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突发制裁!美再将两大中企列入实体清单;高研发创新布局,杰华特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英伟达被立案传递中国将毫不犹豫反制信号?

来源:爱集微 #芯片# #半导体#
5695

1.魏少军:创新是新时期竞争取胜的不二法宝

2.高研发创新布局成果凸显,助力杰华特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3.美商务部将中国两大AIoT龙头宇视科技、中盾集团列入实体清单

4.三星与美国补贴谈判陷僵局 170亿美元得州建厂计划受阻

5.英伟达被立案调查引发全球热议:传递中国将毫不犹豫反制信号?

6.传苹果与博通合作开发AI芯片,或在2026年大规模生产

7.新思科技拟出售两项资产,寻求欧盟批准其350亿美元收购Ansys交易

8.传苹果iPhone 18 Pro进一步采用台积电2nm,芯片涨价高达70%


1.魏少军:创新是新时期竞争取胜的不二法宝

12月11日,以“智慧上海,芯动世界”为主题的上海集成电路2024年度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十届集成电路设计业展览会”(ICCAD-Expo 2024)召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为大会作了题为《中国芯片设计业要自强不息》的主旨报告。

魏少军教授详细分析了2024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尽管面临外部挑战和行业调整,中国芯片设计依然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但要保持持续竞争力,行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力争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球复苏背景下,中国芯片设计发展回升与挑战并存

魏少军教授开篇提到,2024年是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恢复增长的一年。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步复苏的背景下,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增速再次回到两位数,表现出行业的韧性和潜力。他指出,尽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全球经济动荡,2024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销售总额预计达到64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根据2024年的汇率换算,这相当于约909.9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魏少军教授特别提到,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增速首次低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增长。全球半导体产业预计增长19%,而中国芯片设计增速为11.9%。这标志着中国芯片设计增速逐渐趋于理性,也反映出产业逐步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而非简单的数量扩张。

区域发展差异:长三角、珠三角表现亮眼,京津环渤海回调

在区域发展方面,魏少军教授提供了详细的地区数据。在2024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继续表现出色,而京津环渤海地区则出现了回调。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规模达到了3828.4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7.3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国领先地位。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规模为1662.1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3.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规模为985.5亿元,同比增长14.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然而,京津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规模出现了回调,同比下降16.6%,这主要受到部分城市市场回调的影响。魏少军教授解释道,部分城市面临产业萧条或企业数量减少,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企业注销,部分企业正搬迁至其他支持政策更为宽松的地区,说明行业整体仍保持一定活力。

企业发展态势:龙头企业面临增长瓶颈,小微企业增速显著

在分析企业发展情况时,魏少军教授指出,尽管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整体企业数量在2024年增加至3626家,较2023年增长了175家,但行业的整体集中度并未显著提升。进入前十大设计企业的门槛从去年的65亿元回升至70亿元,但十大企业的销售总额却呈现下降趋势,从1829.16亿元降至1762.04亿元,下降幅度为3.7%。

这一现象表明,尽管行业整体增长,但龙头企业的增速相对乏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面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崛起。魏少军教授强调,尽管进入销售过亿企业的数量达到了731家,比2023年增加了106家,但这些企业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大企业,反映出中国芯片设计市场的分化趋势。

魏少军教授指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整体人员规模呈现明显分化。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减少至32家,比上年减少2家;员工规模在500至1000人的企业降至50家,比上年减少5家;而员工规模在100至500人的中型企业下降更为显著,减少了105家,仅剩356家。这些数据表明,大型及中型企业受经营压力影响,裁员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小微企业占比仍然偏高。统计显示,员工人数不足100人的小微企业仍占企业总数的88%左右,是行业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反映出当前芯片设计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且行业资源分散化现象依然明显。

尽管部分企业裁员幅度较大,但行业新增了一些新兴企业,吸纳了部分从业人员,使2024年芯片设计行业的从业总人数与2023年基本持平。然而,随着人力成本的持续攀升,未来行业的人才结构和分布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2024年,行业人均产值提升至231万元人民币,约合32.5万美元。这一增长显示出企业在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应对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了积极支撑。

