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集微咨询: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专利实力榜单

来源:爱集微 #英伟达#
1415

1.集微咨询: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专利实力榜单

2.英伟达市值一周缩水超5000亿美元

3.多家造车新势力进入盈亏平衡点,理想、问界之后谁将扭亏为盈?

4.中国光子毫米波雷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5.特朗普关税将给美国汽车行业带来330亿美元的利润损失

6.台积电1nm传落脚台南沙仑 业界:展现根留中国台湾的决心

7.韩国1月出口额同比下滑逾10% 半导体增长8.1%至101亿美元


1.集微咨询: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专利实力榜单

近年来,出于需求增长和供应链安全等综合因素考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呈现出不断增长态势。从中国大陆到美国,从日本到东南亚,世界各地都在加码相关布局。作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一环,半导体设备投资备受关注。

半导体设备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关键工具和基础支撑,半导体产业从硅片制造、光刻、刻蚀、离子注入到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高度精密的半导体设备。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比上一年增长6.5%,达到11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并且这一增长趋势将会持续,在2025年达到1210亿美元,2026年达到1390亿美元。

其中,SEMI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设备采购支出将首次突破400亿美元。面向广阔的市场,近年来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链不断成长建设,以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半导体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设备企业正在崛起,在此过程中,企业不断增长的知识产权就是最好的见证。

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企业所获专利的先进性及是体现企业技术实力以及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证明企业科技属性的重要依据。为了给行业人士、投资机构和公众提供了解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更直观的参考,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对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的专利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权威发布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专利榜单,从多维度解读企业专利现状。

下文涉及的专利数据统计规则说明如下:

1、除另有说明外,专利数据包括“天眼查”统计的相关企业“持股比例”或“对外投资比例”50%以上主体的专利数据;

2、数据统计公开/公告日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专利数据,来源IncoPat专利数据库,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整理;

3、境外专利包含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提交的专利申请和中国台湾地区(TW)专利;

4、各企业间基于相同的规则比较,但数据库收录的数据源、检索方法设定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数据结果的偏差,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创新实力榜单

国产设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自研和创新,伴随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提升,国产设备企业也在持续申请专利,以保护其创新成果并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应地,专利是企业创新实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从专利类型布局、有效性和境外布局、文献、法律和经济等五个维度选取客观指标,基于合理的权重生成爱集微专利价值度评分,用以量化企业专利的价值高低。相对于单纯以专利数量排名,爱集微专利价值度提供了更加客观的专利评估指标。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根据企业的专利数量和爱集微专利价值度评分,计算得到各企业专利创新实力的分值,在此基础上发布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创新实力榜单TOP 20。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创新实力榜TOP20中,北方华创连续三年稳居榜首,专利数量达到7568件,较去年同期的5900件大幅增长28.27%(增长1668件),以绝对优势在2024年再次拔得头筹;上海微电子、中微公司及中科院光电所位列排行榜第2~4名,其创新实力分值均超过1500分,体现了它们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卓越表现,创新实力值得肯定。

第5~15名中,有9家企业的专利数量超过1000件,分别是屹唐半导体、华兴源创、苏大维格、中电科第45所、拓荆科技、中电科第48所、赛腾精密、捷佳伟创以及长川科技。而2023年同期,榜单第5~15名中仅有4家专利数量超过1000件。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创新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并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TOP 20企业中,专利创新实力分值400分以下的由2023年的9家减少至4家,分别是中科飞测、天准科技、鲁汶仪器和华海清科。这一显著变化充分彰显了企业整体专利创新实力的大幅提升。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国际视野榜单

在全球对安全可控、多元化供应链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出海已成为大势所趋,境外专利布局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境外专利布局不仅能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防止技术被抄袭或模仿,确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独占性和竞争优势,还能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增强与国际客户的合作机会,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通过对境外专利布局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布了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国际视野榜单TOP 10。

在该榜单中,屹唐半导体表现最为亮眼,境外布局专利数量达到1058件,境外布局比例高达83.64%;盛美半导体位列第二,境外布局专利数量为556件,境外布局比例达57.32%;从境外布局专利数量来看,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及上海微电子三大设备巨头数量均达到1000件以上,体现了这些企业较高的全球化视野以及不断完善的全球化布局。与此同时,排名第7~10名的设备企业境外布局专利数量较排名靠前企业差距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从事半导体测试设备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咨询和服务的胜达克半导体科技2024年新上榜国际视野榜TOP 10。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行业影响力榜单

