,地平线宣布征程6P成功回片,并在100小时内完成实车验证。征程6P具备560TOPS的业界顶级算力,支持城区全场景智能驾驶。
站在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地平线正式发布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地平线HSD。HSD搭载当前最强性能的国产智驾计算方案征程6P,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技术架构,是国内首个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同时,推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为车企合作伙伴提供“软硬件皆可升级”的方案选择,支持车载计算平台快速升级。
此外,地平线宣布与奇瑞集团就HSD量产展开全面合作。地平线HSD将作为奇瑞“猎鹰”的一款先进方案,与征程6P计算方案一同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并于2025年9月正式量产。后续奇瑞还会有更多采用HSD方案的“猎鹰方案”车型上市亮相。
在与奇瑞深化合作的同时,地平线的生态布局也取得突破。大众汽车集团已于近日宣布与地平线基于HSD深化合作,通过双方合资公司酷睿程 (CARIZON) 加速全场景辅助驾驶全栈方案的研发,并于2026年起落地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多款车型上。
3.曹操出行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
4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宣布 CaoCao Inc.(曹操出行有限公司)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91,666,800 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曹操出行2015年由吉利控股集团孵化成立,总部设在苏州,曹操出行的业务涵盖出行服务、车辆租赁、车辆销售,以及以汽服为主的其他业务四大板块,其中出行服务是核心收入来源,占比约95%。在出行业务领域,曹操出行不仅拥有自有车辆,还不断扩大出租车网络规模。IPO前,李书福通过旗下UgoInvestmentLimited持有曹操出行83.9%股份,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等。
2024年4月29日,曹操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21年期间,曹操出行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28亿元,B轮融资前的估值达到170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业务运营已拓展至83个城市。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曹操出行实现营收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及6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51亿元、-19.72亿元、-19.16亿元和-7.67亿元。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