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杜余鑫,编辑何增荣,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汽车公社,集微网经授权转发。
整合重组,对于当前不断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来说,成为一种主旋律。
就在本田日产整合告吹,东风长安整合难题待解之际,行业内更加重磅的极氪和领克的整合已经完成。2月14日,极氪宣布,正式完成对领克的股权交割,公司新命名为极氪科技集团。整合完成后,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吉利汽车持有领克49%股份,领克成为极氪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这是继2024年11月14日,双方宣布将进行整合消息披露后,短短3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一项重大整合,整合效率首屈一指。按照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的说法,新的公司主体已经成立,仅通过百日的时间,双方的整合就已经完成了80%,俨然成为汽车品牌整合的样本性案例。
火速完成重组,是吉利控股集团落实《台州宣言》的强大决心与执行力的展现,是极氪和吉利对当前汽车市场竞争做出的快速反馈和决策,也是吉利从最开始让极氪充当新能源先行军和火车头取得坚实成果之后,面对新汽车时代竞争做出的战略转型。
虽然极氪整合了领克,但极氪和领克将继续保持双品牌独立运营,协同决策,在技术平台化、采购、生产、制造的协同效应将得到明显提升,提升运营效率。“研发投入每年降10%以上没有问题,在去年年底合并之前,我们对研发投入的费用已经降了约15%,效果立竿见影。”安聪慧表示。
显然对用户的价值来说,相当于消费者购买领克和极氪的产品将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同级别的产品相比,极氪领克将更有技术和价格优势,和同样价格的产品相比,极氪领克将更有品质和价值优势。
按照之前的规划,极氪科技集团2025年的目标是要完成71万辆销量目标(极氪32万辆、领克39万辆),目标全球用户突破250万,成为中国首个服务超200万用户的高端豪华车企,并将在2026年挑战年销100万辆目标,打造新能源时代中国BBA。
整合大难题,极氪妙手巧破局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的人士都知道,现在汽车行业正在进入“分久必合”的时代。特别是伴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剧,价格战频发,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和配置的需求更加苛刻,推动着整个行业和产业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整合时代。
不久前日本汽车巨头日产和本田宣布将要整合,共同对抗电动化和智能化汽车时代的挑战。在国内,央企东风和长安也因为竞争的压力,不得不宣布整合重组。包括上汽、长城等企业,飞凡与荣威的合并,哈弗和欧拉的内部协同,也都在各自的版本拉开整合大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产业和市场挑战。
然而变革其实都是痛苦的,打破惯性发展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阻碍和阻力。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最近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告吹,就充分验证任何一个合并和重组,都不是易事儿,从时间和周期以及企业精力等方面,都是一个考验。
“三个月时间,极氪、领克完成了所有相关流程交割前置要求,整个重组交易涉及三家上市公司,覆盖美国、中国香港、欧洲三地交易法规,以及国内外不同类型投资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分别顺利通过股东大会。”安聪慧在沟通会上表示。
可见极氪和领克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公司组织架构层面的合并和重组,一方面展现出民营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和挑战时的快速的转型和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更呈现吉利和极氪天然灵活的组织架构和体系优势,当然这背后也不得不佩服吉利和极氪,面对挑战追求改变的强大决心和愿力,以及上下一心的合力。
当然如何从历史要素来看,极氪是2021年从领克独立而来,现在二者又合二为一,很多人认为这太折腾,但其实这种折腾并非没有价值,反而是极氪独立的探索,为吉利新能源的探索,乃至极氪科技集团的成立和后续发展,都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经过4年的发展,极氪已经在新能源市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极氪001在30万元级的纯电市场、极氪009在高端豪华纯电MPV市场、极氪7X在主流纯电家用SUV市场都占据核心地位,累计销量和用户已经超过44万,让极氪品牌在高端细分市场站稳了脚跟。包括以极氪品牌为拉动的极氪能源充电桩体系,目前也已经成为吉利新能源转型中基础设施上的重要资产,为大吉利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强大赋能。
重组之后,经过战略调整,双方的品牌定位和规划更加清晰,减少了大吉利集团内部产品和品牌之间的内耗和相互影响。脱离吉利汽车之后的领克,不再与吉利银河纯电+插混的产品矩阵形成影响,而是在极氪科技集团中有了自己全新的定位。
