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内,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以"国家安全"为由,将54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该决定已于3月28日正式生效。这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首次大规模实体清单调整,主要针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等前沿技术领域。
面对外部技术封锁的持续加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通过并购整合、资本运作等多重路径加速自主创新步伐。本周内,概伦电子、扬杰科技、知行科技等头部企业相继公布收购计划,矽电股份、胜科纳米成功上市,科通技术重启IPO进程,这一系列动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外部压力下的强大韧性。
美国再将54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于当地时间3月25日发布两份联邦公报文件,宣布将54家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该决定于3月28日正式生效。这是美国政府继今年1月对华实施先进计算半导体出口管制后,再次升级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措施。
此次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主要涉及人工智能(AI)、服务器及超级计算领域,其中包括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宁畅信息产业、中科可控旗下的服务器品牌Suma,以及浪潮信息在中国内地以及港台地区的多家子公司等。
此外,另一份文件还涉及42家中国企业、19家巴基斯坦企业,以及伊朗、南非、阿联酋等国的公司。
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对华科技封锁。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两项规则:一项是更新先进计算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另一项是将中国(14家)和新加坡(2家)的其他实体列入实体名单。其中,适用的先进逻辑集成电路是采用“16nm/14nm节点”及以下工艺、或采用非平面晶体管架构生产的逻辑集成电路。美国还将加强代工厂尽职调查并防止其流向中国。
针对美方的科技封锁,中国政府已多次表明严正立场。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月1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损害全球产业链稳定。
郭嘉昆表示:"任何制裁打压都阻挡不了中国发展进步的步伐,任何霸凌胁迫都动摇不了中国自立自强的决心。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此次制裁将进一步加剧中美科技竞争,并对全球半导体及AI产业链带来冲击。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中国在自主创新和产业链韧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长期来看,美方的单边制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头部企业密集并购整合
在外部技术封锁持续加压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企业正通过战略并购强化产业链协同能力,推动自主创新突破。
本周内,概伦电子、扬杰科技、知行科技等头部企业相继公布收购计划,覆盖EDA工具、芯片IP、功率电子及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展现中国半导体产业“内生增长+资源整合”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
3月27日,国内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领军企业概伦电子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成都锐成芯微科技控股权,并配套募资。
锐成芯微专注于芯片设计IP,尤其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市场分析指出,此次并购将助力概伦电子打通“EDA工具链-芯片IP”协同生态,补全从设计到制造的闭环服务能力,为其在AIoT、车规芯片等高速增长市场开辟新空间。
3月26日,功率半导体厂商扬杰科技宣布拟收购东莞市贝特电子100%股权。贝特电子主营电路保护元器件,与扬杰科技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客户高度重叠。
扬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并购旨在拓展产品矩阵,强化在功率电子领域的全品类供应能力,“并非短期业绩考量,而是长期战略布局”。业内认为,双方整合后将显著提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应对国产车规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
另外,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宣布拟收购一家德国高端电子系统开发商。标的公司在汽车、航空领域的安全级电子及电力电子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客户涵盖国际头部OEM厂商。知行科技称,此次收购将大幅提升其在车载安全电子、能源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加速国际化业务拓展。
近期,半导体领域的密集并购折射出两大趋势。一是企业通过并购补全技术短板(如EDA+IP、功率半导体+电路保护),构建全链条竞争力;二是向汽车电子、可再生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响应国产替代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半导体企业正以创新与资本为双引擎,通过市场化整合加速突破“卡脖子”环节,逐步向产业链高端跃迁。
中国半导体公司加速资本化
在并购整合持续升温的同时,中国半导体企业正通过加速登陆资本市场拓宽发展路径。本周内,矽电股份、胜科纳米相继登陆创业板与科创板,科通技术重启IPO进程,展现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借助资本力量突破技术瓶颈、强化市场地位的决心。
3月24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矽电股份正式登陆创业板,发行价52.28元,对应市盈率82.74倍。作为国内半导体探针测试技术领军者,矽电股份历经20年技术积累,其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士兰微、比亚迪半导体、三安光电等头部厂商的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环节。此次上市募资将重点投向探针测试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张,有望进一步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检测设备领域的垄断。
3月25日,半导体第三方检测机构胜科纳米成功登陆科创板,其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达202.42%,市值突破百亿。公司凭借失效分析、材料分析等核心技术,为产业链提供“研发加速器”服务,客户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环节。分析师指出,其高估值反映市场对半导体检测这一细分赛道的高度期待——在先进制程演进和国产替代背景下,检测分析将成为提升良率、缩短研发周期的关键支点。
3月26日,证监会披露科通技术上市辅导备案,标志着这家芯片分销巨头二次冲击资本市场。不同于传统分销商,科通技术通过与赛灵思、英特尔、兆易创新等80余家国内外原厂深度合作,构建了覆盖FPGA、存储芯片等全品类的技术服务体系,下游客户包括百度、海康威视等智能汽车、工业互联领域头部企业。此次IPO若成功,将助力其向“芯片应用解决方案商”转型,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随着半导体产业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资本市场正成为推动技术突破与生态整合的核心引擎,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自主可控”路径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化布局。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