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施小琳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4年工作,其中提到: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矢量光场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形,川藏铁路、高端航空装备、精准医学、超高清视频等国家创新中心产出重要成果,2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统筹20亿元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54个产业链攻关项目加快推进。“四川造”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研制出首款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发射入轨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确认第一个超级宇宙线加速源,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下线,获批国家I类新药4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等服务模式,组建省级中试研发公司,布局建设20家行业领域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7亿元、增长33.6%,新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新一代智慧机场运行控制系统等22个重大成果在川转化。推进“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构建跨区域协同推进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把六大优势产业打造为万亿级产业,抢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25条产业新赛道,启动建设芯片、机器人、无人机等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户。实施“智改数转”行动计划,建成运行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新增上云企业近4万户,建成智能工厂270余家、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成都入选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为引领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省算力总规模达到15EFlops,长虹云帆等34个大模型成功发布,成都获批国家数据标注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5年工作安排,提出:
加快实施京东方第8.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四川时代动力电池基地、万华化学产业园二期等在建产业项目,推动比亚迪半导体产业化、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突出抓好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15+N”重点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强链延链补链,促进高水平发展。强化资源省级统筹和高效配置,精准绘制产业图谱,找准细分赛道和主攻方向,瞄准招引一批、落地投建一批、培育建强一批企业。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力争2027年建成6个万亿级产业。加快发展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重要引擎。实施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发展核医疗产业,培育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补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短板,发展壮大超高清视频产业。实施科技支撑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计划,抢先布局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产业。加强“三江”水电基地风电光伏开发和送出电力线路建设,支持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就地布局“绿电+算力+产业”园区。加快云端网一体推进、存算电协同布局,支持工业园区等率先发展绿色微电网,高效运行并持续迭代升级全省统一的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产业链评价体系,动态评估发展态势。鼓励跨区域配置资源共同“做大蛋糕”,制定完善财税激励、利益共享等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