魏少军教授也提到了行业裁员的普遍现象,他指出,大型企业裁员的现象值得警惕,不仅可能因经营压力或效率低下导致,还可能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不够灵敏,导致产品开发与客户需求间的脱节。这一现象凸显了行业在管理、决策和效率提升方面的潜在改进空间。

产品结构与技术挑战:仍处中低端市场,创新亟需突破

魏少军教授指出,中国芯片设计行业仍然面临着产品集中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局面。2024年,中国设计企业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占比高达68.5%,但计算机芯片的比例仍然偏低,仅为11%。这一数据表明,中国芯片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依然偏向中低端,尚未在高端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他强调,这种结构性问题与中国芯片设计的技术积累密切相关。尽管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计算机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高技术领域,仍然面临技术壁垒。未来,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争取在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质量与创新:自我突破的关键

魏少军教授在讲话中提出,技术创新是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芯片设计必须注重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全面升级。他强调,产品质量和技术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不断迭代,不断推动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他指出,应用创新将是中国芯片设计突破中低端局面的关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14亿人构成的庞大市场,这一市场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他呼吁芯片设计企业要加强对实际应用的关注,将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性的提升。

思考与建议:创新与自立自强是未来的道路

在总结部分,魏少军教授提出了几点对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注重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必须加强对高端技术的研发,不仅要注重生产工艺的进步,更要在架构、微系统集成等领域进行创新。魏少军教授提到,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突破可能面临瓶颈,未来芯片设计可能更多依赖于架构创新和微系统集成,这也是中国芯片设计实现突破的关键路径。

其次,加强国内产业链协同。魏少军教授强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放缓,中国芯片设计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与国内制造商、EDA工具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通过技术合作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并推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再次,摆脱路径依赖,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魏少军教授特别提到,过去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在依赖先进工艺和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来必须转向自主创新,开发不依赖于先进工艺的设计技术,打造独立的技术生态系统。他呼吁企业家们要敢于创新,大胆突破,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芯片设计发展之路。

最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魏少军教授建议,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未来,要加强对新兴市场需求的关注,特别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等新兴领域,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以提升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强不息,赢得未来

魏少军教授最后总结道:“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在2024年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市场拓展,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赢得更辉煌的明天。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芯片设计产业走向全球舞台的前沿。”

2.高研发创新布局成果凸显,助力杰华特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杰华特”)在上市前就极度重视研发创新,2022年上市后,杰华特在原有研发力度的基础上,继续追加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持续领跑模拟IC同业可比公司。

分析发现,近年来其研发费用主要投向高端消费电子、计算与存储、汽车电子、通讯电子、工业应用等国产化率较低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高端模拟IC领域,部分成果已于近期实现落地,未来有望在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下,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并带动杰华特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凝聚竞争力,注重创新投入

杰华特是以虚拟IDM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国内头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具备包括芯片和系统设计技术、晶圆制造工艺在内的完整核心技术架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系统性模拟芯片解决方案,产品已涵盖汽车电子、通讯电子、计算和存储、工业应用、消费电子等众多应用领域,部分主要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已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自2013年成立以来,杰华特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与研发人员培养,以及自身技术创新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并因应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研发方向,持续增强自身技术储备实力。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杰华特研发费用分别为1.99亿元、3.05亿元、4.9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58.58%,大幅高于A股同业模拟IC公司,特别是上市后,杰华特继续维持高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再同比增长31.4%至3.21亿元。

受益于此,杰华特的研发费用率也呈持续增长状态,2021年-2024年H1分别为19.07%、21.05%、38.51%、42.71%,是A股模拟IC企业中,研发投入力度最大的企业之一。杰华特同时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研发队伍,至2024年H1达到635人,较上年同期增长37.74%,无论是人数规模还是同比增速,均在A股可比公司中位居前列,为其持续的研发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高研发投入加持下,杰华特已构建起包括“高可靠性电源应用中的MOSFET的驱动技术”“以太网供电技术”“BCD半导体工艺技术”等在内的16项核心技术,并于2024年H1累计获授权专利达578项(专利申请量1216项),其中大部分为发明专利。

