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浦东科创集团强力助阵,芯和半导体迈入上市辅导新阶段
2.SIA: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4年首度突破6000亿美元 2025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3.全球新布局?台积电在美开董事会将爆大消息
4.三星 Exynos 2600 开发顺利,2nm芯片试生产良率约为30%
5.继续加码AI领域 美国四大科技巨头承诺今年投资3200亿美元
6.台积电害的?熊本在地企业爆发破产潮
1.浦东科创集团强力助阵,芯和半导体迈入上市辅导新阶段
近日,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和半导体)在上海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这一消息在半导体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标志着芯和半导体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同时也被视为中国EDA产业迈向新高度的重要信号。
芯和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家在EDA软件、集成无源器件(IPD)和系统级封装领域具有卓越领先地位的供货商。该公司始终致力于为IC设计公司和系统厂商提供极具差异化的软件产品和芯片小型化解决方案,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从股权结构来看,芯和半导体控股股东为上海卓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团队持股平台),直接持有公司26.02%的股权,通过上海和皑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5.49%的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1.51%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芯和半导体的快速成长背后,离不开外部机构的强力支持。这些机构的鼎力相助,不仅为芯和半导体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为其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引领中国EDA行业破局,提升半导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被誉为“芯片之母”。它贯穿于集成电路产业的设计、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EDA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已达到120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0%,并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84.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71%,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然而,与国际行业巨头相比,中国EDA行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美国新思科技、美国楷登电子和西门子EDA等三大巨头在中国市场中的份额合计超过七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市场态势。尽管如此,中国EDA行业已积极捕捉到市场变革的机遇,通过整合资源和创新驱动,努力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自2022年至今,已有众多国内企业通过投资和收购交易寻求突破。
其中,芯和半导体作为中国EDA行业中的佼佼者,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围绕“STCO集成系统设计”进行战略布局,全力开发多物理引擎技术,并成功构建起从芯片到整机系统的全栈集成系统级EDA解决方案。这一方案有力支持了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成为设计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关键利器。
2023年,芯和半导体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项目《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芯和半导体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组成项目团队,聚焦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打破传统“路”的思维,以“场”分析为基础,场路结合,将量化分析贯穿射频系统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全链条,突破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出我国首套及系列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软件,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基本自主可控,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用以自主研制出600多款射频芯片、组件与系统产品。
芯和半导体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还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公司与中芯国际、美国新思科技、美国楷登电子、三星等众多知名企业达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全球500多家知名企业成功实现商用,构建起了庞大且稳固的产业合作生态。通过提供全栈集成系统级EDA解决方案,芯和半导体为芯片设计企业带来了显著的价值提升,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从而全面提升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芯和半导体还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EDA产品和方案,在半导体先进工艺节点和先进封装领域不断取得验证与成功应用。这不仅有效联结了各大IC设计公司与制造公司,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EDA巨头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逐步减少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对国外EDA工具的依赖,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中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话语权。
