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南京大学余林蔚教授团队新突破:基于生长集成纳米线沟道的高性能GAA-FET器件问世

作者: 集小微 02-25 10:41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南京大学 #GAA-FET# #纳米线# #低温生长#
8713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余林蔚教授团队在围栅场效应晶体管(GAA-FETs)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出基于生长集成纳米线沟道的高性能GAA-FET器件。这一突破性成果为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以“High-performance gate-all-arou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based on orderly arrays of catalytic Si nanowire channels”为题,发表在《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 17, 154 (2025)]期刊上。文章通讯作者为余林蔚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廖巍。

1、研究背景与挑战

      围栅场效应晶体管(GAA-FETs)因其优异的静电栅控能力,已成为3纳米及以下先进集成电路工艺的主流架构。然而,为实现更高集成密度的一体化三维集成(Monolithic 3D Integration),业界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如何在无单晶硅衬底的堆叠层中,通过全低温工艺(<450℃)直接制备超细晶硅沟道和高性能GAA-FET器件。传统微缩刻蚀(Etching)工艺已接近物理极限,亟需新的技术突破。

尽管气-液-固(VLS)等催化生长技术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展示了低温制备超细晶硅纳米线(SiNWs)的能力,但在平面衬底上实现高精度空间定位和大规模器件集成仍面临巨大困难。此外,由于缺乏对纳米线沟道阵列的尺寸、朝向和空间堆叠的精确控制,传统催化生长制备的原型器件在开关比和亚阈值摆幅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远落后于主流刻蚀工艺制备的GAA-FET器件。

2、创新突破

       针对上述挑战,余林蔚教授团队基于自主创新的面内固-液-固(IPSLS)生长机理,结合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可集成的生长制备高性能GAA-FET器件。具体而言,研究团队在290℃的低温条件下,直接在绝缘介质层上(无需晶圆衬底)精确定位生长出直径均匀(22.4 ± 2.4 nm)的超细硅纳米线沟道阵列。通过开发原位纳米线沟道悬空释放技术,并结合优化的源漏金属接触工艺,团队首次实现了基于可定位催化生长制备的硅纳米线高性能GAA-FET器件。

该器件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开关比高达10^7,亚阈值摆幅低至66 mV/dec,性能媲美采用电子束光刻(EBL)和极紫外光刻(EUV)制备的先进GAA-FETs,突破了传统催化生长纳米线器件的性能瓶颈。

  

图1 硅纳米线GAA-FET制备流程图及悬空纳米线SEM图片。

图2 GAA-FET结构表征

  

图3 GAA-FET电学性能

3、重要意义与应用前景

      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低温生长IPSLS硅纳米线在制备高性能GAA-FET器件方面的巨大潜力,更为突破一体化3D集成新架构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可扩展低成本解决方案。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方法无需超高精度光刻设备和单晶硅衬底,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热预算。 

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成熟,有望推动高性能、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并在人工智能、感存算一体芯片等需要多层堆叠的先进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责编: 集小微
来源:南京大学 #GAA-FET# #纳米线# #低温生长#
分享至:
THE END
相关推荐
  • MAX相断面自修复研究取得进展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康振烨团队在纳米线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纳米线晶体管专利申请日前公开

  • 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纳米线结构 提高了芯片小型化能力

  • 陈立武采取激进策略,传英特尔取消内部玻璃基板项目

  • Cadence证实:美国已解除对华EDA出口限制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集小微

微信:

邮箱:


4564文章总数
7509.9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传富士康数百中国大陆工程师撤离印度iPhone工厂

    2小时前

  • 诺思微指控大股东违法处置员工持股平台股权

    2小时前

  • 中国科大在类脑智能神经形态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小时前

  • 中国科大高功率密度电源芯片与W波段接收机芯片亮相VLSI 2025

    20小时前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集体导模共振手性激光器研发取得进展

    20小时前

最新资讯
  • 陈立武采取激进策略,传英特尔取消内部玻璃基板项目

    20分钟前

  • Cadence证实:美国已解除对华EDA出口限制

    42分钟前

  • 荣耀高管称期待与苹果“同台竞技” 回应上市等话题

    49分钟前

  • 比亚迪Q2交付纯电动汽车近60.7万辆 连续第三个季度超越特斯拉

    58分钟前

  • 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TWS市场销量将同比增长3%

    59分钟前

  • 三星晶圆代工厂欲争夺英伟达2nm GPU订单

    1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