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盘点】25家A股车企业绩盘点:价格战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创新需求驱使研发投入激增;美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生效,日本强烈要求取消

作者: 爱集微 05-05 07:23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芯片#
8575

1、25家A股车企业绩盘点:价格战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创新需求驱使研发投入持续激增

2、美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生效,日本强烈要求取消

3、关税政策或将推高美国新车和二手车价格


1、25家A股车企业绩盘点:价格战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创新需求驱使研发投入持续激增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今年Q1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增幅均超47%。

汽车产销大增,那么本土车企业绩表现如何?本文将从各车企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负债等维度对中国车企发展现状试做一番分析。

2024年业绩增速大幅下滑

本次共统计覆盖商用车、乘用车在内的25家A股整车车企,2024年合计营收达2.41万亿元,同比增长8.41%,较上年同期的18.31%下降了9.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2024年汽车价格战,影响了整车车企的营收表现。

从营收规模看,比亚迪和上汽集团身份互换,前者不仅产销量首次位居国内第一,营收也同比增长29.02%至7771.02亿元,首次位居国内第一,上汽集团则屈居第二。营收规模超千亿的车企还有长城汽车(6140.74亿元)、长安汽车(2021.95亿元)、赛力斯(1597.33亿元)、广汽集团(1451.76亿元)。

营收不足百亿元的车企共有8家,分别为千里科技(70.35亿元)、中通客车(57.34亿元)、金杯汽车(43.66亿元)、汉马科技(42.22亿元)、安凯客车(27.35亿元)、海马汽车(17.75亿元)、曙光股份(14.75亿元)、众泰汽车(5.58亿元)。

从增速看,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的有14家,占比56%,其中,赛力斯得益于旗下问界车型大卖,营收同比大增305.04%,营收增速超10%的车企还有宇通客车(37.63%)、中通客车(35.11%)、比亚迪(29.02%)、安凯客车(27.43%)、金龙汽车(18.38%)、长城汽车(16.73%)、江铃汽车(15.7%)。

盈利能力方面,25家A股上市整车车企2024年合计归母净利润为688.28亿元,同比增速为5.08%,而上年同期为43.95%,净利润率也由上年同期的2.94%降至2024年的2.85%,足见价格战对车企盈利能力影响之大。

从利润规模来看,2024年仅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达100亿元级规模,分别为402.54亿元、126.92亿元,净利润超10亿元的车企还有长安汽车(73.21亿元)、赛力斯(59.46亿元)、宇通客车(41.16亿元)、上汽集团(16.66亿元)、江铃汽车(15.37亿元)、中国重汽(14.80亿元)、中集车辆(10.85亿元)。

另有海马汽车(-1.40亿元)、曙光股份(-3.41亿元)、众泰汽车(-10.00亿元)、江淮汽车(-17.84亿元)、北汽蓝谷(-69.48亿元)等五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而增速方面,共有15家车企盈利能力同比提升,10家车企盈利能力同比下降,其中国机汽车(1787.58%)、赛力斯(342.72%)、中通客车(258.12%)、金杯汽车(214.06%)、宇通客车(126.53%)、汉马科技(116.33%)、金龙汽车(110.05%)、安凯客车(104.94%)同比增速均超100%。



25家车企2024年业绩表现(单位:万元,数据来源:Wind)

2025年Q1业绩持续承压

进入2025年后,中国车市的价格战仍在持续,即便部分车企与供应链达成降本方案,但智能化升级背景下,车企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营收方面,25家车企Q1合计为5187.12亿元,同比仅增长5.75%。其中比亚迪位居第一,营收为1703.6亿元,与第二名上汽集团的营收差距拉大至326.8亿元,Q1营收超100亿元的车企还有长城汽车(400.19亿元)、长安汽车(341.61亿元)、广汽集团(196.5亿元)、赛力斯(191.47亿元)、福田汽车(148.01亿元)、一汽解放(143.41亿元)、中国重汽(129.08亿元)。而海马汽车、众泰汽车继续承压,Q1营收分别为2.68亿元、9875.1万元。

