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止“六小龙” ,芯片也在急行中

来源:爱集微 #六小龙# #杭州# #DeepSeek#
1w

(文/姜羽桐)蛇年春节,DeepSeek带动杭州“六小龙”大火,不少省市纷纷反思为什么“六小龙”没有出现在自己的城市,甚至有省级媒体发出“为什么我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等灵魂追问。一时间,学习杭州创新氛围、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成为各地风潮。

杭州不语,只是微笑——“六小龙”只是耕耘的结果,是从诸多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的代表,其真实能力尚在冰山之下。而能够培育“六小龙”的产业沃土,必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孵化更多惊喜,譬如集成电路。近年来,在营商环境、创新生态、政策扶持多方发力下,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集聚起一大批优质芯企,使其拥有了问鼎“千亿之城”的底气。

钱塘江畔,两代“芯企起大潮

杭州芯片企业的命运,与浪潮式向前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同频,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200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第一段高速发展时期,次年杭州就与上海、西安、北京、成都、无锡、深圳共同成为首批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浙江省也明确了“以杭州为代表的环杭州湾IC基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发展目标。

此后,国芯微、立昂微、广立微、晶华微、海纳半导体、矽力杰、长川科技、朗迅科技、华澜微电子、杰华特、臻镭科技等一批芯片企业相继在杭成立,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佼佼者,大部分企业业已上市

但发展过程中,杭州集成电路产业也出现“软”强“硬”弱特点——设计领域在全国排名前列,但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制造领域则落后于其他领军地市。如何将“偏科”转向全面发展,将设计业的产业资源和领先优势为杭州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向更高领域攀登奠定基础?

2017年后,杭州连续发布《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专项政策》等政策,在加大力度追赶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市的产业发展差距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了“以设计带动制造”的发展思路。业内人士表示:“江浙沪集成电路产业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其中浙江尤以材料、设计与制造为主,而杭州占比最大。近年来,浙江已逐渐形成以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为核心的环杭州湾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基地。”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变化是,当时国产化机遇席卷市场,芯片创业潮汹涌澎湃,平头哥半导体、中欣晶圆、微纳核芯、芯迈半导体、地芯科技、知存科技、睿熙科技、富芯半导体、众硅科技、鸿钧微电子、法动科技、傲芯科技、地芯引力、进迭时空、晶能微电子、中昊芯英、必博半导体、行芯科技、鹏瞰科技、芯正微电子等一批芯片企业均在2017年前后创立,与老牌芯片企业互促互进,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和装备等全产业链领域的集成电路产业。依据澎湃新闻报道,从汇总龙头企业集中度、一级市场投资事件热度、发明专利数量三大维度的产业大数据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前五强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苏州、广州和杭州。

也存在一些看法。有产业人士提出,杭州目前拥有一大批芯片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多而不强”的情况仍然突出,缺少在国内外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而好消息是,杭州成熟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有望为集成电路产业创造新一轮机遇,将对产业发展模式、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变化。可喜的是,杭州芯片企业已有相当觉悟进行变革。

何以杭州?硬核企业有心声

当前,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致围绕“一核一廊多点”空间格局进行:“一核”是滨江创新核,“一廊”是城西科创大走廊,“多点”即钱塘区、萧山区、富阳区、桐庐县、余杭区。空间布局往往关系在杭芯片企业的分布情况,是了解产业发展的一张“活地图”,由此业界可以近距离观察芯片企业的成长,看看“小龙”是怎样炼成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的这些年,不少企业为招揽人才煞费苦心。微纳核芯副总裁王佳鑫博士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分享了一个有趣现象,在杭州人才政策的帮助下,博士的招聘似乎变得容易起来。王佳鑫博士说:“我们一位科研人才博士后出站后,按照目前政策可以拿到八年合计80万元的人才补贴,也可以申请100万元购房补贴。杭州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使得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难度大大降低。”此外,微纳核芯作为北大信研院孵化企业,积极推动AI芯片创新,在获得国家项目后,杭州、萧山迅速落实配套政策,为企业发展及时助力。最新消息,微纳核芯已开展新一轮融资。