投资机构鼎力相助,国产EDA厂商正崛起
行业周知,芯和半导体前身为芯禾科技,创立于2010年,与华大九天、概伦电子等企业一同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投身EDA领域的企业。然而,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产EDA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芯和半导体为代表的国产EDA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直到2019年,美国对华贸易限制的实施,特别是针对EDA软件的出口管制,使得EDA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卡脖子”工程重新进入了中国政府的视野。为了保障国家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和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国产EDA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
与此同时,国内投资机构也看到了国产EDA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开始加大对国产EDA企业的投资和支持。
从融资历史来看,截止目前,芯和半导体已完成多次超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浦东科创(包含张江火炬创投、海望资本等)、中芯聚源、玄德资本等机构。
资料显示,芯和半导体于2019年获得浦东科创的战略投资。此时的芯和半导体正濒临绝境,正是此次关键融资为芯和半导体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此后,芯和将其中国总部办公室正式迁入浦东张江,并完成对苏州芯禾的反向收购,浦东科创集团还协调其自有园区火炬莲花科创园为芯和提供办公场地。从此,芯和在浦东张江这片中国半导体创新高地真正落地生根。
作为芯和半导体团队外的第一大股东(直接持股约17%),浦东科创集团此后多次牵头领投芯和,并积极协助其引进国鑫投资、兴证资本、上海科创等外部投资机构。这些举措不仅确保了芯和半导体拥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工作中,还助力其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EDA产品,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张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它在全国首个成功培养出半导体产业集群、汇聚了上海2/3的半导体企业,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机会。
对于芯和半导体而言,入驻浦东张江,意味着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先进的技术资源以及丰富的市场机会。特别是,芯和半导体深度嫁接了浦东科创集团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生态圈,芯和半导体与浦东新区的芯片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等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在股东的支持下,获得更充沛的订单支持、人才支持和政策支持。这种合作不仅使芯和半导体的产品和技术能够更好地融入产业生态,还加速了其产品的市场化进程,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值得提及的是,在浦东科创等核心股东以及浦东新区有关方面的持续助力下,芯和半导体近期正筹划自建研发总部,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其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芯和半导体此次启动IPO计划,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借助资本市场的强大力量,芯和将进一步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完善产业布局。
2.SIA: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4年首度突破6000亿美元 2025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报告,2024 年全球半导体芯片销售额将增长 19.1% 至 6276 亿美元,也是首度突破六千亿美元大关,预计 2025 年增长率将达到两位数。SIA认为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再度录得两位数百分比的增长。
2024 年,多个半导体产品领域表现突出。逻辑产品销售额在 2024 年达到 2126 亿美元,成为销售额最大的产品类别。内存产品销售额排名第二,2024 年增长 78.9%,总额达到 1651 亿美元。内存子集 DRAM 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 82.6%,是 2024 年所有产品类别中百分比增幅最大的。
SIA 尚未对 AI 芯片进行单独分类,但大部分 AI 技术都嵌入使用逻辑芯片的计算机系统中。该类别在 2024 年增长了 81%。
从地区来看,美洲(44.8%)、中国(18.3%)和亚太/所有其他地区(12.5%)的年销售额均有所增长,但日本(-0.4%)和欧洲(-8.1%)有所下降。12 月美洲的月销售额有所增长(3.2%),但亚太/所有其他地区(-1.4%)、中国(-3.8%)、日本(-4.7%)和欧洲(-6.4%)有所下降。
3.全球新布局?台积电在美开董事会将爆大消息
台积电(2330)将在美国时间11、12日(中国台湾时间12、13日)首度在美国召开董事会。业界预期会中除讨论去年第4季配息、今年首季资本预算之外,最关键的是因应地缘政治的全球新布局。
台积电现任董事包括董事长魏哲家、曾繁城、刘镜清;独董为彼得.邦菲、麦克.史宾林特、摩西.盖弗瑞洛夫、拉斐尔.莱夫,以及美国商务部供应链竞争力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乌苏拉. 伯恩斯、前太阳石油执行长琳恩.埃尔森汉斯、林全等人,这些董事预料都将出席此次董事会。
这是台积电成立37年来,首次于美国举行董事会,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大打关税战,地缘议题持续升温之际,台积电首度在美举行董事会,备受关注。
市场研判,应与台积电认同美国制造、以及扩大全球布局有关。
台积电强调,董事会本来就不是在固定地点召开,会在中国台湾及海外各营运据点举行会议。
此次董事会首度在美举办,主要是美国新厂正式量产,为让董事会成员了解公司营运。据悉,台积电已公告将于美国时间11日(中国台湾时间12日)举行,但未公布详细地点、时间与议程等资讯。
熟悉台积电董事会召开时程人士透露,台积电依惯例会选在每一季第二个月的第二个周二举行,这次在美举行的时间也依此惯性操作,只是专程拉到美国举行,应是因应特朗普2.0所做的决定。
业界认为,这次董事会讨论议案与过往类似,聚焦股利、季度资本预算、发债额度、重大投资及高阶人事异动等事项。