对比A股可比公司,无论是获授权专利数量,还是获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杰华特均位居行业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杰华特的创新成果仍在加速落地,仅今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达75项,增量领先于大部分A股可比公司。

募投项目加持,研发成果落地提速

截至目前,杰华特已形成AC/DC芯片、DC/DC芯片、线性电源产品、电池管理芯片等电源管理芯片产品,以及包括检测芯片、接口芯片、转换器芯片、时钟芯片和线性芯片等信号链芯片两大产品矩阵,在售各类型号达2000种,拥有广泛的产品组合。

在此基础上,杰华特还在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一是继续推进原有产品矩阵的迭代;二是贴合市场新需求,加速推出创新产品,以继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于今年5月31日,杰华特审议通过的《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的议案》中,虽然募投项目内容、拟投入资金总额不变,但各募投项目“新增开发投资”的“人工费用”均出现大幅调涨。

其中“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调1500万元,“模拟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调9200万元,“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调5300万元,“先进半导体工艺平台开发项目”上调7200万元,合计调涨2.32亿元,较调涨前增长64.67%,关于调涨的原因,杰华特说明称,“人工费用增加主要根据市场环境、募投项目实施情况及未来资金投入规划,公司需要扩大募投项目的研发团队,扩充项目的子产品线,同时加快推进新产品进入量产。”

2024年H1业绩报告显示,杰华特目前在研项目多达30项,“降压DC/DC芯片”“主芯片供电解决方案芯片”“高性能点负载供电芯片”“开关管栅极驱动器芯片”“BCD工艺和先进封装设计开发”“汽车级电源管理芯片”等均位列其中,不乏“防电击漏电保护芯片”等具有业界先进性的项目,研发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把产品的性能、功能丰富性、可靠性、兼容性、生产效率、产品良率、性价比等均提升至业界先进水平。

伴随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杰华特的创新成果也在加速落地。今年上半年,杰华特发布了高集成度DC/DC模块、升降压(Buck-Boost)DC/DC、放大器、比较器、模拟开关等多款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客户的肯定。

在电子保护开关(eFuse)品类,杰华特推出多款业界先进水平功率管集成产品,包括18V/25A、18V/50A等,具有导通功耗小、启动电流能力大、恶劣情况下保护性能强等优点,获得了计算领域客户的广泛好评。

在网通和安防领域,杰华特推出了多款PoE以太网供电芯片,包括高集成4路PSE供电芯片、PD受电端协议和功率全集成芯片,已通过多家头部客户的测试。另外,杰华特推出了多款汽车应用的高低边驱动芯片,并基本完成了汽车LDO的布局。

厚积薄发,进入增长新通道

近年来国内模拟IC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在消费电子、家电等市场的中低端领域竞争实力越来越强,但在AI加持的高端市场,高性能运算、新能源汽车等增量市场仍是国际大厂的天下,而这也是杰华特目前重点聚焦的创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AI、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推进还衍生了应用繁多的创新需求,而原有产品并不能很好满足这些新需求,也给本土模拟IC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如在汽车电子领域,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导致OBC、DC/DC、BMS等需求量激增,带动车规级模拟IC用量增长,不过目前车规级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仍较低,随着主机厂持续加大对本土模拟芯片企业的支持力度,国产增量空间巨大。

为满足汽车行业的广泛需求,公司在汽车级电源管理芯片上布局了主要的电源管理品类,包括 DC/DC、LDO、高低边开关、电机驱动、车灯驱动、PMU、电池管理,在研的产品型号超过50款,比如应用于电子驻车的底盘驱动芯片,应用于智能座舱的PMU芯片等。目前部分成果已经实现落地,如50ADrMOS、高低边驱动芯片、DC/DC、LDO等,正加速向“一站式车用模拟IC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挺进。

