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芯”观察】集微产业创新基地被写入南通市海门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爱集微 #南通市海门区# #两会“芯”观察#
3342

1月7日,在南通市海门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长沈旭东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就2025年重点工作提出,聚力强链补链,提升现代产业标识度。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产业质效,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方面,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六个一”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召开重点产业链工作会议,逐链打造龙头带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充分发挥集微产业创新基地、武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等平台作用,围绕材料设备、器件模组、设计封测等重点领域,全力落项目、引人才、建生态,年内产业规模超150亿元。新能源产业,围绕“风光储氢”全产业链布局,加快集聚一批风电装备、能源装备、先进电池等领域补链延链项目,推动振江二期、首帆新能源等项目开工建设,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未来产业,注重从产业政策、耐心资本、应用场景等方面发力,抢先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大飞机、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新赛道,分类培育一批特色“区中园”。

以下是《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24年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非同寻常、殊为不易。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这一年,我们紧盯关键,工作思路更清晰。坚持高频研判、高位协调,建立经济形势月度分析、十二项专项行动调度“两项工作机制”,聚力推进项目招引、企业服务、都市圈同城化、风险防范化解“四项重点工作”,“管业务必须管产业发展、管经济运行、管经营主体培育、管安全生产”成为部门、板块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区上下比学赶超蔚然成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年,我们克难奋进,发展基础更稳固。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72亿元、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服务业核算行业开票销售等重点指标增速领跑南通,经济运行月度评估持续位居全市前列,高质量发展稳居南通第一方阵。这一年,我们实干争先,增长动力更强劲。项目建设考核连续四个季度斩获“龙虎杯”,省级重大项目入选数位居南通前列,现代服务业“一业一策+招商”成效显著,重大外资项目嘉吉粮油成功落户,半导体、合成生物、电竞、动漫等产业新赛道加速布局,船舶海工、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新能源产业形成“风光储氢”全产业链布局,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突破成势。这一年,我们坚守初心,民生底色更厚重。“四沉四提四融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构建,10件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海太长江隧道即将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南通绕城高速海门段顺利竣工,江海路提升改造工程建成通车,中医院新院投入运营,张謇小学交付使用,22个村入选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好生活更加可触可感。

成绩和荣誉是对奋斗最好的肯定。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既有爬坡过坎之艰,更有攻坚收获之喜。海门创成苏中苏北唯一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南通唯一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荣获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7位、全省第5位,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坚持稳中有进、难中求成,巩固了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推动经济运行高开稳走、发展预期持续改善。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出台重点产业链“六个一”实施方案,举办船舶海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工作会议,推动先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40%。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095.7亿元,增长19%。实施工业大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智改数转网联“三大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5家,总数达950家,其中百亿级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总数达17家;新增省级上云企业347家,创历年新高;新认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5家,列南通第1。招商局重工获评省“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南通唯一。中天钢铁、金轮针布入围国家5G工厂名录。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举办促消费活动160余场次,引进品牌首店11家,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6.6%,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17家。叠石桥现代国际物流园创成全省首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HERO久竞电竞俱乐部落户海门。实体化运行建筑业服务办公室,出台提振建筑业发展信心“10条举措”,推动重点企业纾困解难,引进培育规上建筑企业14家,挂牌成立海门建工驻外办事处3家。房产超市建成启用,房票安置、以旧换新等政策有力实施,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态势。成功申报“两重”“两新”政策支持项目3个。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浓度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8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件,中国驰名商标增至15件。创新主体竞相涌现,招引科创项目18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7家,获评省瞪羚企业3家,澳斯康再度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实施产学研项目205个,新增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28项,“江苏精品”企业增至17家。创新平台优化升级,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1个,武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揭牌运行。创新生态更加优质,组建总规模20亿元新质生产力发展母基金,迭代升级人才新政“10条”,深入实施“东洲英才”引进计划,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9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数连续四年位列南通第1,省“双创计划”人才入选数连续七年位列南通第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千人联千企”系列活动,优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实现路径,兑现涉企奖补资金3.6亿元。深入推进“一窗综办”“一网通办”,120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28项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162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拿地即开工、准入即准营步入常态,“333”联合竣工验收模式获住建部宣传推广。政务服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规范入选省地方标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与人民银行南通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7.7%,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

