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DeepSeek R1模型的横空出世火速出圈,日活用户数已经突破2000万,应用每日下载量接近500万,在多项评测中表现优于主流开源模型,并极具成本优势,显著降低了对硬件资源的需求。目前各界争相接入DeepSeek模型,不断释放推理侧算力需求及端侧机会。
与此同时,在智能硬件方面,AI眼镜作为重要的AI硬件落地载体,正逐渐成为科技巨头们竞相布局的新领域。无论是Meta、Looktech、Rokid、雷鸟创新等智能硬件企业,还是小米、苹果、字节跳动、腾讯等科技巨头,均已开始大力布局AI眼镜市场,以期在AI眼镜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DeepSeek带动算力需求和端侧机会
相比OpenAI动辄数亿美金训练成本的模型,毫无疑问,DeepSeek具备极大的成本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DeepSeek推理算力成本加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提高使用资源的效率,令资源消耗速度上升,因而tokens调用成本降低反而会催生其整体消耗量的提升。
虽然未来tokens或更为普惠,但是对推理算力的需求会呈现更高要求。以DeepSeek-V3为例,需要承载大量的日活用户服务请求,其参数高达6710亿,随着模型参数量的不断增大以及专家数量的增加,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尤其是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时,需要依赖高效的分布式计算架构,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
随着DeepSeek需要不断加快迭代,后续版本的研发和优化等,本质上对训练的算力需求也仍然较大,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支持模型的更新和改进。
另一方面,DeepSeek-R1允许用户蒸馏实现端侧模型的训练,这将带来端侧模型能力的批量升级,进而带来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AI的端侧应用落地加速,也将更快迎来端侧应用付费的“时刻”。
国海证券分析认为,DeepSeek有望通过成本优化和技术创新,推动全球AI应用和AI终端技术的创新和普及,并有望加速AGI时代到来。诸如,科大讯飞其自主可控大模型将具备下一代的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等功能,将AI技术广泛应用在教育、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万兴科技作为软件应用类公司代表,完成DeepSeek最新大模型的深度适配,旗下万兴喵影、亿图图示等产品融合了相关AI能力,为用户的创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实际价值;拓尔思与DeepSeek联合开发金融舆情大模型,为金融机构等客户提供舆情监测、风险预警等服务。
DeepSeek的突破,也表明了我国在算力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极致的技术探索,实现对海外AI技术的追赶的可行性,为全球AI治理规则制定注入中国视角,使中国在全球AI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AI眼镜供应链厂商正加速布局
与此同时,近日,有数码博主爆料称,小米AI眼镜已获得入网许可。消息称,小米AI眼镜原定于2025年3月至4月发布,现计划提前至2月,与小米15 Ultra同台亮相。
从产品端来看,在CES 2025上,众多品牌厂商纷纷展示了其最新的智能眼镜产品,其中AR品牌厂商如雷鸟创新、李未可、Rokid等,以及VR品牌厂商大朋等,都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智能眼镜参展。这些产品不仅在设计上更加时尚轻便,而且在功能和性能上也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AI眼镜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这些公司不仅涵盖了光学、显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领域,还包括了代工、整机制造等多个环节,为AI眼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AI眼镜产业链中,SoC芯片和结构件是成本占比最高的两个领域,分别占据总成本的34%和11%。其中,涉及SoC芯片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恒玄科技、中科蓝讯、亿通科技、星宸科技、富瀚微、安凯微、瑞芯微等。这些公司纷纷在互动易上透露了其在AI眼镜领域的布局和进展。
恒玄科技作为智能音频SoC龙头,已广泛应用于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终端产品,并计划在未来继续深耕可穿戴领域,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芯片方案。中科蓝讯的蓝牙音频芯片已应用于MINISO名创优品智能音乐眼镜和WITGOER智国者S03智能音频眼镜。亿通科技自研的黄山3智能可穿戴设备SoC芯片已实现全流程自主开发。星宸科技已在AI眼镜芯片上投入研发资源,计划2025年推出产品。
另外,润欣科技在智能穿戴领域的SoC芯片和近场扬声器件有应用于客户的AR眼镜和AI眼镜产品;韦尔股份的图像传感器产品在小尺寸及低功耗方面的优势高度适配AI眼镜等终端客户需求。存储厂商如佰维存储、兆易创新、普冉股份等也与多家AI应用硬件厂商有合作。
结构件细分产业链成本占据AI眼镜总成本的11%。国内一批优秀厂商包括格林精密、长盈精密(已为北美虚拟现实品牌AI眼镜提供结构件)等也加速布局AI眼镜领域。代工厂商如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佳禾智能、亿道信息、天键股份和龙旗股份等负责AI眼镜的具体生产和组装工作。例如,亿道信息AI眼镜品类已和多家国内外品牌签定协议;歌尔股份不仅与小米合作研发新一代AI眼镜,还是精密零组件和智能声学整机的重要制造商;佳禾智能已经给消费级AR客户影目科技出货了影目GO,且后续更新迭代产品和AR及AI眼镜新客户的开发、导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黑芝麻智驾芯片上车比亚迪
此外,近日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持续飙升12%,创下2022年3月以来的最大百分比涨幅。比亚迪A股收盘上涨10%,达到深交所的日涨幅上限。
此前,比亚迪表示,将于下周举行智能汽车战略发布会。分析师认为,届时该公司可能会宣布旗下平价车型将配置自动驾驶系统。
该公司在这场定于下周一在深圳举行的发布会的邀请函中表示:“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与此同时,市场传闻黑芝麻智能的智驾芯片已应用到比亚迪腾势相关车型上,对此,黑芝麻智能回应称,“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被比亚迪采用,并已实现量产出货,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车规级计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货商,设计了两个系列的车规级SoC,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及武当系列跨域SoC。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黑芝麻智能已于2023年成为全球第三大车规级高算力SoC供应商。
其中,华山系列主要有:面向L2级、L2+市场的A1000L,面向L2+、L3级市场的A1000,面向L3级市场的A1000 Pro,以及正在研发、满足L3级及以上市场需求的A2000;武当系列为舱驾一体跨域智驾芯片,目前已推出C1200产品线。
2024年8月8日,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其股票代码为“02533.HK”。
数据显示,黑芝麻智能2021年-2024年Q1营收分别为6050.4万元、1.65亿元、3.12亿元、2747.3万元,其中,2021年-2023年营收年复合增速达127.23%,远高于地平线、英伟达、Mobileye、高通、德州仪器等可比公司。
至此,比亚迪的智驾芯片实锤供应商已达3家,分别为地平线、黑芝麻、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