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Rahul Patel:持续打造边缘AI用例 Wi-Fi 7加速市场渗透

来源:爱集微 #高通# #Wi-Fi#
3w

过去数月,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其带来的震撼意义之一,便是大模型经过云端训练后,可以通过“蒸馏”等方式,在保持精度的同时显著压缩模型体积和成本,这为包括移动端、PC、可穿戴等物联网设备具备AI推理能力提供了更好条件。

行业的普遍观点认为,“云端训练+端侧推理”或“云端协同推理”的混合模式,将会成为趋势,有望促进更多AI应用落地。随着更多边缘侧的终端具有AI推理能力,对于芯片市场而言,意味着海量的需求和市场空间。

边缘AI是指将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部署在靠近数据源或用户的边缘设备上,而不是依赖于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在降低时延/成本、减轻网络压力、增强数据安全和个性化体验等方面,边缘AI拥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作为边缘侧AI的领导者,高通凭借在芯片技术、软件算法、连接技术等领域的优势,积极与各行业的伙伴合作,共同推动边缘AI在智能手机、汽车、物联网、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同时关注如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眼镜等新兴边缘AI应用场景。

借助AI技术,高通通过持续推出新技术和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大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物联网业务也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2024财年第四财季,物联网芯片收入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025财年第一财季:营收达到15.4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36.1%。

物联网业务作为高通三大业务支柱之一,也是高通多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物联网业务的广泛布局和稳定发展,特别是在AI的加持之下,有望助力高通把握新时代下的市场机遇,成为支撑其未来成长的动力所在,也将为行业和社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高通技术公司连接、宽带和网络(CBN)事业群总经理Rahul Patel

日前,高通技术公司连接、宽带和网络(CBN)事业群总经理Rahul Patel接受集微网等媒体采访,就AI驱动网络侧的创新趋势、边缘AI应用、高通的创新实践等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计算+连接”:持续打造边缘AI用例

随着物联网、5G技术的发展,边缘AI的应用场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众多领域都对边缘AI有着强烈需求。但边缘AI和物联网的一大特点便是场景碎片化,需求个性化,如何更好地挖掘场景需求,成为在该领域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

Rahul Patel告诉集微网,目前高通最为关注的方向和投入最大力度的领域之一,便是如何打造更多的边缘AI用例,推动AI在边缘侧的应用。从手机、PC到汽车。此外,高通还在推动AI在工业物联网终端平台以及机器人平台的落地。

以智能家居场景为例,未来的智能家居场景中,将出现各种感知类设备,包括语音助手设备、摄像头、门铃等等。此外,家庭场景还会出现更多头戴式XR、VR等体验需求。这些设备采集的数据会在网关中进行后处理,模型和集成的应用一起运行并进行推理。这个过程中,信息无需全部上传到云端,而在边缘侧和本地进行处理。

与这一趋势相对应,传统的Wi-Fi网关将逐渐成为AI网关,在AI网关中进行数据的后处理,能够大大减少延迟、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保护隐私,显著提升智能家居场景的体验,而这也恰恰是边缘AI的优势所在。

在Rahul看来,未来的AI网关会以某种“集成盒”的形式出现,不再是单一芯片,而是集成了多芯片、多个模组,以网关的形式销售,跟目前常规的网关产品形态大体相似,但已具备了支持AI推理的计算能力。

一方面,家庭场景出现了更多游戏以及头戴式XR、VR的体验,需要终端设备具有计算和AI能力从而进行支持。这些信息处理可以在云端或本地进行。而通过利用AI网关的计算能力,可以减轻后处理的压力,相比于云端处理,这种方式能够改善头戴式设备延迟和优化整体体验。

去年10月,高通宣布推出首个以边缘AI改变网络连接的商用平台高通A7 Elite专业联网平台,配有AI协处理器,具备40TOPS算力的NPU,支持集中式生成式AI处理能力。集成了从宽带到天线的关键元件,包括10G光纤、5G网络、以太网、射频前端模组和滤波器等。

Rahul Patel指出,高通的AI网关配备了网络处理器和具备网络AI能力的调制解调器,除此之外,作为网关的扩展,平台还附加了GPU、CPU和NPU的硬件能力。这种将计算能力与网络的变革性集成将成为未来网关产品的发展方向。

5G FWA:海外发展快 中国存机遇

当前,5G固定无线方案(FWA)在海外得到较快发展,包括在美国、欧洲以及印度、日本等亚洲地区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Rahul Patel认为,从全球多个市场的表现看,在FWA和5G Advanced方面,对于使用骁龙5G调制解调器实现固定无线接入宽带能力的快速部署和效率感到兴奋。

由于传统光纤宽带网络发展较为成熟,应用场景以及建设成本等原因,国内5G FWA的发展速度不及海外地区。但近年来,随着国内运营商大力投入5G网络建设,为5G FWA的推广创造了条件,国内电信运营商陆续开展5G FWA商用试点,积极探索5G FWA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模式和商业价值。