营收增速方面,北汽蓝谷以150.75%同比增幅位居第一,汉马科技(43.93%)、比亚迪(36.35%)、中通客车(32.10%)、千里科技(28.47%)、金龙汽车(23.69%)、福田汽车(15.01%)、安凯客车(14.84%)、中国重汽(12.97%)、金杯汽车(10.87%)进前十。

盈利能力方面,Q1 25家车企合计归母净利润为164.52亿元,同比增速为14.41%,净利润率为3.17%。其中比亚迪归母净利润为95.55亿元,占合计归母净利润比重达55.65%,超半壁江山。

其他车企中,归母净利润超10亿元的还有上汽集团(30.23亿元)、长城汽车(17.51亿元)、长安汽车(13.53亿元);亏损的企业分别有海马汽车(-0.3亿元)、曙光股份(-0.73亿元)、众泰汽车(-1.03亿元)、江淮汽车(-2.23亿元)、广汽集团(-7.32亿元)、北汽蓝谷(-9.53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看,赛力斯(240.6%)、金龙汽车(164.79%)、汉马科技(117.9%)、比亚迪(100.38%)涨幅居前,广汽集团(-159.95%)、江淮汽车(-311.39%)继续承压。



25家车企2025年Q1业绩表现(单位:万元,数据来源:Wind)

持续加码创新投入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正由电动化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并已成为部分领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发全产业链纷纷跟进,导致近期整车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其中,2024年25家A股上市车企的研发投入合计为1093.91亿元,同比大增29.95%,整体研发费用率也由2023年的3.78%提升至2024年的4.53%。研发投入规模居前五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531.95亿元)、上汽集团(176.50亿元)、长城汽车(92.84亿元)、长安汽车(65.05亿元)、赛力斯(55.86亿元)。

从研发投入增速看,有19家车企研发费用上涨,并由赛力斯(799.96%)、北汽蓝谷(704.37%)、千里科技(89.30%)、长城汽车(83.52%)、安凯客车(37.03%)领衔;而研发费用下降的车企分别为中集车辆(-1.99%)、汉马科技(-3.24%)、上汽集团(-3.9%)、国机汽车(-7.4%)、一汽解放(-19.21%)、海马汽车(-20.36%)、金杯汽车(-38.42%)、众泰汽车(-86.97%)。

今年Q1,25家车企的合计研发投入再同比增长14.71%至261.59亿元,研发费用率也由上年同期的4.65%提升至今年Q1的5.04%,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比亚迪(142.23亿元)、上汽集团(38.81亿元)、长城汽车(19.06亿元)、长安汽车(15.01亿元)、赛力斯(10.51亿元)仍是研发投入规模最大的前五企业,众泰汽车则基本处于终止创新状态,Q1研发投入仅137.93万元。

Q1研发费用增速方面,北汽蓝谷(53.06%)、中集车辆(52.00%)、千里科技(50.51%)、中通客车(50.04%)显著加快了创新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过去几年疯狂扩产导致的负债率提升,2024年以来,车企放缓了重资产投入,使得国内车企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经统计,2024年25家A股整车企业合计负债1.97万亿元,同比增速由上年同期的15.58%降至5.15%,资产负债率也由上年同期的66.81%降至2024年的66.17%。其中,资产负债率前五企业分别为众泰汽车(93.33%)、赛力斯(87.38%)、金龙汽车(84.25%)、北汽蓝谷(75.33%)、安凯客车(74.98%);负债率后五位分别为海马汽车(55.13%)、东风股份(50.28%)、广汽集团(47.61%)、千里科技(46.28%)、中集车辆(34.14%)。

今年Q1 25家车企合计负债1.9万亿元,同比增长4.3%,资产负债率由上年同期的65.8%降至本期的63.25%。其中,汉马科技由资不抵债降至55.49%。



25家车企近期研发投入及资产负债率(单位:万元,数据来源:Wind)