除了汽车电子,杰华特也在持续加大对新能源、通讯电子、计算和存储、工业应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市场布局,2024年推出的一系列高性能、高性价比迭代方案,进一步巩固了杰华特的竞争优势。

在原有产品矩阵持续迭代、高端产品及面向增量市场产品的持续落地加持下,杰华特创新成果已在加速转化为业绩,如电池管理芯片,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达135.45%,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增长。

杰华特同步推进创新降本,如通过改进研发流程和交付环节大幅缩短产品研发交付周期、通过可测性设计简化产品测试过程降低测试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跟踪监控重要成本费用等,为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如上创新布局以及降本增效措施,杰华特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展现出信心,其在今年8月启动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中,以2023年营收为基础,期望在2024年-2027年分别实现不低于10%、20%、30%、40%的营收增速,即营收分别不低于14.26亿元、15.56亿元、16.86亿元、18.15亿元,杰华特营收有望进入持续增长新周期。

3.美商务部将中国两大AIoT龙头宇视科技、中盾集团列入实体清单

当地时间1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更新出口管制清单,将中国(2个)、俄罗斯(4个)、缅甸(2个)共8家实体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

此轮新增2家中国企业实体包括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以及北京中盾安全技术集团有限公司(Beijing Zhongdun Security Technology Group co., Lt)。

BIS称,美国政府认为这些实体的行为违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

据悉,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向这些实体出口、再出口或转让(在国内)受《出口管制条例》管制的物品,必须受到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需获得《出口管制条例》管制物品的许可证,许可证申请将按照推定拒绝方式进行许可证审批。

宇视科技声明: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没有事实依据

12月11日,宇视科技发布声明称,2024年12月10日(北京时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相关公告,将宇视科技等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该决定没有事实依据,公司也从未收到任何美国官方机构的调查取证工作,我们呼吁美国政府重新审视。

宇视科技表示,公司是一家独立自主的民营企业,作为全球AloT产品、解决方案与全栈式能力提供商,成立十三年来,始终坚持国际通行的商业道德和合规经营理念,恪守商业公司本分,严格遵守业务所在国法律合规经营,与全球所有领先的科技公司一样,致力于科技向善。

宇视科技同时提请所有客户与合作伙伴放心,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此事件对公司运营无重大不利影响,公司有能力保证为全球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产品供应与优质的技术支持。

中盾集团官网显示,该公司于1992年6月23日注册成立,是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全资设立的高科技企业,为公安业务部门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提供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实施和技术支撑。

12月2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对中国获取芯片和人工智能(AI)关键部件的新限制,进一步加剧了遏制中国技术发展的行动。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我们已多次就这个问题表明过立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的措施,对中国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的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供链的稳定,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利益。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于12月2日发布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该措施进一步加严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物项的对华出口管制,并将136家中国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还拓展长臂管辖,对中国与第三国贸易横加干涉,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和非市场做法。美方说一套做一套,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实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商务部称,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美方滥用管制措施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半导体业界都受到严重影响。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面对美国滥用出口管制,实施单边霸凌,中国立即采取了必要的反制措施。

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公告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

一是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二是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中国商务部还启动了《出口管制条例》第49条的中国式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和最低含量规则,宣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的组织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三星与美国补贴谈判陷僵局 170亿美元得州建厂计划受阻

2024年4月15日,三星电子与美国政府签署了一份初步谅解备忘录(MOU),涉及补贴支付事宜。然而,尽管比美光科技早十天签署了这份协议,三星在补贴的最终谈判中却面临了显著延迟。这种情况引发了人们对政治变化和战略调整可能对三星计划产生影响的担忧。

美国商务部于12月10日宣布,将向美光提供价值61.65亿美元的补贴。这一宣布是在美国商务部于4月25日与美光签署初步谅解备忘录之后做出的。拜登政府随后最终确定了根据半导体支持法向美光支付补贴。

相比之下,正在得克萨斯州泰勒投资17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的三星电子,其补贴谈判的延迟程度超出了正常水平。这种延迟的主要原因是晶圆先进技术投资步伐的调整。美国商务部和三星的谈判团队正在继续进行讨论,以达成解决方案。