(二)坚持大抓招商、猛攻项目,厚植了跨越赶超的坚实根基。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持续抓牢数据背后的发展支撑、项目支撑、投资支撑。项目建设见行见效。举办经洽会等专题招商活动145场次,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51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3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外资实际到账2.3亿美元。开展“三拼三比”季季赛活动,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入选省重大项目6个、市重大项目24个,完成工业投资310亿元,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专精特新项目12个,竣工项目34个、转化达产项目19个,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加快形成。资产盘活有力有序。实施科创载体提升行动,聚力发展“柱状”经济,科创载体项目入驻率超70%。推进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完成存量资产办证38.43万平方米,盘活闲置资产25.1万平方米。腾挪发展空间,完成征拆面积8.4万平方米,实现土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1725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728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推动“土地存量”向“发展流量”转变。首次实施不设特定条件出让工业用地4宗66亩,平均溢价率达88%。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同质资源整合、低效业务清理,国企经营成本、人力成本降本增效超10亿元,国企融资成本较年初降低24个基点,市场化营收增长16.12%。物业集团成功组建,新增信用评价AA+国企1家。国资监管工作全省领先。对外开放走深走实。开展外贸企业大走访活动,服务企业参展会、拓市场、抢订单,新增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省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各1家,实现外贸进出口367亿元。全球最大绿色环保型汽车滚装船、最大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在海交付,船舶海工步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出口总额实现翻番。外贸新业态加快培育,完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1亿美元。新增服务外包企业7家、境外投资项目7个,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2亿美元、外经营业额4亿美元。高质量承办两岸机械工业交流会,两岸(海门)智能装备产业合作园揭牌落户。深度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与虹口、太仓、临港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功跻身“嘉昆太海”协同创新核心圈。新签约沪苏地区项目占比超过80%。圆满完成与勉县、泽库对口协作任务。

(三)坚持内外兼修、建管并重,提升了美丽宜居的城市气质。久久为功提升品质颜值,城市魅力不断彰显。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坚持规划引领,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方案成功获批,府南、謇公湖片区城市设计顺利完成,八大重点片区开发取得新成效。北沿江高铁、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洋吕铁路开通运营,红海路东延、河海路提升改造、北京路下穿段工程竣工交付,新打通断头路2条,城市道路更加畅达。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部,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48套。城市景观不断美化,建成公园绿地2个,城区新增及改造绿化面积5.11万平方米,G40出入口、江海路两侧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深化垃圾分类治理,新增“三定一督”小区32个。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25.2公里、燃气管道44.5公里,实现天然气管道“镇镇通”。中俄东线天然气管网海门段建成投运。新辟优化公交线路5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617个,建成充电站31座、充电桩135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27万辆、增长75%。违建管控保持高压态势,拆除违章建筑9.7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日见成效。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92万亩,建成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示范方5个,粮食单产、总产、面积实现“三增”。举办首届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1个,完成投资24.8亿元,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南通唯一。镇村布局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5个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张謇故里片区入选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培育名单,保民村获评省特色田园乡村。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农村危桥17座。农村“三资”管理持续加强,村平均稳定性收入增长30%。三星供销社获评全国先进。生态底色日益鲜明。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PM2.5平均浓度27.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7.2%,空气质量全省领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600户,建成美丽幸福河湖319条,生态河道覆盖率达65.8%,位居南通前列。青龙河综合整治列入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长江海门段江豚逐浪生动景象频频出现。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沿江景观带全线贯通,长江一线重点堤防“百年一遇”标准建设圆满收官。沿江生态建设成为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青龙港景区入围全省沿江特色片区。完成11家重点企业绿色化改造,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60%。中天钢铁入选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生态环保工作获中央环保督察组充分肯定。