行业影响力与专利被引用数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专利的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专利的技术价值和影响力越大。高影响力专利通常具有较长的引用代数和较高的累积被引频次,这表明这些专利在技术发展和应用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其专利被引用次数不仅体现了公司的创新实力和技术领导力,还对公司的品牌形成和市场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基于各企业被引用专利数量和被引用专利占比的合理权重,生成行业影响力得分,并发布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行业影响力榜单TOP 10。

在该榜单中,赛腾精密、苏大维格及天通吉成位列前三甲,专利被引用数量分别为594、517及241件,被引用比例均超过45%,这体现了行业对其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值得关注的是,排名第8位的中科院光电所,专利被引用数量竟然达到1207件。这些企业的专利被频繁引用,不仅反映了其在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表明了其对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的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知常光电科技虽然被引用专利总量较低,但被引用专利在所有专利中的占比最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专利技术的“精品化”优势。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成长潜力榜单

伴随着半导体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产业也涌现出一批新锐企业。这些新秀在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逐步打破了国际厂商的垄断地位,提升了国产设备的市场竞争力。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选择了2014年9月以后成立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基于各企业专利年产出数量和爱集微专利价值度的合理权重,生成成长潜力榜得分,发布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成长潜力榜单TOP 10。

同国际视野榜单一致,屹唐半导体在该榜单中依然位列榜首,成立至今仅仅9年,屹唐半导体专利总量就达到1265件,成为新生代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的中坚力量。隐冠半导体虽然专利总量仅为273件,但仍排名第三位,体现了该企业不凡的综合实力。

在该榜单中,隐冠半导体、晶亦精微及亚电科技均仅仅成立5年,但专利总量也均超过200件,表明国产设备厂商的整体创新水平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专利实力星级榜单

最后,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针对119家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在综合考虑专利数量、发明专利占比、授权专利与有效专利占比、专利海外布局、被引用比例、专利诉讼、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质押、专利撰写水准等指标,进行专利实力星级评价,结果如下。

本次发布的榜单针对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各家企业的产品涵盖清洗、光刻、CMP、PVD、CVD、刻蚀、热处理、去胶、涂胶显影、离子注入、量测等不同领域的设备,由于技术的难易度以及企业历史与规模等多方面的因素,体现在分值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公众可通过各个企业间的数据对比,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参考。

爱集微知识产权咨询将持续关注各企业的专利数据更新和专利技术披露,并对榜单进行定期更新。

关于爱集微知识产权

爱集微知识产权由曾在华为、富士康、中芯国际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多年的知识产权专家、律师、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以及资深专利审查员组成,熟悉中欧美知识产权法律理论和实务。依托爱集微在ICT领域的长期积累,围绕半导体及其智能应用领域,在高价值专利培育、投融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上市知识产权辅导、竞争对手情报策略、专利风险预警和防控、专利价值评估和资产盘点、贯标和专利大赛辅导等业务上具有突出实力。在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挖掘布局、专利分析、诉讼、许可谈判、交易、运营、一站式托管服务、专利标准化、专利池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我们的愿景是成为“ICT领域卓越的知识产权战略合作伙伴”。

2.英伟达市值一周缩水超5000亿美元

今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公司发布最新开源模型R1,打破人工智能开发“越大越好”迷思。据美国市场观察网站报道,英伟达公司市值在过去一周缩水5520亿美元。此外,微软的云服务平台、亚马逊公司旗下云计算部门、英伟达公司日前均宣布中国深度求索公司的R1模型已接入它们的平台。

3.多家造车新势力进入盈亏平衡点,理想、问界之后谁将扭亏为盈?

