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贸易调查盯上成熟制程

来源:经济日报 #成熟制程#
1521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去年12月23日宣布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启动新一轮「301条款」调查,本次调查因锁定成熟制程芯片领域的政府补贴、技术转移与市场垄断行为而备受讨论,项目涵盖28nm及以上制程技术在国防、汽车、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电信和能源等关键产业的应用,外界关注美国是否要持续深化对大陆半导体产业禁制范围。

盘点特朗普政府首次任期及拜登政府近年启动的301调查标的及实施结果,2017年针对大陆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侵犯调查,促使美国对总值超过3,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至2023年,美对大陆约48%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已调查商品无需再次调查即可提高税率,若加上新增清单,「301条款」几乎涵盖所有大陆对美出口商品。

2024年美国对大陆战略性产业实施高关税措施,随后另对大陆海运和造船业展开调查,指称以不公平手段扶持产业干预市场,导致美国造船业衰退。 2024年底调查中,USTR重点扩至市场竞争层面,聚焦评估大陆非市场竞争机制对美国供应链韧性和经济安全的威胁。

从过往经验可知,美国启动301调查做为先行机制,实则为后续管制手段建立基础。以TikTok案为例,美国援引「301条款」后,透过《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要求业务剥离;

就此次成熟制程芯片调查来说,后续应关注特朗普政府是否援引IEEPA展开更深入的管制作为。考量成熟制程芯片的广泛应用,以及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报告揭露美企供应链掌握度不足等情况,未来政策可能要求业者自主管理供应商、揭露供应资讯,甚至限制特定企业交易,而IEEPA的运用或将成为判断美国对大陆实施实质管制的重要指标。

针对大陆成熟制程芯片实施关税面临诸多挑战。依据BIS报告,高达44%受访企业无法确认自家产品是否采用陆制芯片,38%确认含有陆制芯片,17%确定不含;陆制芯片在芯片价值占比虽低,仅约1.3%,却有66%企业产品含有或可能含有至少一颗陆制芯片。芯片供应来源不透明被美国视为国安风险。

然而,此论述有商议之处。依同份报告所示,以个别产品芯片用量调查,企业采用陆制芯片比例仅2.8%,如一般汽车芯片用量超过1,700颗,陆制芯片约51颗;按芯片价值计算,比重仅1.3%,显示陆制芯片销售以低价市场为主,尤其通用料件价低、替代性高,技术能力亦难与整合元件制造商(IDM)匹敌,究其高渗透率,主要仍是陆制芯片的低价优势。

美国政府欲透过课征关税方式保护美国芯片产业,但大陆直接出口至美国的成熟制程芯片数量少,多以终端产品形式进入美国市场,且个别产品的芯片用量与价值均不高,对其课征关税效益有限。分散且隐性的供应结构让单纯援引「301条款」调查后续的关税措施,难以达到实质管制效果,反而突显美国针对大陆半导体的行动是在延续的科技战,于技术与产业发展上的竞争。

根据《美国国防授权法案》第5949条规定,2027年12月起,美国将禁止采购含有特定大陆企业芯片的产品与服务,此禁令实施时点反映美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管制中的战略考量。从供给面看,全球成熟制程产能扩充进度不如预期。台积日本熊本JASM已量产28至12nm制程,但二厂要到2027年投产。德国德勒斯顿厂因《欧洲芯片法案》审核延迟延宕时程;GlobalFoundries纽约厂至2024年11月才确认补贴;联电新加坡厂2026年量产。 IDM如Infineon及STM的新产能也是2025年后才能陆续就位。美国欲实施更严格管制,至少须先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美国选择在2027年底实施采购禁令,不仅为产业扩充预留缓冲期,也为美国本土及盟友产能建置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在供应链转移与产能到位前,301调查推进实为预作准备,美国将采取渐进式管制,2027年或将成为美国芯片制裁政策进入执行阶段的分水岭。 (作者是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经济日报 #成熟制程#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