美国和韩国的政治气氛为这一情况增添了复杂性。韩国总统尹锡悦最近的弹劾情况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这可能被美国用作对付韩国新政府的筹码,从而推迟对三星的补贴。此外,拜登政府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之间的过渡也带来了进一步的不确定性。

当选总统特朗普在选举期间对半导体法律补贴表达了负面立场。即将领导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的Vivek Ramaswamy最近在X上提到,“拜登政府正在加快政权更迭前的支出速度。我将建议审计人员仔细审查这些最后的合同”。

5.英伟达被立案调查引发全球热议:传递中国将毫不犹豫反制信号?

随着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升级,中国对英伟达的涉嫌反垄断调查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这一举措被视为对拜登政府最新出台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的重要反制,以及在防范特朗普政府未来出台新贸易限制和关税措施方面增加“谈判筹码”,同时表明中国不会在遭受贸易和技术制裁时袖手旁观,并将加强国内市场竞争并和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至于对英伟达在华经营的影响,虽然中方的举措被称为象征意义大于破坏性,但叠加国际出口管制和国内激烈的竞争,导致的任何制裁或运营限制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本次调查也或对英伟达影响可控,而这将取决于英伟达对中国方面的调查配合程度。

传递中国将毫不犹豫反制信号

鉴于拜登政府祭出所谓对华半导体“迄今最严厉的控制措施”,以及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英伟达立案调查相隔仅一周时间,后者被海外机构分析师广泛视为中方的反制举措。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表示,针对英伟达的举动似乎是中国方面另一种形式的“反制”。“时机并非巧合,这主要是向美国政府发出一个信息——中国已决定不再接二连三地接受制裁。”

同时,金融咨询公司deVere Group CEO杰尔·格林(Nigel Green)称,中国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标志着一项可能是对美国进行系统性反制战略的开始,预示未来将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他还称,这不仅仅是一个监管问题,而是一项精心策划的地缘政治策略。中国正在发出强烈的信号,即它将毫不犹豫地反制。

另有分析称,中国此次调查英伟达是针对拜登政府宣布的AI芯片新限制,这是争夺人工智能主导地位激烈斗争的最新升级,因为中美两国都认为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不过,刘易斯指出,在美国之前实施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仅仅只是延缓而非阻止了其他国家获取相关技术的能力。因此,他怀疑这场争端的核心——人工智能是否如双方所主张的那样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影响力。但无论理由如何,预计这种针锋相对的行为将会继续下去。

刘易斯补充道,“这确实已成为双方的恩怨之争。”

另一方面,早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前,中国就希望在关键技术上更加自力更生。如今,随着中国科技产业取得集体性的突围,中国处置芯片巨头违法违规的底气已经显得更足。

因此,美国不断升级对华出口管制的成本也将变得更大。斯坦福大学专注于地缘政治和科技的研究员格雷厄姆·韦伯斯特(Graham Webster)表示,“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用来对付外国公司,表明对美国政策的反对。而英伟达是一个相尤为明显的目标。”

南加州大学法学教授张安吉拉进一步称,“通过瞄准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中国正在展示其监管实力和反击能力,并阻止美国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激进行动”。但中国方面明白,其反制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中美经济进一步脱钩,因此可能会有限地使用此类工具。

此前,在拜登政府更新出口管制后,中国方面火速回应,称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同时,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即加强对石墨、镓、锗、锑、超硬材料等出口。而这也被国际舆论视为中方加强反制的有力工具。

特朗普回归前收集“谈判筹码”

由于中国对英伟达展开调查的时间正值唐纳德·特朗普下个月重返白宫之际,这一举措也被视为中方的提前“警示”,即中国不会在遭受贸易和技术制裁时默默袖手旁观,以防特朗普政府届时采取更激进的贸易管制和关税提升措施。

对此,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金融专家戴维·比耶里(David Bieri)表示,中国调查“并非针对英伟达在中国的行为本身”,而是向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发出的信号。