近年来,全球造车新势力面临的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两极分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掉队的企业越来越多,如国内的高合汽车、极越汽车、合创汽车,美国的Fisker、Lucid、法拉第未来、Rivian等均遭遇经营困境。

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理想、蔚来、零跑、小鹏、问界、深蓝、极氪等,产销量快速上升正让它们的盈利能力日渐走强,小米汽车、埃安、岚图、智己、阿维塔等也在持续上量之中。

基于当下的竞争环境以及对未来的经营预期,造车新势力普遍把2025年、2026年作为决战阶段,不仅要求产销量大幅增加,部分未盈利的造车新势力甚至期望在“决战”期间实现扭亏为盈。

已有5家造车新势力扭亏为盈

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盈利难的问题,不过这对理想汽车来说,却显得“异常轻松”,早在2020年Q4就实现了盈利,该年度净利润为1.08亿元,2021年Q4继续维持盈利表现,达2.96亿元,2022年Q4因遭到问界狙击以及价格战影响,盈利水平降至2.57亿元,年度盈利目标落空。

不过2023年凭借飙涨的销量,带动理想汽车首度实现年度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17.04亿元。该年度广汽埃安也迎来业绩利好,根据广汽集团披露,该公司于2023年6、7月连续盈利。

进入2024年,理想汽车销量一路高歌,虽未能达成年度销量目标,但创新高的50.05万辆销量,再度实现年度盈利已无悬念。埃安则由于前半程销量降幅较大,影响了其年度盈利能力,不过年内仍出现连续多月销量超4万辆的情况,预计Q4存在再次盈利可能。

AITO问界则借助新M7销量大涨,早在年初,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就披露了华为车BU扭亏为盈;下半年有了盈利空间更大的问界M9加持,AITO问界全年累销38.56万辆高端车型,年度扭亏为盈也无悬念。

相比如上三家车企,零跑则是2024年的最大黑马。该公司销量曾于2023年1月跌至1139辆,被市场预判“出清”,不过随后凭借C系列车型逆势翻盘,2024年C系列产品矩阵继续向上扩容,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不仅实现年度29.37万辆的销量表现,还于Q4提前一年扭亏为盈。

另外,深蓝汽车也实现了单月盈利。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于2024年下半年曾表示,“在销量超过3万辆的情况下,深蓝汽车可以实现盈利。”而该品牌在2024年11月、12月销量分别为3.6万辆、3.66万辆,近日邓承浩也确认,深蓝汽车近期已实现月度盈利。

除了如上5家造车新势力,其余企业暂未有盈利相关消息披露,接下来最有可能实现扭亏的企业或在极氪、蔚来、小鹏、小米之间产生。

作为高端品牌之一,极氪扭亏为盈的难度显著小于全力布局换电网络的蔚来汽车,整车毛利率已接近于燃油车车企水平,扭亏为盈或为时不远;小鹏汽车则深度受益MONA M03实现销量暴涨;小米SU7未来仍将继续爆单,YU7也下场在即。其他造车新势力则受制于较小的销售规模,短期内仍难以摊销成本。

争相于2026年实现年度盈利

除了掉队的车企,主流造车新势力中,2024年仅有埃安、腾势、哪吒3家车企出现销量回落,其余车企则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特别是AITO问界,同比增速超过300%,零跑、极狐、阿维塔也同比增超100%。

在头部企业加快拉开差距的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们对年度盈利的预期愈发迫切。

其中,蔚来汽车提出2025年销量翻番、2026年实现公司盈利的硬性目标;在MONA子品牌的主推下,小鹏汽车也有了盈利的底气,力争在2025年Q3实现单季盈利,市场预期2026年小鹏汽车具备年度盈利可能。

零跑汽车于2024年Q4提前一年实现单季度盈利后,年度盈利目标是否提前仍未可知,不过2025年计划交付50万辆新车无疑暴露了其盈利目标。哪吒汽车2024年虽然过得并不如意,但方运舟接手后,提出了“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的新目标。

极氪认为,公司年销量达到50万辆将会实现盈利,而该公司2025年的交付目标为32万辆,年度盈利节点或定位于2026年。事实上,2024年初,极氪就把年度交付计划调整为23万辆(实际交付量为22.21万辆),并预期该目标销量在香港财务报表准则下可实现扭亏为盈,若按此推测,极氪有望于2025年扭亏为盈。

多家造车新势力进入盈亏平衡点(来源:车企及公开数据,单位:辆)