极氪品牌定位是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专注于豪华极致科技,主打30万以及以上的市场。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专注“潮流、运动、个性”,主攻20万及以上市场。
在技术层面,极氪、领克大型车都是采用混动技术,极氪是超级电混,领克是EM-P。中型车这个最大的细分市场,将会形成领克主攻混动系统,极氪主攻纯电的矩阵。而小型车领域,极氪品牌将不会再有产品推出,主要聚焦在领克品牌上,且主要是以纯电为主。
根据安聪慧透露,整合之后极氪和领克原本规划的产品将缩减20%,且两个品牌间将采取产品线的模式,领克有两个产品线,极氪有三个产品线,共计五个产品线来负责两个品牌,以及两个品牌旗下的各个细分市场。
在销售层面双方将实现共同赋能,领克将借助极氪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豪华经验实现进一步突破,极氪则利用领克在新兴下沉市场的渠道资源,以实现更多的客户触达和销量贡献。
1+1>2,合并成果显现
市场面是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全面渗透,蔚小理等新势力优势还在夯实,对于极氪来说,面对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面转型,企业必须拿出更好的技术、产品和策略,去应对全新的挑战,而企业组织架构就是最基础的一环。
如今极氪科技集团火速成立,合并之后的新公司架构,意味着极氪科技集团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周期。
首先是效率方面,整合之后极氪科技集团将实现核心技术全覆盖,拥有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与软硬结合的创新能力;同时降本和资源优化方面也将产生更大效益,预计研发投入将节省10%~20%,研发费用率预计从11%降到6%,生产制造节约3%~5%,管理费用节省10%~20%。
其次是企业能力和战略梳理方面,将提升企业整体销量,推动以毛利为代表的盈利能力提升。按照极氪科技的规划,其将从技术创新、产品价值和全球突围战方面,深化极氪科技集团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层面,虽然领克有EM-P电混系统,但对于主打高端的极氪来说,EM-P显然不能支撑极氪在技术上实现进一步向上,而是要给出更强悍的电混技术。目前大多新势力均是以技术门槛并不高的增程+大电池的方式去抢夺市场,虽然目前来看也很受消费者欢迎,但这并不符合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和迭代的需求。
极氪给出的方案则是超级电混技术,融合了极氪纯电与吉利燃油领域方面优势,搭载900V高压架构,首款全尺寸旗舰SUV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在解决里程焦虑的同时提供纯电级产品的驾乘体验。
AI是目前非常火热的一个话题,特别是智能驾驶领域,随着比亚迪喊出全民智驾的口号,消费者对智驾的接触和接受也将得到全面强化。好在极氪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布局,实现城市领航NZP的自研浩瀚智驾2.0,将在今年4月份实现全量推送。
今年上海车展上,极氪还将发布L3级自动驾驶技术,先于政策和法规去做技术和硬件的布局。安聪慧表示:“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先把技术和产品做出来,相信法规未来也能够出台。”
接下来,领克、极氪将会全部使用极氪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会在未来新的车型上以及改款车型方面得到体现,朝着更好用、更安全的方向在全面推进。
对于领克品牌而言,极氪浩瀚智驾将会在领克900上率先使用,特别是领克900上也会首发使用英伟达最新的Thor芯片。将顶级的芯片和算力率先用在领克的品牌而不是极氪品牌上,也足以看出极氪科技集团对领克的赋能已经全面展开。
在AI方面,车端的KR AI大模型+8295高算力平台构建的AI座舱,已经构建了行业首个“主动式服务”新体验,企业端极氪科技集团也成立专门的智能发展部,加快AI对集团业务的全链路、全场景赋能。另外在全域安全领域,极氪将强化电池安全、智能驾驶冗余及电磁安全,延续北欧安全基因。
2025年也将成为极氪科技凸显产品价值战的里程碑,将发布5款新产品去抢占高端市场。其中极氪三款车型,二季度发布豪华猎装旅行车007 GT,三季度发布全尺寸旗舰SUV,四季度发布大型豪华SUV,两款SUV都将搭载超级电混技术。领克将推出两款全新车型,除了已经亮相的领克900,还有一款插混的中大型轿车。
在中国汽车出海的大背景下,极氪科技集团的全球化将成为2025年重点战役。合并后极氪和领克,将在除欧洲之外的新兴市场建立统一的海外销售公司,2025年目标海外门店超200家。今年海外市场将上市领克08 EM-P,和首款800V全球车极氪7X。未来应对国际市场,极氪科技集团目标不仅整车出口,还要实现本地化生产。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极氪领克的火速合并,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展现,无论是投入费用的下降,还是组织架构、人员的调整,以及产品和技术的规划都已经得到明确。安聪慧预计,再通过半年的努力,所有调整将实现全面完成。
今年1月,极氪科技集团销量已突破4.2万辆,拿下了中国新势力高端豪华品牌销量第一的头衔。伴随着全新技术和产品的到来,以及更加清晰的战略和攻坚思路,拥有大厂背景的极氪科技集团,无疑将成为中国高端豪华汽车的引领者、新能源时代的中国“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