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觉,不止于展示;
沉浸体验,不止于想象。
裸眼 3D,打破空间的边界。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显示研究院团队
带来自研三折屏系统,
建模-渲染-合成全流程打通。
适配多类异形屏,穿屏、旋转、景深效果全具备。
【硬件部署】
此次部署的三折屏系统采用三块高亮度LED屏组成90°折角结构,在近距离条件下呈现出清晰、稳定的多视角立体视觉效果。通过对拼接角度、亮度补偿与底面反射等关键细节的技术优化,该系统实现了三屏间的无缝衔接与空间连贯显示。三折屏的成功部署不仅在结构适配与成像一致性方面取得实证成果,也进一步验证了实验团队已具备面向曲面屏、环幕、多拼接等多类异形结构的技术能力。
【定制级裸眼3D展示内容】
围绕三折屏的空间结构特性,实验室构建了完整内容制作流程,涵盖Cinema 4D建模、Octane渲染与后期合成,重点强化了穿屏、悬浮、深景等空间特效的真实表达。
相关制作流程具备良好的结构适应性,可根据异形屏体的几何特征进行视角重建与内容调配,确保在多种异形结构中实现统一的视觉空间体验,体现出裸眼3D内容与显示形态深度融合的成熟能力。
【技术优势】
① 显示原理优化:构建跨结构与硬件的成像理论体系,已建立面向多种异形结构与不同类型硬件的视差成像理论体系,覆盖折角布局、拼缝宽度、亮度一致性、分辨率分布与视域范围等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针对每种屏体配置,定制化设计视角划分与画面融合方案,确保立体图像稳定、连续地呈现。体系工程适配性已通过实际部署验证。
② 内容适配保障:全流程匹配异形屏结构特性,内容与屏体形态在几何与透视上保持高度一致性,具体指内容的空间形状、尺寸比例、透视关系与屏体结构严格对应。通过建模、渲染与输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可实现屏幕间画面连续性与立体一致性的精准适配。
③ 视觉感知优化:建立基于感知机制的引导策略,感知线索主要包括双眼视差、运动视差、遮挡关系、纹理梯度与环境光照变化等。这些视觉线索在裸眼3D显示中共同构建观众的空间理解。实验室基于此构建了视觉优化体系,能够根据内容特性动态制定感知引导策略,强化如穿屏、景深与动态视差等关键刺激,显著提升空间识别精度与临场感知强度,最终实现裸眼“冲出屏幕”式立体观感。
接下来,团队将持续拓展异形屏适配能力,深化内容制作效率,助力裸眼3D在艺术展演、品牌传播、空间导览等领域落地生根。期待与更多伙伴共创“屏之所见,即为所想”的三维视觉未来,打造视觉空间呈现的地标性科技文化精品。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