即便此次董事会例行性议案并无特殊之处,业界预期,台积电可能因应特朗普普多次点名要对中国台湾课征100%关税,并提高先进制程在美国生产,强化美国国防安全,化解白宫高关税目标瞄准中国台湾的压力,更有机会宣布新一轮在美国投资计划。(经济日报)
4.三星 Exynos 2600 开发顺利,2nm芯片试生产良率约为30%
2月8日消息,三星电子为下一代旗舰平台Exynos 2600投入了大量资源,以确保其按时量产。
此前,三星 Galaxy S25 系列因 Exynos 2500 SoC 存在良率问题,全球范围内采用了高通骁龙 8 Elite 芯片,三星为避免在芯片领域再次受挫,加大了对 Exynos 2600 的投入。
Exynos 2600使用三星2nm工艺制程,试生产良率约为30%左右,高于内部预期,该公司计划在下半年进一步稳定Exynos 2600的量产工艺,为后续量产奠定了较好基础。
明年1月登场的Galaxy S26系列将首发搭载,如果计划顺利实施的话,Exynos 2600将是行业内第一款2nm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Exynos 2600采用的是三星第一代2nm工艺SF2,较第二代3GAP 3nm制程,SF2在相同计算频率和复杂度情况下可降低25%功耗,相同功耗和复杂度情况下可提高12%计算性能,减少5%芯片面积。
除了SF2,三星还规划了多个2nm节点,包括SF2P、SF2X、SF2Z、SF2A等等,其中SF2X、SF2Z可面向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应用,SF2A可面向汽车应用。
作为三星的竞争对手,台积电同样计划在2025年生产2nm制程芯片,不过下半年登场的iPhone 17系列无缘台积电2nm工艺,苹果最快会在iPhone 18系列上使用2nm芯片。
5.继续加码AI领域 美国四大科技巨头承诺今年投资3200亿美元
尽管DeepSeek在 人工智能( AI)领域掀起了滔天巨浪,引发了对巨额资本支出的质疑,但美国科技巨头们选择继续加码AI,并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AI热潮不会在2025年消退。
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近日陆续表示,在去年创纪录的支出之后,他们将在2025年进一步加大投资,预计在AI技术和数据中心建设上总共投入3200亿美元。相较之下,四巨头2024年的总资本支出为2300亿美元。
面对DeepSeek的冲击,企业高管和华尔街分析师表示,DeepSeek的发布短期内不太可能对AI投资计划产生影响,然而,从长远来看,是否需要大规模投资数据中心确实是个问题。
DeepSeek的研究人员声称,其AI模型性能优于OpenAI,但构建成本仅为OpenAI的一小部分。这让投资者尤其感到震惊,但美国公司的高管们毫不退缩,他们宣扬自身技术的进步,并辩称成本降低将使AI更加经济实惠,并增加对其云计算服务的需求,而AI需要云计算服务才能运行。
面对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到目前为止,美国科技巨头们并未改变在AI开发方面进行巨额投资的计划。
最大的机遇
其中亚马逊提出了四家公司中最雄心勃勃的支出计划,声称其今年所有业务的总资本支出有望增至1000亿美元以上,并表示大部分增幅将用于AI,高于2024年的830亿美元。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在周四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亚马逊网络服务部门的 AI和“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
他声称:“我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我们的业务、我们的客户和股东都会感到高兴,因为我们正在寻求AI领域的资本机会和商业机会。”
贾西指出,AI有潜力推动历史性的变革,亚马逊希望成为这场变革的领导者。“AI无疑代表着自云计算以来最大的机遇,而且可能是自互联网以来商业领域最大的技术变革和机遇。”
上个月,微软表示,计划在2025财年投资800亿美元用于AI数据中心,而且明年的支出还会进一步增长,尽管增速会有所放缓。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表示,其中一半以上的支出将发生在美国,AI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他认为这是个好消息。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表示,该公司正加快对AI数据中心的投资,今年的资本支出将从2024年的525亿美元增至约750亿美元,预计第一季度将达到160亿至180亿美元。
Alphabet首席财务官Anat Ashkenazi本周表示,大部分支出将用于“AI基础设施,主要是服务器,其次是数据中心和网络”。
与此同时,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将AI投资预算定为600亿至650亿美元,称2025年是“ 人工智能的决定性一年”。
扎克伯格表示:“我仍然认为,进行大规模投资……从长远来看将是一种战略优势,此举将有助于开启历史性创新,扩大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此外,包括软银、甲骨文和Open AI在内的公司已承诺斥资5000亿美元,在一个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合资企业中建设新的AI基础设施。
OpenAI周四宣布,它正在评估美国哪些地区适合作为星际之门项目的数据中心所在地,并已准备好了10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财联社)
6.台积电害的?熊本在地企业爆发破产潮
台积电位在日本熊本县菊阳町的第一工厂已于去年12月开始量产。外界看好台积电的进驻可望带动当地经济起飞。但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熊本去年竟出现了企业破产潮,债务超过1000万日元(约新台币214万元)的破产企业数量达到80家,创12年来的最高值。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将近一半是经营20年以上的企业。
日本民间信用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公布的报告显示,熊本县在2024年有80家企业宣告破产,较2023年增加11家,为12年来首次达到80家。
尽管破产企业数量增加,但负债总额为87.89亿日元(约新台币18.8亿元),较前一年减少约35亿日元(约新台币7.5亿元),显示小型企业的破产数量增加。
耐人寻味的是,破产企业中有37家经营超过20年,约占整体的46%,凸显出长期经营的老字号企业也面临生存挑战。包括东京商工研究在内等多家信用调查机构,都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疫情导致许多企业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债务不断累积,最终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研究指出,熊本县中小企业正面临更加严峻的经营环境,包括劳动力短缺和物价上涨。随着这些因素预计将在今年加剧,破产企业的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