(四)坚持不忘初心、执政为民,彰显了可知可感的民生温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在财政收支紧平衡下保持民生投入力度,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1.9%。社会保障更加精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个,举办招聘活动162场次,城镇新增就业9072人,支持自主创业1818人,引进高校毕业生6048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持续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基础养老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324元/月、855元/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面建成,医保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建成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家、农村养老睦邻点16个、社区助餐点8个,人均期望寿命排名全市前列,获评省级示范性标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新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个,新增省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新改扩建学校3所,中高考成绩再攀新高,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全省领先,“双减”工作经验全省交流,成功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名单,获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特殊教育康教上门团队入选“江苏教育年度人物”。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民医院成立“省人民医院南通康复医学分中心”,省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中医院创成三级中医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海门医院”,完成2家乡镇卫生院改造,创成15个甲级村卫生室,企业家庭医生工作室实现区镇全覆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首届海门马拉松点燃城市激情,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入选全国“十佳”典型案例,海门文旅亮相央视。江海博物馆升格为国家二级馆,海门山歌展示馆、张謇纪念馆获评“省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全省首个中华职教社县级组织在海成立。“江海潮·蓝客厅”入选全省首批职工思政教育基地。全国纺织行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海示范交流。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稳步实施,电动自行车、危化品、高层建筑消防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扎实开展,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及动态管控措施清单,完成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0公里,溯源治理超载工作案例获全国表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经验入选全国县域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典型案例。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源头治理,深入开展“访民情、化矛盾、促和谐”活动,推动一批重点积案有效化解。平安海门建设不断深化,首创《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并通过南通市地方标准评审,群众安全感、网格知晓率全省领先。“五社联动”实践获评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退役军人服务“四色工作法”经验全省交流。

(五)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激发了勤廉高效的工作热情。“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政治担当全面强化。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效推进“中坚精兵”“淬火锻钢”等行动,组织“抓经济、竞发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政府系统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振。法治政府全面深化。有序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完善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体系更加健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84件、政协委员提案352件,办结率100%。畅通政民互动渠道,推动“四下基层”常态化,办结12345热线等各类诉求29.7万件,公开政务信息2.2万条。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挂牌运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全省领先。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提升深化年”活动,扎实推进精文减会、基层减负等工作,系统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一般性支出压减10%。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任务。

过去一年,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反走私等工作迈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机关事务、史志档案、电力、气象、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同向、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海部队,向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路上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建筑业复苏面临较大压力;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高企和上市企业数量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规模不大,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仍需提升,新质生产力培育还需持续发力;城乡功能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任务依然艰巨;少数干部担当劲头、实干精神、专业水准不足,一些部门对上级政策、基层情况、外地经验研究不深,政府治理仍需优化。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5年重点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推进“两项工作机制”“十二项专项行动”和“四项重点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坚决打赢“十四五”收官之战,深入谋划“十五五”目标任务,更加积极主动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2+12+4”工作部署,克难奋进、真抓实干,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内需活力,筑牢经济增长压舱石。坚持优存量、拓增量协同发力,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提供有力保障。