结语

综上所述,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车企在汽车产销整体增长的背景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成为行业亮点,部分车企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显著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也显示出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决心。另一方面,价格战的持续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部分车企面临盈利能力和营收增速下滑的挑战,行业分化愈发明显。展望未来,车企需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布局上持续发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美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生效,日本强烈要求取消

5月3日,美国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措施生效。对此,日本方面继续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示强烈反对。

日本首相石破茂3日表示,对美国当天开始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非常遗憾,将继续要求美国重新审视相关关税措施。日本正与美国就包含汽车、钢铁和铝等产品的关税措施进行谈判。日美两国立场存在分歧,尚未找到共识。



另据报道,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在第二轮美日贸易谈判后返回日本时表示,针对美国对汽车、汽车零部件、钢铁和铝所征收的关税以及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日方表示关切并将继续强烈要求美方取消这些关税。

据悉,在第二轮谈判中,日方再次强烈要求美国重新审视一系列关税措施,但美方继续坚持不能在汽车、钢铁等产品上给予日本“特殊待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美国的关税政策,石破茂曾在3月底表示,不排除对特朗普政府的25%进口汽车关税采取反制措施。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日本经济及日美贸易的重要支柱。去年,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占日本对美出口的三分之一强。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包括材料供应商在内的汽车相关企业在日本雇佣558万员工,占劳动力总数的8.3%。

不过,分析师预计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受到的影响将相对有限。

高盛分析师Tomohiro Ota、Akira Otani、Yuriko Tanaka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预计汽车关税只会把日本GDP增速拉低0.1个百分点多一点。关税可能只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小的打击,部分原因是相关措施适用于所有国家,因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将保有相对竞争力。

但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Kenichi Kawasaki估计,关税可能会造成日本汽车产量减少5.8%。此外,曾任日本内阁府经济展望主管的Kawasaki还预测,加拿大和墨西哥汽车产量将分别减少26.6%和20.3%,将使在这些国家也生产汽车的日本车企雪上加霜。

3、关税政策或将推高美国新车和二手车价格

据外媒报道,美国对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可能会大幅提高新车和二手车的价格,以及维修和保险的价格。报道称,对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因为即使是在美国制造的汽车,其发动机、变速器、电池等也往往是在其他国家生产的。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推高了新车价格,因为消费者在关税政策生效前涌向经销商购买汽车。关税政策还对二手车市场产生了影响,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负担得起的新车替代品,增加了需求和价格。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预计还会增加维修成本和保险费,因为更换汽车零部件将变得更加昂贵。不断上涨的汽车价格将加剧通货膨胀。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芯片#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商务部回应中美经贸磋商新动向:敦促美方停止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

  • 欧思微UWB芯动力,赋能安卓“寻物”新纪元

  • 日本提议购买数十亿美元英伟达芯片,政府将给与补贴

  • 豪威集团发布车载多通道有刷直流电机驱动解决方案:功能安全性高、低功耗

  • 一微亮相澳门2025 BEYOND展

  • 美智库吁关税大刀勿砍向芯片 征25%十年损失1.4万亿美元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11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高频写入,稳定运作!佰维特存工业级 TDP200 系列 PCIe SSD 全新上市

    2小时前

  • 杰理JL709N——智能降噪耳机音质与降噪的双维升级

    5小时前

  • 超盈智能加入物联网产业协会 助力物联网设备升级

    6小时前

  • 年度发布!2025合见工软新产品发布会暨技术研讨会开始报名

    7小时前

  • 杨旭东: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小时前

最新资讯
  • 赋能国产智能底盘:从微秒级响应到ASIL-D级安全

    8小时前

  • 联电:预计与英特尔合作开发的12nm制程2027年量产

    1小时前

  • 中欧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

    1小时前

  • 商务部回应中美经贸磋商新动向:敦促美方停止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

    2小时前

  • 浙江:到2027年培育智算云标杆企业“智算云企”100家

    2小时前

  • 宇树回应更名“股份有限公司”:系公司运营方面的常规变更

    2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