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突破】比亚迪:日本5月单月上牌量首次突破400台;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20%;特斯拉库存积压严重,在全美征用停车场

作者: 爱集微 06-19 07:34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汽车#
3426

1.比亚迪:日本5月单月上牌量首次突破400台

2.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0%

3.特斯拉卖不动了?库存积压严重,在全美征用停车场

4.中国科大提出厚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多梯度微结构设计理论方案

5.新型可降解太阳能电池有望助力农业数字化

6.中国科学家推动“人工树叶”研发取得新进展


1.比亚迪:日本5月单月上牌量首次突破400台

近日,比亚迪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比亚迪日本5月单月上牌量首次突破400台,成功跻身日本进口车品牌销量前十,实现里程碑式突破。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4月上市的旗舰纯电SUV——海狮07EV(BYDSEALION7)的强势表现。该车型上市首月即贡献品牌近60%的销量,成为推动比亚迪日本销量增长的核心引擎。

比亚迪认为,旗舰车型的热销不仅提升了比亚迪的品牌形象,还带动了全系车型的关注度——5月海豚(BYDDOLPHIN)、元PLUS(BYDATTO3)、海豹(BYDSEAL)销量环比分别增长200%、150%和190%,形成“旗舰带动全系”的良性循环。

欧洲总部进展方面,5月15日,比亚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欧洲总部官宣仪式。比亚迪欧洲总部选址布达佩斯第11区,毗邻多瑙河,坐拥交通枢纽与产业集群优势,承载销售与售后、车辆认证及测试、车型本地化设计与功能开发三大核心职能,并将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

数据显示,2025年比亚迪5月份销售382476辆,同比增长15.3%,其中,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8640辆,比亚迪汽车王朝丨海洋销售348393辆,方程豹汽车销售12592辆,腾势汽车销售15806辆,仰望汽车销售139辆。

2.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20%

近日,从工信部官网获悉,2025年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120%。

具体来看,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新能源汽车方面,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7%。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

此外,从出口来看,5月,汽车整车出口55.1万辆,同比增长14.5%。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1.2倍。1—5月,汽车整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电子信息产业网)

3.特斯拉卖不动了?库存积压严重,在全美征用停车场

特斯拉库存车辆停放在停车场

北京时间6月18日,据电动汽车网站Electrek报道,特斯拉目前在美国积压了大量库存车辆,以至于不得不占用其交付中心外围的停车场作为“溢出停车场”。

过去几周,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特斯拉库存汽车出现在了与其门店、配送中心或服务点没有直接关联的停车场。

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附近的切斯特菲尔德,特斯拉租用了一个部分被拆除的购物中心停车场,停放了数百辆滞销汽车,因为其三英里外的交付中心已无法容纳更多车辆。这类场地被称作“溢出停车场”,专门应对不断攀升的库存压力。由于市场需求疲软,特斯拉今年使用此类场地的频率显著增加。

本月早些时候,在密歇根州法明顿希尔斯市还发现了另一个特斯拉“溢出停车场”,并引发了争议。报道称,该场地并非为车辆停放而设计,因此市政府已向特斯拉发出通知。

Cybertruck积压严重

在这处停车场中,许多车辆是Cybertruck,这种车型目前销售困难。尽管特斯拉提供了更大的折扣,但Cybertruck的销量相比去年下降了一半,特斯拉被迫放慢生产速度,以避免库存进一步增加。这个场地上发现了大约100辆Cybertruck。

Cybertruck不好卖

最近几个月,类似的特斯拉“溢出停车场”也在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俄亥俄州被发现。

特斯拉在美国的库存情况较难追踪。虽然一些网站会追踪特斯拉的在售车型信息,但特斯拉有时会用一条商品信息代表多辆配置相同的车辆。尽管如此,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库存在过去一周有所上升,尤其是Model 3的在售数量激增。

目前,特斯拉的整体库存高于上个季度同期水平。尽管特斯拉已经减少了产量,Cybertruck的库存略有下降,但该公司仍然有超过3000辆滞销的Cybertruck。

Electrek指出,这对特斯拉来说是个问题,因为美国是它最后一个情况还不算太糟的市场。该公司在加拿大、欧洲以及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凤凰网)

4.中国科大提出厚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多梯度微结构设计理论方案

作为消费电子与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储存部件,锂离子电池在推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对更长续航里程和更快充电时间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快充能力和循环寿命至关重要。一种有前景的方法是开发具有增强电化学性能和机械稳定性的厚电极锂离子电池。然而,该策略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由于离子和电子传输距离增加导致反应动力学降低;二是高充放电速率下由于高锂化应力导致导电剂和电极颗粒之间的界面脱层进而加速电池性能退化。近期,材料科学家提出的梯度微结构设计方案为厚电极技术开辟了新路径,这种微结构设计通过构建电极内部的梯度结构,有望同步实现电荷高效传输与应力优化分布。由于缺乏梯度厚电极体系内离子/电子传输与反应的协同机制以及应力演化规律的深度认知,当前研究仍停留在“试错式”探索阶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倪勇教授、何陵辉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揭示了梯度厚电极体系内离子/电子协同的传输与反应机制;设计了一种多梯度匹配的厚电极微结构,该结构通过优化的传输与反应动力学,协同增强了厚电极快速充电能力和机械稳定性,为设计高倍率抗损伤电池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理论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Gradient-Matched Micro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Fast-Charging, Damage-Tolerant Thick Electrod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图1.多梯度微结构设计准则-匹配准则