狠抓项目招引建设。放大交通区位、江海资源、承载空间叠加优势,强化“服务是最好的招商”工作理念,更加注重拼细节、拼专业、拼韧劲,积极构建“区镇合力、部门联动、国企参与”的大招商格局,全面打响“海门就是上海”投资品牌。充分发挥“一把手”带头招商、一线驻点招商、市场化委托招商、载体平台招商、能人以商引商作用,继续实施“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计划”,精心办好“新华社携手龙头企业赋能海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招商活动,探索开展境外驻点招商,制度化拜访重点国别驻华机构、跨国公司总部、商协会、世界500强企业,加力攻坚央企国企、实力民企、知名外企,聚力突破一批“大而强”优质项目,集聚更多“小而精”新质企业,全年签约总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60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5个。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全周期、穿透式服务,统筹规划、立项、征拆、供地、开工一体化实施,完善挂钩帮办、问题会办、攻坚督办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项目落地转化率,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35个,其中50亿级项目不少于2个、百亿级项目1个;新竣工、新转化达产项目各25个;确保嘉吉粮油、南亚新材料等一批成熟项目开工建设,振江新能源、德迈药业等项目投产达效,着力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和经济增量。坚持“项目等资金”,更大力度储备和实施“两重”项目,推动更多项目列入中央、省市计划,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支持。突出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持续推进城建、交通、民生领域补短板。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举措,让民企敢投会投能投。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动重点商圈、街区品质化提升,鼓励购物中心、大型商超向城乡社区延伸覆盖,开业运营张謇广场、海门港万达广场,积极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精心举办“一季一主题”活动,努力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全年社消零总额突破556亿元。巩固传统消费,实施批发零售业跃升、住宿餐饮业提质计划,吸引一批老字号餐饮、新锐餐厅进驻,加快推进希尔顿、美仑国际等高星级酒店建设。激活大宗消费,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升汽车、家电、家居、智能终端消费热度,引进新能源汽车品牌销售企业2家以上。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导入“年轻力”项目,培育首发经济、首店经济、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增长点,拓展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提升家政服务、医疗健康、文体旅游消费品质,办好HERO久竞电竞、珂缔缘足球主场赛事,擦亮“海马”赛事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营造丰富多元的消费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夜市、周末市、潮汐市,不断满足群众高品质、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动不少于2000家商户加入“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积极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持续拓宽群众就业创业增收渠道,着力提升消费意愿、能力和层级。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坚持开门定政策、上门送政策、快捷兑政策,扎实开展“千企大走访”,全面提高惠企政策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助企增利。建立营商环境“观察点+体验官”制度,完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撑腰”,构建“亲上加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企业梯次培育,着力打造“大中小”并进、“上下游”贯通的企业方阵,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培育超10亿级企业20家、50亿级企业2家、100亿级企业3家,力争工业开票销售超2400亿元。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上市挂牌、质量强企之路,全年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上市挂牌企业2家,新增“江苏精品”认证2个以上。引导海门籍企业家返乡兴业,带动产业回归、资本回归、人才回归。支持本土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再造、增资扩产,通过换道超车穿越产业周期、技术周期,以第二曲线克服“增长焦虑”。实施重点产业链企业家培育工程、新生代企业家青蓝接力工程,开展“护企优商”关爱行动,营造关心重视企业、礼遇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聚力强链补链,提升现代产业标识度。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产业质效,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六个一”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召开重点产业链工作会议,逐链打造龙头带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船舶海工、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优势领域,精准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中远二期、海新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落地超5亿元重大项目不少于15个,加速构建千亿级标志性产业集群。先进金属材料产业,依托中天绿色精品钢生产基地、四甲特种合金材料产业园,着力构建钢铁、铝镁合金等从原材料到工业基础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进中天短流程电炉项目尽快开工、中航钛合金项目加速达产,力争产业规模跨上千亿级台阶。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化学药新型制剂、特医食品、研发服务外包等细分领域,推动万高药业新药研发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临江新区向省级高新区迈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集微产业创新基地、武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等平台作用,围绕材料设备、器件模组、设计封测等重点领域,全力落项目、引人才、建生态,年内产业规模超150亿元。新能源产业,围绕“风光储氢”全产业链布局,加快集聚一批风电装备、能源装备、先进电池等领域补链延链项目,推动振江二期、首帆新能源等项目开工建设,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未来产业,注重从产业政策、耐心资本、应用场景等方面发力,抢先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大飞机、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新赛道,分类培育一批特色“区中园”。现代家纺产业,加强与东方国际、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合作,延伸家纺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产业向潮流化设计、数字化生产、多元化营销转型,促进内外贸、产供销融合发展,开展家纺行业综合评级管理,鼓励企业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做大规模,提升行业产出率和贡献度。现代建筑产业,坚持“稳队伍、引增量、扩市场”并重,积极引导建筑企业、劳务公司回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精益建造,做大做强海门建工、三建产业集团,推动本土企业与央企国企深度合作,主动进军新基建等高附加值领域,携手开拓海内外市场,全面提振建筑业发展信心。

