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复旦大学张卫:他以“芯”为志,躬身“耕种”着“现代工业的粮食”

作者: 爱集微 06-20 10:30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科技会客厅 #复旦大学# #张卫教授#
1.3w

【编者按】本文作者殷倩,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科技会客厅,集微网经授权转发。

在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实验室的灯光常年亮至深夜。这里,有一位满头白发的学者带领团队在纳米尺度的微观世界里持续攻关,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集成电路这个“现代工业粮食”领域书写科技报国的篇章。他就是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卫教授。

采访的前一晚,张卫刚出差回来,当晚又要前往外地产业一线了解情况。就是这样一位始终奔波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见证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芯片荒漠”到自主创新的突围之路。从青涩学子到学科带头人,他始终以科学家精神为灯塔,在科研与育人的道路上笃志前行。近期,张卫荣获了2025年度“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半导体收音机里埋下的“种子”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半导体收音机是普通人窥探世界的窗口。张卫第一次拆开那台“神奇盒子”时,各种式样的元器件让他着迷。“那时候,‘半导体’3个字就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他回忆道。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半导体物理专业,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主动选择者”。

博士毕业后,张卫本有机会赴海外深造,但他选择留在国内。“复旦大学的平台足够广阔,更重要的是,这里能让我直接触摸到中国集成电路的脉搏。”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集成电路领域研究的高校之一,并且与产业结合非常紧密。然而1995年他刚入职复旦时,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为了完成一些科研创新想法,张卫经常带着学生跑遍中国科学院和相关企业,只为借他们的设备做实验。“那时我们就像‘科研游击队’,哪里有资源就往哪里钻。”他笑道。

正是这份对科研纯粹的热爱,支撑他度过早期艰难岁月。2008年国家启动中长期科技重大专项,张卫作为核心专家参与产业链调研。当他发现国内大生产线上竟无一台国产设备时,他深受震动。“当时我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很弱小,大生产线的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工艺技术也落后很多。”张卫一直在思考如何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发展作些贡献。

从追赶者到定义者

在张卫的时间刻度里,是被教学、科研、管理分成无数板块的日程以及始终如一的勤勉与热忱。

2019年的五一假期,上海青浦某僻静小楼里灯火通明。张卫牵头编撰了我国第一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方案。“集成电路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内涵,如何梳理学科的内容,把集成电路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化和系统化?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思考。”张卫向团队说道。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梳理出了集成电路学科框架、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路径,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方案。该方案内容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致力解决各环节面临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随后,他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论证并通过了这份国内第一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方案,随后按照程序上报教育部等主管部门备案和批准。由此,复旦大学成为第一家实施“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高校,这一举措为我国加快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迈出了关键一步。

张卫主导了“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新一代集成电路集成攻关大平台”“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本领域具有旗帜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基于这些平台,他带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系统开展了集成电路工艺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通过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行业服务和国际合作,不断实现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的突破。此外,张卫还牵头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路线图》,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面对近年来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他愈发清醒:“领跑者的角色必须自己争取。”近年来,在他的领导下,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汇聚了集成电路领域的12个创新团队,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核心技术、毫米波/太赫兹芯片、智能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到先进工艺技术、新型存储器、微机电系统(MEMS)与智能传感器等。有学生问他为何总要挑战最难的方向,他答得干脆:“科研人的价值,就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实验室里的传承者”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完全由我国自主培养的科研工作者,张卫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都在国内完成,之后在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校任教。对于教育,尤其是对于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的教育,他表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要培养一批核心技术的开拓者、交叉领域的探索者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军者。我们必须通过教育,激发青年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除了出差,张卫每天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即使是周末或寒暑假也不例外。“我一直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因为我会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旺盛的精力,毕竟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张卫说。

张卫不仅全身心地将自己交给了事业,他同样也培养了一大批集成电路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5人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30多人是我国集成电路核心企业创始人或核心骨干。对于新一代科研人,他坦言:“现在年轻人比我们更有家国情怀,未来该领域发展一定是后继有人的。”

如今,张卫在复旦大学创建了“张卫集成电路创新工作室”,由27位成员组成。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四青”人才4人,市级各类人才5人。工作室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新器件新工艺的研发,开展创新器件的新原理、新材料及新结构的攻关研究,瞄准未来5到10年集成电路先进技术节点的关键工艺和器件技术,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张卫还主编了我国第一部集成电路领域科普丛书《芯路丛书》。该书以全新的视野和高度,全方位且图文并茂地介绍集成电路的科普知识。他创办了国创芯课堂“芯征程”集成电路公益科普讲座,线上线下参加的大中学生已达2万人次。近年来,张卫还为高中生先修课堂上课,讲授“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

在张卫的规划中,未来10年是中国集成电路“从并跑到领跑”的关键期,“我们会遇到更猛烈的风浪,但看看过去的路——哪次突围不是逆风而行?”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科技会客厅 #复旦大学# #张卫教授#
分享至:
THE END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校友论坛圆满落幕:凝聚校友力量,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迈向新高度

  • 复旦大学沈健/何攀课题组发现零磁场下的非线性能斯特效应

  • 复旦大学在新型半导体表界面结构与缺陷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 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基于忆阻器基存算一体技术实现贝尔曼方程高效求解

  • 复旦大学孙大林、王飞、刘洋课题组成功构建高熵硫化物纳米晶材料库

  • 复旦大学赵婕课题组开发多尺度工程仿生固态电解质,打破刚度-阻尼权衡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11.4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新一代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发布,国产高端科学成像设备再升级

    1小时前

  • 小智大模型应用10:WRA(晶圆履历分析)锚定良率症结,指引最优生产路径

    2小时前

  • 智现未来董事长管健:AI重塑高端制造产能与良率

    2小时前

  • 2025中国EDA/IP行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 2025集微半导体大会

    3小时前

  • 达摩院发布AI前沿实践社区 降低具身智能研发门槛

    4小时前

最新资讯
  • 关税与美元疲软双重夹击,诺基亚Q2利润大跌29%

    8分钟前

  • 蔚来控股注册资本增至111.15亿元,增幅达34.6%

    21分钟前

  • 力劲科技2025财年营收58.25亿港元,净利润4.03亿港元

    31分钟前

  • 小鹏首个海外智造基地投产,首台印尼本地化生产X9交付

    33分钟前

  • 谷歌帮助最大AI对手?皮查伊回应与OpenAI合作

    36分钟前

  • 马斯克:特斯拉“平价新车”已于6月投产,外观酷似Model Y

    38分钟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