“中国正寻求为未来的关系定下基调。”他补充道。

KraneShares首席信息官Brendan Ahern进一步称,“也许中国决策者读了《交易的艺术》(特朗普所著),并且利用了一家在中国收入颇丰的美国公司——英伟达10%以上收入都来自中国,或许这是他们在中美政府间进行富有成效的谈判时使用的杠杆策略之一。”

因此,中国向英伟达施压可能是确保自身谈判地位的最新策略。此前,特朗普曾在其第一任期内与中国展开了贸易战,并在今年的竞选中承诺将对所有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60%。

我认为中国正试图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前收集‘讨价还价’的筹码。”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分析师包凌浩说道,“他们正在为未来一些艰难的谈判做准备,但最终中美双方会走到一起。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因为双方在经济上确实需要彼此。”

目前,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已经实现“三权独揽”,而威胁提高关税是他的政策之一。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称,中国的举措可能是为与新政府达成大协议奠定基础。但只有特朗普团队愿意谈判才会奏效,而这一点目前还远未明朗。

与此同时,中方的调查举措对中国半导体和科技产业方面的发展也存在积极意义。

福布斯资深作者Dan Runkevicius撰文称,“中国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可能是其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国内市场竞争并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一努力符合中国的‘双循环’政策,该政策优先考虑自力更生,同时保持与全球市场的联系。”

“如果调查结果导致采取惩罚措施,则可能会加速中国开发英伟达技术的自主替代产品的步伐,从而有可能改变半导体行业的力量平衡。”他说。

可见中国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是一次含义广泛的“警示”。

业内分析人士还指出,中国本次对英伟达的调查不涉及国家安全,不同于此前对美光科技的调查,后者因国家和网络安全问题被禁止进入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导致其损失40亿美元收入。相比之下,中国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事态更轻,而这在全球范围也并不少见。

具体影响取决于对调查配合程度

作为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的关键供应商,英伟达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AI芯片,这早已引起欧盟、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监管机构的日益关注和相关调查。如今,随着中美经贸紧张局势有所升级,中国对英伟达的立案调查所产生的影响显然不容小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此次对英伟达调查导致的任何制裁或运营限制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这将体现在英伟达在华的经营创收、市场合作、行业交易和准入限制等诸多方面。

专注于安全问题研究的新加坡政治学家庄嘉颖(Ian Chong)则称,中方最近举措的象征意义大于破坏性。“中方通常会针对具有象征意义的公司或商品,并比往常更加大张声势。但不管怎样,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销售受到严格限制,所以不确定实际限制会产生什么效果。”

实际上,在美国出台限制措施之前,英伟达占据中国AI芯片市场90%以上份额。但随着出口管制不断升级和中国国内的竞争日益激烈,据英伟达最新报告称,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包括香港)”的客户占其销售额的13%左右。而这较两年前的26%较大幅度下滑。

图源:Digitimes

另外,在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对英伟达立案调查当日,其股价在纽约交易中一度下跌3.7%至137.13美元,最终市值一夜蒸发8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60亿元)。

然而,业界不乏分析称本次调查将对英伟达影响可控,而且中国仍需要英伟达的AI芯片。

美国调研机构TECHnalysis Research首席分析师鲍勃·奥唐纳(Bob O'Donnell)表示,该调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尤其是在短期内,因为英伟达大多数先进芯片已经被禁止向中国出售。“显然,中国正试图回应美国最近的限制,但随着时间推移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

无论如何,由于中国对英伟达的立案调查尚无结果,其产生的影响也难以一概界定。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第58条规定,若企业在收购过程中违反承诺,行为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可能会面临上一年度销售额10%以内的罚款。业内人士预计,按照英伟达2023年中国区104亿美元的营收计算,英伟达可能面临的罚款将达到1亿至10亿美元。如果市场监管总局认定英伟达的违法行为“特别严重”,罚款金额还可能将达到20-50亿美元。

对此,业界相关专家表示,现在确定罚款具体数额还为时过早,实施最高处罚的可能性取决于英伟达造成的损失程度及其对调查的配合程度。从英伟达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有望全力配合。