杭州高新区(滨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23年拥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超150家,实现销售收入294.82亿元,居浙江省各市县第一。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以“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帮助创业者破解创业难点,其中人才战略伙伴专家公推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傲芯科技董事长郑飞君就是该制度的受益者。他告诉集微网,创立傲芯科技时,从有意向创业到获批系列创业政策支持,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顺利获得超千万元的支持额度。郑飞君说道:“滨江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大,大大减轻了硬科技初创企业成本压力,而且政策兑现快、服务效率高,诚意满满。”

对于杭州优秀的创新创业环境,面向国内射频EDA软件“痛点”而创立的法动科技也有切身体会。CEO陈世昌向集微网介绍,公司位于钱塘区,创业以来相继获得人才补贴、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多项支持,且依托杭州“芯机联动”机制获得了较快较好发展,“2017年成立不久,钱塘区就给予公司额度500万元的创业基金,通过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还获得近千万元的支持,资金迅速下放,对于一家EDA领域的初创企业帮助极大。”截至目前,法动科技已完成两轮数千万规模融资。

“杭州营商环境非常优越,尤其余杭区提出的‘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睿熙科技副总裁陈睿介绍,余杭区政府除了在入驻前期通过一事一议政策,向企业提供阶段性免租等补贴外,还给予专利支持、融资支持、人才补贴、研发补贴等一系列帮助。在拓展市场方面,杭州市外贸局等部门还为参加展会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陈睿特别强调,在余杭区,由政府经信部门数字经济科牵头,与区内芯片设计、封测、EDA等半导体龙头企业,共同成立数字经济协会-半导体专题委员会,定期对区内半导体企业业务开展现状摸排与走访,制定更优、更精准的产业支持政策。目前,余杭区已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包括流片补贴、研发补贴、EDA/IP购买补贴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还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何以杭州?透过企业生动具体的事例,似乎有了答案。

对标对表,营商环境“优等生”

从21世纪初成为首批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到如今产业链条全面拓展,杭州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从积累到爆发的过程。近5年来,杭州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30%。这些成绩,应当归功于杭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里包括了政策支持、平台效应、人才资源、资金保障、创业氛围等要素保障……

2021年3月,杭州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集成电路产业定为未来主攻的“制造业九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同时积极出台产业专项政策——《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杭州海关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5条措施》(2024年),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扶持,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集微网从晶华微了解到,在政策加持下,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并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省CMOS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等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国产替代,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模拟芯片和高端芯片设计产业高地,基于优秀的创新创业生态,抢占新兴技术的制高点。

据悉,依托产业平台资源,杭州建设公共EDA服务平台、IP应用服务平台、MPW服务平台、人才培训与孵化平台等,加大各类基金对设计企业的资金支持,不断推进产学研融合。数据显示,2024年,杭州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累计33家,“1+2+33+7+N”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更加扎实(1个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3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省实验室)。

同时,杭州还积极疏通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加速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举办“百场千企”系列对接活动,实现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具体案例摆在眼前,2024年9月,行芯科技、矽力杰、中昊芯英等10家集成电路企业,在滨江区物联网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参加早餐会。活动结束后,行芯科技与矽力杰在EDA设计软件业务方面达成合作,首笔订单达50万元。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就在日前,杭州还提出“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三个“15%”,这将为杭州科技创新提供充裕、持续资金支持。

小结:“芯企”疾行

依靠着一流的营商环境,杭州才能逐步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产业规模与增速位居前列,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增长达50.1%。

杭州涌现如此多的优秀企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基础,也有后天的追赶。集微网认为,主要有六项原因——

1)杭州城市气质与青年创新人才高度契合,创业氛围“平衡”且“松弛”,创业者能够专注于技术创新;2)杭州拥有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等得天独厚的创业资源,为创新提供充沛动力;3)杭州通过一系列政策“大礼包”,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仅2024年就有超40万35周岁以下大学生来杭;4)杭州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种种便利的同时,坚持做好“四到”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5)杭州招商引资策略注重可持续性,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是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吸引优质企业落地;6)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扎实,又兼备超前的产业规划与实施路径,两者共同促成产业未来可期。

钱塘江畔,向着“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实现800亿元、冲刺1000亿元,年均增长20%”的目标,一支颇具规模的“芯片大军”正在疾行。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六小龙# #杭州# #DeepSeek#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