注:盈亏平衡点参考值为月销量2.4万-2.6万辆

深蓝汽车也于2025年1月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正向的盈利循环。”值得注意的是,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还披露了一组数据,“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盈亏平衡点是月销量2.4万-2.6万辆。”而目前进入这一月交付范围的新势力中,除了理想、问界、埃安、零跑、深蓝、极氪、蔚来、小鹏,小米汽车月交付量也达到盈亏平衡点,随后紧追而来的还有腾势、岚图、极狐、阿维塔、智己、方程豹。

造车新势力预期2025年-2026年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来自两大支撑,一是销量继续飙升,根据各车企披露或市场预测的2025年交付目标,2025年月均销量在盈亏平衡点范围的车企有理想、问界、埃安、零跑、深蓝、极氪、蔚来、小鹏、小米、腾势。

二是国内汽车供应链进一步成熟,除了主机厂年降要求,供应链价格体系也主动平稳向下,如禾赛科技计划今年将激光雷达售价砍半;锂盐价格方面,高工锂电认为2025年仍将小幅下修;智驾芯片方面,根据多家供应商向笔者披露数据,整体成本也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主机厂继续深挖降本空间,无疑加速扭亏节点的到来。

4.中国光子毫米波雷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华社天津1月31日电 记者日前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成果,为未来6G通信、智能驾驶、精准感知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团队成员、南开大学教授朱厦说,该芯片基于兼容CMOS工艺的4英寸薄膜铌酸锂平台设计,实现了厘米级距离与速度探测分辨率,并在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二维成像方面展现出卓越的精度,该成果1月27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这一创新成果有效突破了传统电子雷达在低频段窄带宽上的技术瓶颈,推动集成光子毫米波雷达系统在分辨率、灵活性、适用性和集成度方面迈上新台阶。

微波光子学应用广泛,包括通信、雷达、电子战等。而微波光子雷达作为该技术的延伸,打破了传统电子雷达在频率和带宽间的权衡。薄膜铌酸锂材料因其独特性质,成为实现高性能电光调制的理想选择。通过结合先进的光子集成材料与工艺,微波光子雷达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频率、更大带宽和更小尺寸的发展,为车载雷达、机载雷达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带来变革。

研究团队通过优化制备技术,成功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了倍频模块和回波去斜模块,完成了高效的毫米波雷达信号产生、处理和接收。为了验证雷达的性能,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包括测距、测速和逆合成孔径成像测试。结果显示,该雷达能够精准探测距离和速度,并对不同目标进行高清晰度的成像。

朱厦表示,该成果不仅提升了现有微波光子雷达的性能,还为未来高性能、小型化光子雷达系统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在即将到来的6G时代,这项技术有望在多个领域引发重大变革,标志着微波光子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来源: 新华网)

5.特朗普关税将给美国汽车行业带来330亿美元的利润损失

美国针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征收的新关税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可能因此遭受330亿美元(当前约2371.64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六签署行政命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该命令将于2月4日起生效。

关税预计将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占从墨西哥进口总额的27%,占从加拿大进口总额的12%。

标普全球移动数据表明,2024年美国汽车销量中,22%的汽车产自墨西哥或加拿大。野村证券分析师Anindya Das估计,对这三个国家征收关税将使美国汽车行业(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的营业利润减少330亿美元。

得益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规定的较低成本和优惠贸易条件,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将业务扩展到墨西哥。

日产汽车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约有27%来自墨西哥,本田汽车为13%,丰田汽车为8%。考虑到墨西哥一半的汽车零部件都从美国进口,报复性关税将导致更大的影响。

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很可能导致美国消费品价格上涨。2004年前11个月,电视和音响设备等电子产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30%左右。由于家具、玩具和服装等进口商品也名列前茅,价格上涨可能会削弱消费者的胃口。

日本经纪公司估计,全面征收关税将导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76%,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07%。

6.台积电1nm传落脚台南沙仑 业界:展现根留中国台湾的决心

台积电最先进的1nm制程新厂传将落脚台南沙仑,规划打造可容纳六座12英寸厂的超大型晶圆厂(Giga-Fab),借此放大现有南科先进制程生产聚落综效,并北接嘉义,南连高雄、屏东等国科会积极推动的科学园区,成为“大南方新硅谷推动方案”的核心指标投资。