显然,中国的此次调查凸显了英伟达等公司在遵守不同监管环境的同时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时必须采取的微妙平衡行为。比耶里进一步称,“英伟达将不得不修改其在中国的战略,或者在预算中预留出资金来应对与中国开展业务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6.传苹果与博通合作开发AI芯片,或在2026年大规模生产

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其首款专为人工智能设计的服务器芯片。据三位直接了解该项目的人士透露,这家iPhone制造商正在准备应对其新AI功能的强烈计算需求。

苹果正在与博通(Broadcom)合作开发芯片的网络技术,这对于人工智能处理至关重要,这是根据其中一位人士的说法。如果苹果成功开发出这款内部代号为Baltra的AI芯片,并且预计在2026年准备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将标志着该公司硅团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团队在设计iPhone的尖端芯片方面磨练了专业知识,随后进一步发展到设计Mac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为性能和能效树立了新标准。

关于苹果AI芯片的传闻有很多,例如今年5月有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在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研发设计运行人工智能(AI)软件的芯片,这一举措或将使苹果在日益激烈的AI领域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过去十年间,苹果凭借为iPhone、iPad、Apple Watch及Mac电脑设计高性能芯片,已成为业界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服务器芯片项目的内部代号为ACDC(Apple Chips in Data center,苹果数据中心芯片)。

7.新思科技拟出售两项资产,寻求欧盟批准其350亿美元收购Ansys交易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芯片设计软件公司新思科技(Synopsys)提出将出售Ansys的一个部门,以争取欧盟批准其以350亿美元收购这家芯片设计软件公司。

据知情人士称,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竞争监管机构,目前正在就新思科技的提议征求竞争对手和客户的反馈,截止日期为12月16日。

新思科技表示,将根据Ansys交易,将其光学设计工具制造商Optical Solutions Group出售给设计和仿真公司是德科技。

该公司现在还提出剥离Ansys PowerArtist,包括其研究、开发、分销、许可、销售和营销。PowerArtist是一种用于分析和降低功耗以实现节能设计的工具。

新思科技表示,它提出了推进监管批准的步骤。

新思科技发言人表示:“客户仍然非常支持这项有利于竞争的交易,我们仍然预计交易将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

知情人士表示,新思科技没有提供与其商业行为相关的任何行为补救措施,这表明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在11月收到业内人士的反馈后,没有对互操作性和产品捆绑表现出任何担忧。

Ansys的软件用于制造从飞机到网球拍等各种产品。

欧盟委员会定于2025年1月10日就这笔交易做出决定,这是自一年前博通斥资690亿美元收购软件制造商VMware以来科技领域最大的一笔交易。

8.传苹果iPhone 18 Pro进一步采用台积电2nm,芯片涨价高达70%

苹果iPhone 16的处理器采用台积电3nm制程生产,市场传出,苹果iPhone 18 Pro的处理器将进一步采用台积电2nm制程。随着制程技术推进,iPhone处理器价格看涨,法人预期,台积电运营有望受惠。

据媒体报道,2026年iPhone 18 Pro的A20 Pro处理器将首度采用台积电2nm制程生产,芯片价格将自目前的50美元扬升至85美元,涨幅高达70%。随着成本高涨,iPhone 18 Pro手机报价可能调涨。

台积电一向不评论特定客户,苹果也未揭露iPhone处理器成本,iPhone处理器成本仅是外界揣测,且传言有多种版本,并有不小差异。如台积电3nm生产的A18 Pro处理器成本,市调机构TD Cowen估计是45美元,日本媒体则估计高达135美元。

台积电为苹果代工生产的iPhone处理器价格无法获得证实,不过,法人预期,随着新处理器采用的制程技术不断推进,台积电代工价格势必向上扬升,将有助台积电运营表现。

除了iPhone处理器代工报价上扬,苹果不断扩大采用自研芯片,也对代工生产芯片的台积电运营有所助益。法人指出,苹果自2016年起已多年位居台积电最大客户。( 联合新闻网)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芯片# #半导体#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