图2.多梯度微结构厚电极具有增强的快充和机械性能

厚电极由于离子/电子传输的不对称性和显著增加的路径,在电极内部沿着厚度方向存在三个固有的梯度物理场:电解液中的锂离子通量、导电网络中的电子通量以及颗粒表面的反应通量(图1a-b)。这种固有的梯度物理场是厚电极快充和机械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厚电极微结构设计原理—匹配原则,该原则将导电剂、孔隙率和粒径的梯度分布与这些固有的通量梯度相匹配,实现了一种多梯度匹配的电极微结构:从隔膜到集流体,导电剂含量和粒径逐渐增加,同时孔隙率逐渐减小(图1c-d)。研究团队构建了锂离子电池的力-电-化全耦合模型,通过多物理场仿真模拟验证了该多梯度结构可以协同增强厚电极的快充性能和机械性能,快充性能提高34.04%,同时电极损伤降低20.34%(图2)。

图3.多梯度微结构设计协同改善了厚电极离子/电子/反应动力学

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通量梯度与微结构梯度匹配的内在机理。首先,靠近集流体的导电剂越多,可以为电子传输提供更多可用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子传输阻力。其次,孔隙率分布应与锂离子通量相匹配,使得靠近隔膜的较大孔隙率可以显著提高局部离子扩散系数,在锂离子通量梯度存在的情况下为离子传输提供更多可用路径,从而减轻电解液中的浓差极化。第三,靠近隔膜的较小颗粒可以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以匹配该处的高反应通量,从而在锂化末期,靠近隔膜的小颗粒可以抑制电化学反应,减少该区域的锂消耗,使更多的锂转移到集流体侧,使得靠近集流体的大颗粒具有更大的反应电流密度,从而提高电化学反应沿电极深度方向的均匀性(图3)。

研究团队的工作系统揭示了梯度厚电极体系内离子/电子传输机制与应力演化规律,从原理上给出了一种普适的厚电极梯度微结构设计准则,这种多梯度微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厚电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之间的矛盾,同时抑制电极的分层损伤,从而为厚电极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牛欣亚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倪勇教授、陆宇阳助理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何陵辉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廖湘标教授。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新型可降解太阳能电池有望助力农业数字化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6月17日发布公报说,该中心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体积小、质量轻的可生物降解太阳能电池模块,可用于为农业传感器供电,助力农业数字化发展。

据公报介绍,这款太阳能电池模块采用生物基薄膜基材,具有部分无机结构。模块尺寸与银行卡相当,厚度不足35微米,即便加装保护层,整体厚度也不到1毫米。小巧轻便的设计使其能够直接附着于植物茎干或大型叶片之上,种植季结束后,该模块可自然降解,不会在土壤中留下有害残留物。

农业传感器能够通过测量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公报说,随着农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对农业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如何以可持续方式为这些设备供电,并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仍是一大挑战。此次推出的新型可降解太阳能电池模块,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新华网)

6.中国科学家推动“人工树叶”研发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半透明光电阳极器件,能显著提升水氧化反应速率,提高太阳能水分解制氢效率,进一步推动更加高效耐用的“人工树叶”出现。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但存在间歇性的缺点。无偏压太阳能水分解技术利用太阳能直接驱动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能够高效地将间歇性的太阳能转化为可存储的氢气,被视为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潜在解决路径之一。然而,由于光电阳极水氧化反应速率较慢,限制了整体水分解的效率,成为这一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面对这一难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新能源化工团队研发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半透明光电阳极器件——半透明硫化铟光阳极。该器件独特的透明特性,在显著提升水氧化反应速率的同时,还能允许部分阳光穿透到达光电阴极,减少太阳光的无效能量损耗,有效解决了金属层的不透光效应与光生电子跨界面传输障碍之间的矛盾。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图为无偏压太阳能水分解系统示意图。新华社发

实验表明,得益于优异的半透明特性,该器件在完全依靠阳光驱动的独立系统中,实现了5.10%的太阳能—氢能转换效率,创下该类系统最高纪录。

该论文通讯作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拓表示,随着这一技术不断发展优化,更高效、便宜、耐用的“人工树叶”有望出现。它们可能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屋顶上,甚至可以在沙漠中建立大型“阳光制氢站”。

“太阳能水分解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氢能生产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开动的汽车、使用的能源将可能源自阳光和水的‘人工光合作用’,真正实现绿色循环。”王拓说。(新华网)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汽车#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美日达成对等关税协议,知情人士:汽车关税也降至15%

  • 履新!周锋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 美国进口汽车25%关税威力巨大 大量汽车积压比利时港口

  • 极氪否认销售“0公里二手车”

  • 捷豹路虎将在英国裁员500人

  • 【IPO】美迪凯拟收购两家光学企业 押注三星供应链与海外市场拓展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11.4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芯鑫租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待与您相聚产业投融资论坛

    6小时前

  • AI应用,创新赋能!第四届GMIF2025创新峰会邀请您:金秋9月相聚湾区,共襄盛会

    8小时前

  • 新一代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发布,国产高端科学成像设备再升级

    9小时前

  • 小智大模型应用10:WRA(晶圆履历分析)锚定良率症结,指引最优生产路径

    10小时前

  • 智现未来董事长管健:AI重塑高端制造产能与良率

    10小时前

最新资讯
  • 滁州立讯拟88.57万元接盘安徽信光100%股权

    1小时前

  • 晶门半导体上半年综合溢利同比预减53.1%至46.5%

    2小时前

  • 立昂微:12英寸外延片订单饱满,出货量同比增长

    2小时前

  • 中创新航上半年预盈7.09亿元-7.93亿元,同比预增70%-90%

    2小时前

  • 豪鹏科技: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原型设计突破,预计2026年试产

    3小时前

  • 半导体关税出炉在即,美国如何推进税率规则?

    3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