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报导,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几个月里,在美华人科学家和学生受到更严厉的审查。尽管美国司法部已于 2022 年叫停“中国行动计划”,但在美华人科学家仍处在这一行政措施带来的冤案阴影下,而新一波的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约谈、签证审查和联邦拨款冻结已经再次针对他们。
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日前针对科学研究人员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有 75% 的科学家正考虑搬离美国。参与调查的 1200 多名科学研究人员中,约 690 名博士后研究人员里有 548 人表示正考虑离开美国,占比约 79%。
而在受访的 340 位博士生中,有 255 人有同样的离美意向,占比 75%。许多科学研究人员的生活因此被打乱,他们重复查询关键经费的申请状态,随时准备离开。
人们担忧,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下,以打击经济间谍、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对华人专家学者进行骚扰、迫害的“猎巫行动”又将卷土重来。前堪萨斯大学化学教授陶丰是第一个在“中国行动计划”中被起诉的华裔学者,他去年夏天所有罪名都被推翻。日前,陶丰起诉了前雇主不当解雇,指控堪萨斯大学替联邦调查人员对他进行非法监视,并在刑事诉讼结束前将他解雇。
多位美国科研人员对《财经》表示,特朗普政府针对科学家群体的行动有些完全不讲道理。自中美关系紧张以来,以“中国行动计划”为核心的“迫害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去两个月来,中国在美科研人员遭美国执法机关问询的案例数量升高,主要调查其过去与中国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或联系,导致科学家社群普遍感到不安。
报导称,这种不安情绪已促使许多学者考虑离开美国。最近的案例是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王晓峰。 3 月 28 日,FBI 特工突击搜查了王晓峰的两处住所,几小时后,校方在未给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将他解雇。王晓峰的妻子也失去了在印第安纳大学的工作,同样未被告知原因。
王晓峰夫妇均为中国公民,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其代理律师表示两人均未被指控犯罪或被警方拘留。王晓峰事件迅速引发学术界担忧。这位知名的网路安全专家已在这所学校工作 20 年,媒体报导称他在成为政府搜查令和毫无根据的学术不端指控的最新受害者后,已接受了新加坡某大学的职位。
调查发现,2010 年至 2021 年期间,总共有将近 20,000 名华裔科学家离开了美国。在这十多年中,每年离开科学家的数量稳定成长,从 900 名增加到 2,621 名,几乎增加了 2 倍。在美国司法部于 2018 年实施“中国行动计划”后,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比之前增幅加大,达到了 75%。其中三分之二的科学家去了中国。
离开的科学家涉及不同领域,其中遭遇最严重出走的是生命科学领域,仅在 2021 年一年,就有超过 1000 名该领域的科学家离开美国。根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的数据,“中国行动计划”启动三年后,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被告被定罪,显示其起诉成功率较低。
与特朗普第一任期不同的是,不只是华裔科学家,整个美国科学界都笼罩在不安和惶恐中。
作为特朗普政府重塑高校政策的一部分,美国科研资助机构迄今已冻结或取消了至少 60 亿美元的顶尖大学研究经费和合同,在美国科学界引发寒意。
即使是诺贝尔奖得主也受到影响,美国生物化学家戴维贝克的 15 名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也因科研经费大幅减少而考虑离开美国。资金大幅缩减领域广泛,即使是政治上没有争议的研究方向,包括阿兹海默症和癌症也受到了影响。
即使没有研究经费的担忧,美国的言论自由环境和政治走向也让许多学者担忧。美国多名学者决定离开美国赴他国任教,美国学术界正酝酿一股“出走潮”。
“学术逃亡”不仅限于华裔学者,例如耶鲁大学法西斯主义研究专家贾森 · 斯坦利以及历史学教授蒂莫西 · 斯奈德和马茜 · 肖尔夫妇都选择前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任教。他们对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科学研究和干预学术自由表示担忧。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