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坚持“一业一策”,分行业制定发展目标、招商目录、重点项目库、骨干企业培育计划、专项政策“五张清单”,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力争每个行业领域都有标志性项目落地,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服务业开票销售突破1000亿元。依托本土特色优势制造业,推动龙头企业主辅分离,积极招引科技、软信、绿色服务三大技术引领型服务业项目,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人力资源、高端专业服务四大要素支撑型服务业,攻坚突破一批高能级总部企业、高质量平台企业、高成长创新企业。提升楼宇经济运行质效,推动楼宇载体从“企业挂靠”向“产业输出”转变,培育亿元楼宇3幢。推动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大力引育文化、康养、育幼、家政等领域龙头企业,积极开拓赛事经济、演出经济、谷子经济、“它经济”等新兴领域,持续升级消费导向型服务业。做好特色街区、研学场馆、文体赛事、工业旅游“织线成面”文章,确保洲际花博园如期开园,推动“农文商体旅”高水平融合发展。

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把数据要素作为赢在未来的关键变量和战略增量,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5G基站280个,推动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在各类园区深度覆盖。发挥阿里巴巴云计算、海门云谷两大数据中心优势,开工建设博浩算力中心项目,推进移动算力项目落地,加大应用场景开发力度,争创省级数字化发展先导区。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向中小企业延伸,抓好诊断服务、项目转化、标杆创建,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组建区数据产业集团,建成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和保值增值新路径,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力争数字经济核心增加值占比达13.5%。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面。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守牢数据安全底线。

(三)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更大魄力、更实举措推进改革创新,为未来发展增添更强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发展,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新模式。持续巩固“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通办”等改革成果,更大力度推进“不见面审批”,深度运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新技术新工具,推动政务服务“少填少交”“免填免证”“智审快审”。积极探索极简审批,规范容缺受理服务机制,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流程,释放规划资源审批改革效能。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国企“一企一策”改革,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优化重组、瘦身增效,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入开展企业绩效评估,新增信用评价AA+国企2家以上。扎实做好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确保资产盘活率达80%以上。动态编制“读地手册”,全域梳理净地清单,实现“土地等项目”。优化调整供地模式,鼓励“工业上楼”,推动区镇老旧厂房升级焕新、腾笼换鸟,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000亩、闲置低效用地800亩,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完善绿电绿证服务、新型生产要素供给等机制,以制度供给增创先发优势。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产权证办理。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积极竞逐科技招商赛道,加强力量配备,拓宽信息渠道,招引科创项目不少于215个。构建科技企业“草灌乔林”梯次培育体系,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努力形成创新型企业“群雁齐飞”格局。完善“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协同破题”创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强化与大院大所深度合作,加快建设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门分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中试验证中心,全面提升各类创新平台核心技术研发、科创项目孵化、创新资源导入能力,努力争取PNP等国际化科创平台在海布局。深入开展科创载体盘活提质行动,增强载体科创属性和运营质效,切实解决“重建设、轻运营”“重数量、轻质量”“重财政输血、轻自我造血”等突出问题。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政产学研金”多方联动,努力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发挥科技镇长团纽带作用,举办“东洲英才”创业周、“海智杯”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聚焦主导产业精准引才育才,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5个,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150名。畅通金融服务实体、赋能创新渠道,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保持在12%以上。积极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放大产业基金支点作用,深化投招联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硬科技、投高成长型项目,打造覆盖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生态体系。推动科技人才集团在科技招商、载体运营、股权投资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四)突出跨江向海,全力畅通内外双循环。坚持跨江融合、向海图强,深度参与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在追江赶海中推动江强海兴。