在Rahul Patel看来,中国的一大优势就是光纤宽带非常普及,中国政府在推动光纤全国普及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虽然当前FWA在宽带中的占比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FWA在中国缺乏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FWA或者5G对宽带领域最大的机遇是在光纤网络出现问题时为关键任务型应用通过无线回传替代光纤回传。在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作为备选时,5G能够起到作用。此外,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支持5G的工业物联网网关也许能够提供更多网络回传备选方案的潜在机遇。”Rahul Patel说。

Rahul Patel介绍,高通通过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5G模组和FWA平台,并在全球宽带以及移动宽带市场中广泛部署。很多中国企业正与高通合作打造产品,已经向全球市场出货。许多规模不一的公司也在打造适用于物联网应用的模组产品和FWA产品。

此外,Rahul Patel表示,在宽带和用户体验方面,目前全球5G FWA宽带的年均增长量大概在25%~35%,而相比之下,光纤和无源光网络的增长相对较慢。全球运营商看到了FWA能够提供的发展契机,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现有频段,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宽带服务用户数量。而高通在这一领域的部署非常稳定,拥有性能卓越的产品来帮助用户实现更好的体验。

“一方面,我们会根据3GPP的最新规范以及标准,持续打造全新的、更先进的5G平台,并提供最新的优秀技术来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为运营商提供成本高效的5G独立组网解决方案,比如实现基于RedCap的网关,对于发展中地区而言是理想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将FWA与最新的先进Wi-Fi能力(比如Wi-Fi 7)相结合,从而实现多频段Wi-Fi 7连接,使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借助先进的5G技术可以提升网络效率和频谱的使用效率,同时在网关体验中结合最新的Wi-Fi能力,在FWA中打造8Rx能力,将会降低宽带网关基础设施站点的成本,因为不需要通过在基础设施上部署大量的接入点来提高固定无线接入CPE的密度。”Rahul Patel说。

 Wi-Fi 7:手机、PC、汽车市场加速渗透

当前,Wi-Fi 6已经进入市场成熟阶段,一些Wi-Fi芯片大厂的业务中,Wi-Fi 6和Wi-Fi 6E的营收占比已经过半。Wi-Fi 7也开始进入规模普及的阶段。

2022年,高通推出业界首款支持Wi-Fi 7 的移动连接系统FastConnect 7800,2024年,高通又推出第二代Wi-Fi 7芯片FastConnect 7900,首次将AI增强特性引入Wi-Fi系统,并首次实现对于超宽带功能(UWB)的集成。

据Rahul Patel介绍,去年,高通的Wi-Fi 6和Wi-Fi 6E产品出货量取得了很大的增长,既包括终端,也包括接入点、网关等方面的产品。然而,在2024年下半年,我们也看到了高通首款支持Wi-Fi 7的移动连接系统FastConnect 7800同样获得很大的出货量增长,而且是部署在很多种支持Wi-Fi 7的不同的终端当中。

“在中国,去年几乎所有的高端Android手机已经都采用了Wi-Fi 7,随着Wi-Fi 7的部署逐渐深入,2025年会将有更多搭载FastConnect 7800的手机和PC产品出货。对于FastConnect 7900而言,目前也处于量产中,伴随去年十月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发布,搭载于国内厂商的旗舰机型,可以预见,FastConnect 7900也会迎来快速增长。”Rahul Patel说。

在Rahul Patel看来,无论在消费零售层面,还是在运营商层面,很多的接入点设备以及路由器都在逐步实现对Wi-Fi 7的支持。从Wi-Fi 6到Wi-Fi 7的过渡,要比过去从Wi-Fi 5到Wi-Fi 6的过渡快得多,产品部署的范围也要广得多。

在AI PC方面,高通去年推出的主流旗舰产品中已经支持Wi-Fi 7,而今年推出的赋能六百美元价位AI PC的芯片产品也支持Wi-Fi 7。

“高通公司的做法通常是在高端平台上推出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然后再随着高通公司下一代平台的推出,将会持续降低技术成本。因此,大家可以期待Wi-Fi 7在中端产品中出现,甚至下沉到入门级别的产品当中。”Rahul Patel说。

Rahul Patel表示,在汽车方面,现在一些汽车主机厂已经开始在采用Wi-Fi 7,今年在美国正在推出或已经发布了一到两款支持Wi-Fi 7的车型。基于Wi-Fi 7,车内体验将大为改善,尤其是在上传或下载最新功能时。此外,在用车时,当每个用户都把手机或其他终端带入车内时,Wi-Fi的使用量会非常大。有了Wi-Fi 7,将减少一些带宽争夺的情况,在带宽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并提供更低时延的车内体验。

但Rahul Patel强调称,车联网的基本体验主要基于最新的先进5G调制解调器,与ADAS类似,ADAS也是更加依赖5G连接,而后才是Wi-Fi。目前,面向Wi-Fi车内体验的室外基础设施还不具备与5G相当的条件。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高通# #Wi-Fi#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