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至5月2日,备受瞩目的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由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联合主办,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协办打造“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暨中国车规芯片成果展示区”。
江苏南通市的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海门”)亮相此次车展。海门以其强大的产业基础、卓越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以及园区在“芯”赛道的政策支持,成功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与业内嘉宾的目光,成为本届展会的“高光展位”之一。
“近”上海:背靠江海联动,面向全球通达
在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持续推进背景下,海门以其“江海交汇、江海通达”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脱颖而出。
海门地处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点,作为江苏首批省级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上海仅30分钟车程。未来,随着南通新机场(上海第三机场)、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海门将实现“10分钟跨过长江‘直达上海’、10分钟踏上高铁‘畅行全国’、10分钟通过海关‘联通世界’”的高效通达能力。
特别是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南通新机场,将为包括车规芯片在内的高端产业提供全球化空港物流保障,而“海太长江隧道”与“北沿江高铁”的建设,则进一步构筑了海门通往上海、苏州乃至全国的快速高铁网络,助推海门成为“轨道上的芯谷”。
“芯”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产业高地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海门已经形成了以高技术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IT)、智能装备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并正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疗、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
近年来,海门始终坚持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之举,重点发展信息通信、集成电路、能源电子、数字经济四大特色板块。目前,海门已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以“葡萄串”式集聚模式,招引了一批具备行业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包括瀚思瑞半导体、德硅凯氟、麦思威电子、半影光学、金诺达超纯水清洗设备、英尔捷半导体、捷热科技、致驱科技、芯闻科技、傲得电子、浦东软件园等多个项目成功入驻。
此外,海门与上海浦东软件园共建的“海门创新基地”亦已正式落地,填补了海门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园的空白,将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本土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园区分为软件园区与智造园区两大板块,将与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深度融合,为半导体产业构建软件+硬件一体化生态体系。
“精”支持:全链条产业服务+科创平台
从载体平台到科技配套,从政策扶持到金融支持,海门正在打造最适合半导体企业生长的“沃土”。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成为海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阿里巴巴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海门)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海门云谷数据中心等龙头项目陆续落地;集微产业创新基地则引进了瀚思瑞半导体、麦思威电子、英尔捷半导体、奎斯德光电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光电产业等关键细分领域聚集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海门诚意满满。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海门设立了最高300万元的创业资助,岗位津贴、购房补贴等全方位人才扶持政策;同时配套建设多层次人才公寓,真正解决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核心问题。
在企业服务方面,海门推出“工业企业生命周期全链通办”服务模式,实现从注册设立、项目落地、投产运营的全过程高效支持。通过“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数字政务工具,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重点企业更有“帮办服务专员”全流程护航,真正做到“企业有所需,服务有所应”。
基础配套方面,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天然气、表面处理中心等完备设施;年供气能力达4.5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二期将达10万吨,全面满足高端制造的环保和运营需求。
在融资环境方面,园区内已有26家金融机构入驻,是江苏首批金融生态优秀示范区之一。在人才保障方面,海门每年可培养3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形成完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订单式”就业服务模式。
“芯”愿景:构筑中国半导体的重要阵地
从江海交汇的交通枢纽,到芯片产业的创新高地,再到全链条服务的营商沃土,海门正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共建未来。在这片人文与产业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融的热土上,一个新时代的产业高地正在崛起。
未来,海门将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政策、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吸引全球高端芯片企业与人才落户,推动形成以“设计+制造+应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助力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发展进程。
当产业链迈向更高处,海门,正以其独有的“芯”动能,加速驶入全国半导体产业的快车道。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