融入都市圈同城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积极对接“崇启海宝太”跨界协作单元等规划研究,争取更多海门元素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体系。加强与虹口、宝山、嘉定、太仓、临港集团对接,探索共建“虹口–海门”跨江合作产业园,推动宝山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海门分中心落地,积极谋划大飞机配套产业生态集聚区,打造“项目共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深化与上海、苏南资源整合、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全覆盖开展在沪名企、名校、名院(所)敲门行动,主动承接沪苏优质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招引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编制重点交通廊道沿线城乡风貌建设导则,避免重大交通工程建成后过江视觉落差。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跨省专窗”、社保卡“一卡通”,全面强化民生、环保、人文等各领域合作交流,共建异地同城的高品质生活圈。持续推进与勉县、泽库对口协作,实现互促共赢。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强化“全域皆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理念,统筹好近海、远海、深海资源利用,召开海洋强区建设推进会,研究出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举措”,调整优化涉海部门职能,深化海洋产业研究,打造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推动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海洋服务等临港产业扩增量、壮体量、提份量,全年落户重大海洋产业项目15个,海洋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支持省船舶海工创新中心、罗普特海洋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涉海科创平台建设,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实施新江海河船闸工程和通海港区三期工程,完成东灶新河航道整治,加快推进东方红大桥等跨通吕运河桥梁建设,确保中天码头实现口岸开放,积极打造“江海河、公铁水、桥港隧”多式联运体系,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支持海门港新区争创省级开发园区,推动包场镇高标准通过经济发达镇评估验收。加强海洋生态治理,积极推动新老江堤海堤调整优化,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全力稳住重点企业外贸规模,积极推动外贸产品境外展、线上销,持续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聚力招引大宗贸易商、供应链链主、外贸综合服务机构落户,加快打造外贸企业总部集聚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企业10家以上,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不低于370亿元。发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产业带+海外仓”协同效应,加快补齐外贸服务关键环节,改造升级海关场站,推动海关纺织品检测中心建成投用,积极打造叠石桥新型贸易融合发展中心,完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5亿美元,新布局海外仓1个,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50%。帮助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新培育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2家以上。支持重点企业扩大“一带一路”、RCEP“朋友圈”,推动制造业、建筑业抱团出海。

(五)注重协调融合,展现城乡建设新风貌。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美丽海门建设,着力打造更具凝聚力、归属感和满意度的幸福城市。