对于1nm新厂落脚台南沙仑的传闻,台积电表示,设厂地点选择有诸多考量因素,该公司以中国台湾作为主要基地,不排除任何可能。

台积电已在新竹宝山和高雄楠梓兴建新厂,作为2nm生产基地,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内部将台南沙仑1nm新厂命名“晶圆25厂”。业界解读,台积电在中国台湾投资最先进的制程,展现公司完成美、日、德等海外布局后,根留中国台湾的决心。

台积电在台投资不停歇,未来兴建新厂重心将南移,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日前在主持法说会后受访时证实此说法。此外,台积电本月中旬的董事会将“远征”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据了解,届时也可望通过新增屏东投资案。

台积电1nm厂址撤离桃园龙潭后,其他县市极力争取。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感受到嘉义、台南、高雄和屏东等绿营县市提出的配合蓝图和整体规划,尤其高雄极力打造从南科台南园区向南延伸高雄、白埔、桥头、楠梓等科学园区或产业园区,连接仁武产业园区、和发产业园区再到高雄最南端的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再与亚湾智慧科技创新园区及晶创计划IC社计中心,形成完整的产业聚落,也就是高雄市长陈其迈不断提倡的“半导体S廊带”。

台积电1nm落脚台南沙仑,等于扩大S廊带的重要性,预料将吸引更多的材料和周边设备供应链投资。

据了解,台积电已向南科管理局提出在台南沙仑设立1.4nm及1nm用地需求,这也意谓着六座厂的规划,初期前三座厂、即P1到P3将作为1.4nm生产使用,后三座为1nm。若中科厂能顺利交地,中科厂优先列入1.4nm生产规画蓝图后,台积电在台南沙仑建厂也可能改为前三座为1nm,后三座为0.7nm。

南市府经发局昨日(2月2日)回应,因应厂商建厂需求,南科管理局计划在沙仑园区新设AI生态科学园区,目前相关土地仍在规划中,详细资讯以南科管理局说明为主。

南科管理局指出,沙仑生态科学园区目前依“科学园区新设及扩建园区作业须知”规定办理可行性评估并征求民众意见,将纳入民众意见审慎评估后持续推动。(来源: 经济日报)

7.韩国1月出口额同比下滑逾10% 半导体增长8.1%至101亿美元

韩国1月出口额年跌逾10%,20个月来首次出现贸赤。主要出口项目里仅芯片与电脑产品增长,其他几乎呈两位数跌幅。韩国是外向型经济,出口表现被形容为「矿坑里的金丝雀」,当1月对主要出口市场全下跌,令人忧虑全球经济前景。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日公布1月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跌10.3%至491亿美元,终止连续15个月正增长。进口额年减6.4%至510亿美元,导致18.9亿美元贸易赤字,为20个月首次出现贸赤。

主要出口项目里,半导体年增8.1%至101亿美元,为历来同月份第二高金额,并连续九个月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因全球扩大投资数据中心和AI,而刺激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存储等需求大增。

包含固态硬盘等电脑产品出口年增14.8%至8亿美元,连增13个月。

但其他重要出口项目却表现不佳,例如车辆出口额年减19.6%至50亿美元,除了受韩国放农历新年长假影响,柴油车与电动车需求下跌也是因素之一。

石油产品出口年减29.8%至34亿美元,因国际油价走低,和12月主要炼油设施起火影响出口。石化产品也年减12.8%至35亿美元。

船舶年减2.1%至25亿美元,因出口以低价油轮为主。二次电池受需求疲弱拖累而年减11.6%至12亿美元。

重要市场方面,韩国对中国出口年减14.1%至92亿美元,因机械、石油产品和显示器等需求下滑。

对美国出口,因车辆和机械需求减少而年减9.4%至93亿美元。对东协出口年减2.1%至86亿美元,对欧盟出口年减11.7%至50亿美元。

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表示,1月出口暂时放缓,是因为28日~30日放农历新年长假减少工作天数所致。

他强调目前仍维持出口动能,因为1月平均每天出口额年增7.7%,而且重要项目出口还在成长。

对于特朗普上台后改变美国贸易政策,安德根说产业通商资源部将密切监视情势的发展,强调政府会在经济面对高度不明朗的情况下,致力支持韩国出口。(来源: 工商时报)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英伟达#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