以工匠精神抓建设。科学统筹八大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完善,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市场化、快节奏推进片区开发,促进片区产业集中、人口集聚、功能集成。謇公湖片区加快环湖道路、湖畔街区建设,推动温泉酒店落户,积极导入更多高质量项目、高品质业态,切实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府南片区开展江堤北侧陆域用地规划编制,推进国昌大厦建设,依托未来智谷、海欣商务大厦等载体集聚一批优质科创项目,加快山和云畔等高品质改善型住宅入市,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新样板;北部新城片区提速推进华东大厦等产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成熟地块开发,积极招引高端商贸、总部楼宇、产业项目入驻,展现都市北大门新形象。全力保障北沿江高铁、海太长江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配合做好通常高速、如通苏湖城际、星湖大道东延快速化等项目前期研究和报批工作,积极推动4条下穿北沿江高铁道路节点工程、海门北站进出场道路及场站工程开工,实施北京路西延工程,新改扩建市政道路4条,全力构建内畅外联的城市交通网络。探索老城区更新实施路径,抓好老旧小区整治,因地制宜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更好满足市民改裤脚、配钥匙、修水电等家门口的生活需求。渐进式推动沿路沿河增绿补绿,新改建口袋公园6个,构建更富亲和力的公共空间。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抓好房票安置、城乡换购、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落地见效,一体推进“四好”建设,扎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以绣花功夫强管理。实施道路交通智慧管控提升工程,优化调整公交班线,新投放共享电动单车2000辆,新增公共充电桩300个,积极构建“城区5分钟、乡村15分钟”户外集中充电圈。加强重点路段秩序管控,积极破解市场、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推广“物业服务社”管理模式,开展物业“红黑榜”评价,推进安防小区等智慧微单元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对物业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巩固环卫体制改革成效,全面提升垃圾分类设施使用效率,新增“三定一督”小区5个。加大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管理力度,深化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私搭乱建专项治理,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以系统思维兴乡村。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共同绘就“农村张灯结彩、农业五谷丰登、农民年年有余”的幸福图景。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农村“小田并大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6.87万亩,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79.59万亩以上。提升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强化农业全产业链招商,全年落地重大农业产业项目28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积极申报国家级海门山羊核心育种场。做足“土特产”文章,用好“鲜活海门”“淘米记”等区域公用品牌,扩大海门黄鸡、海门香芋等特色品牌影响力,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2个。根据乡村人口变化趋势,有序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因地制宜布局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乡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0公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果,新建改造农村户厕3000座。放大“多村联建”示范效应,持续推进张謇故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新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5个、特色田园乡村2个。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农产品需求端、生产端精准对接,积极发展直播电商、订单农业、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让更多乡创客、田秀才、土专家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创业。推广盘活资产资源、发展新质产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等增收模式,推进闲置房屋、土地、沟塘等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更高标准优生态。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确保5条入江一级支流水质全部达标,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面源“四源共治”,实施147项年度治气项目,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纵深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强化沿岸污染防控、关键断面监测,打造幸福河道482条、农村生态河道45公里,确保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保持Ⅲ类。实施东洲水务提标改造工程,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质效。加强腾退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严厉打击“固危废”非法倾倒,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巩固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成效,最大程度释放生态元素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加强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口,前瞻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积极推广低碳、零碳、负碳等先进适用技术,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争创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1个。扩大出租、环卫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六)践行为民宗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聚焦群众期盼,回应百姓关切,着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高品质民生。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坚持以发展创造就业,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务实有效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平台,促进就业供需匹配、快速对接,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普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推进欠薪源头治理,加强工资支付全程监管,着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鼓励开展慈善帮扶,壮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力量,让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证大中学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聚贤小学、叠石桥小学,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统筹推进名师培育、名校创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办好国际教育、特殊教育,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提升职业教育与海门经济发展的耦合度,构建“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的产教融合新机制。巩固拓展“双减”工作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质量,丰富中小学劳动实践活动,关爱师生身心健康,让更多孩子告别“小焦虑”、不当“小胖墩”、远离“小眼镜”。做好张謇青少年研学院“研学+”文章,打响“崇謇启行”大思政研学品牌。推进老年大学、青年夜校建设,打造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建强配优卫生人才队伍,推进医疗能力上升扩容、医疗资源下沉服务,打造县域十大专科联盟和五大功能中心,让健康海门更有“医”靠。推动人民医院、中医院与上海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做强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做优龙华医院海门肿瘤、骨伤两大中医诊疗中心,让市民花更少钱就能在家门口看好病。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积极盘活老中医院资产,增设老城区院前急救站点。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20家,加强村医队伍建设,高质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农村地区多发病、慢性病综合诊治能力。高效运营各类文体场馆,持续开展文化“四送”工作,积极引进名家、名团、名剧等经典演出项目,持续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以更多文艺精品映照时代、打动人心。加强城市营销策划,打造“文旅推介官”宣传矩阵,用心塑造海门IP,讲好海门故事,让“大海之门、江海门户、上海北大门”的城市文化标识更加鲜活立体。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用心礼遇每一次“善行义举”,让文明成为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打造全龄友好城市。围绕“生育支持、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健康”,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人口服务体系。落实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立足“一米高度看城市”,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社区、学校、街区等特色空间,开设寒暑假爱心托管班25个。把青年工作上升到制胜未来的战略高度,用好生活津贴、购房补贴、创业奖励等引才政策,多措并举筑巢引凤,精心打造青创社区、时尚街区、青年驿站、青年人才公寓等适青空间场景,推动更多优秀学子来海回海就业创业,致力让每一场青春都能在海门充分闪亮。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鼓励高职院校开设康复、护理专业,大力发展康养产业、银发经济,加快布局抗衰老、智能养老机器人等新赛道,开展医疗康养、中医养生等产品服务展示体验,丰富全屋适老化智能改造、智慧养老院等应用场景,探索打造宜居颐养高端智慧社区,拓展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新增农村养老睦邻点16个以上、社区老年助餐点6个以上,医疗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床位占比达到35%以上。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以“四沉四提四融合”为抓手,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点更实、成效更好。强化本质安全提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危化品、厂中厂、城镇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消防等9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加强新领域、新业态、交叉领域的安全监管,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完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强化风险防范处置。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做实做细城市体检,夯实城市运行安全底座。发挥建筑业服务办公室联动协调作用,助力重点建筑业企业纾困解难。扎实做好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和化解工作,巩固提升债务管理成效。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行餐饮场所“明厨亮灶”和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行业“码上卫监”,为学校食堂配备保温餐车,深入开展“校园餐”监督检查,把关口前移到事前、贯通到末梢。抓好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切实防止和破解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稳妥处置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涉众领域矛盾,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严防极端事件发生。强化基层治理创新。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三级平台功能,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制度,提升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质效。开展“区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走进12345听民声”活动,现场会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深化平安海门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警网深度融合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安全是第一责任。我们深知:没有什么事情比项目接踵落地、企业纷至沓来更能激发经济活力,没有什么风景比厂房拔地而起、车间灯火通明更能提振发展信心,没有什么声音比市民欢歌笑语、百姓鼓掌喝彩更能体现工作成效。新的一年,政府系统将坚持事业产业两手抓、发展安全两统筹,以如火激情大抓招商、猛攻项目,以如山豪情改革创新、优化环境,以如水温情服务企业、保障民生,全力以赴做好关系未来的发展大事和民生有感的关键小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发展成色越来越足、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各位代表,重任千钧,惟有实干。面对群众的新期盼、发展的新使命,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状态,真抓实干勇担当,砥砺奋进求突破,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绝对忠诚政治本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营造清朗舆论空间。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严守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坚持和完善政府学法制度,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强化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政府公信力。调整扩容涉企“免罚轻罚”清单,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显温度。支持配合人大立法联系点高效运转,充分发挥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功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三是锤炼担当落实的过硬作风。增强责任观念,以实干担当为荣,以碌碌无为为耻,着力打造一批“谋事有钻劲、做事有闯劲、成事有韧劲”的领跑闯将、开路先锋。涵养严实作风,对当务之急做到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做到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坚决纠正“高起点定位、一般化推进”的标准落差,“表态调门高、行动温吞水”的执行温差,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工作落地见效。强化争先意识,注重对标找差、见贤思齐,永葆不甘平庸、止于至善的奋斗状态,勇夺更多“排第一”的指标和“创唯一”的成果,持续奏响奔竞不息的发展强音。发扬斗争精神,像搏击风浪的海燕一样不惧困难,勇于向历史遗留问题叫板、向顽瘴痼疾开刀,凡事皆有解,遇事敢担当,绝不把困难和麻烦推给企业、留给群众。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导向,打出日常谈心谈话、及时表扬表彰、生活关心关怀“组合拳”,让政府系统干部“有奋斗激情、无后顾之忧”。四是树牢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织密扎牢权力制度笼子,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决砍掉一切不合理支出,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得其所,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出台区镇履职事项清单,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慢拖”专项行动,认真做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把握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出发;逐梦成真,最短的距离是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与百万海门人民一起,永葆精进之心,大兴实干之风,多行长远之策,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的绚丽新篇!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南通市海门区# #两会“芯”观察#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