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头条】强硬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

作者: 爱集微 04-10 07:12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美光#
1.5w

1.强硬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12家美企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6家美企进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2.芯片销量破20亿颗!中科蓝讯2024年扣非净利大增40%,2025年加码AI+全球化布局

3.关税硝烟中突围,国产设备商正成为“主力军”

4.美光4月9日起对部分存储产品征收附加费,应对特朗普新关税

5.单挑中国?特朗普将关税加至125%,其他国家暂缓征收90天并降至10%

6.消息称特朗普放弃对英伟达H20芯片的打击

7.美银:苹果iPhone若转至美国生产成本恐暴增90%


1.强硬反制!对美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12家美企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6家美企进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今天发布公告,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有关事项如下: 

一、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二、其他事项按照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文件执行。

同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

1. 美国光子公司(American Photonics)

2. 诺沃特公司(Novotech, Inc.)

3. 埃科达因公司(Echodyne)

4. 马文工程公司(Marvin Engeering Company, Inc.)

5. 埃克索维拉公司(Exovera)

6. 特励达·布朗工程公司(Teledyne Brown Engineering,  Inc.)

7. BRINC无人机公司(BRINC Drones, Inc.)

8. 赛尼克斯公司(SYNEXXUS, Inc.)

9. 火风暴实验室公司(Firestorm Labs, Inc.)

10. 奎托斯无人机系统公司(Kratos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Inc.)

11. 多莫战术通信公司(Domo Tactical Communications)

12. 英斯图公司(Insitu, Inc.)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答记者问

问:2025年4月9日,商务部宣布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请问有何考虑?

答: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这些实体存在可能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任何出口经营者不得违反上述规定。

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有关法律,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依据《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第二条、第八条和第十条等有关规定,

商务部决定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Shield AI,Inc.)、内华达山脉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赛博勒克斯公司(Cyberlux Corporation)、边缘自治运营公司(Edge Autonomy Operations LLC)、Group W公司(Group W)和哈德森技术公司(Hudson Technologies Co.)等6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禁止上述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

二、禁止上述企业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本公告未尽事宜,按《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执行。

本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实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答记者问

问:此次,中方再次启用“不可靠实体清单”对6家涉台军售企业实施制裁,请问有何考虑?

答:近年来,护盾人工智能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等6家公司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或参与对台军售,或与台开展所谓军事技术合作,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依据《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第二条等规定,依法追究其不法责任。

中方一贯审慎处理不可靠实体清单问题,仅依法针对极少数危害我国家安全的外国实体,诚信守法的外国实体完全无需担心。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并致力于为守法合规的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提供稳定、公平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央视新闻)


2.芯片销量破20亿颗!中科蓝讯2024年扣非净利大增40%,2025年加码AI+全球化布局

4月8日晚间,中科蓝讯发布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实现18.19亿元,同比增长25.72%,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9.38%,扣非后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加40.44%,均实现稳步提升,无线音频芯片销量突破20亿颗,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在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与AIoT需求爆发的双重机遇下,中科蓝讯通过技术迭代、产品多元化及全球化布局,实现业绩稳健增长,尤其在AI端侧技术和智能穿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绩稳健增长 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2024年,随着消费电子行业逐步回暖,中科蓝讯紧抓市场机遇,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和品牌战略升级,实现业绩稳步提升。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25.72%;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9.23%;扣非净利润表现尤为亮眼,达2.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44%,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业务韧性。

分季度来看,中科蓝讯2024年Q1至Q4营业收入分别为3.63亿元、4.28亿元、4.57亿元、5.71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扣非净利润同样逐季提升,分别为4579.72万元、6363.31万元、6513.2万元、6958.65万元,印证了公司经营效率的持续优化。

在经营质量方面,公司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末,存货余额为6.12亿元,较2023年末的8.14亿元大幅减少24.8%,显示出公司在库存管理方面的成效。综合毛利率提升至22.84%,较上年增加0.46个百分点。其中,蓝牙音箱芯片、智能穿戴芯片和无线麦克风芯片的毛利率分别提升4.82%、3.49%和6.24%,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中科蓝讯表示,2024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回暖,下游市场复苏带动芯片出货量增长。同时,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品牌渗透策略以及新兴市场开拓,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



高端产品矩阵成型 市场认可度提升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中科蓝讯始终将研发创新置于核心地位,通过持续高研发投入构建起强大的技术护城河。公司以蓝牙音频芯片为基石,向AI端侧计算、物联网、智能穿戴等领域纵深拓展,成功打造出覆盖高中低全场景的产品矩阵,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市场需求,展现出显著的行业竞争力。

在OWS市场,中科蓝讯创新推出三级产品矩阵。旗舰级BT893X系列支持Hi-Res双认证和LDAC高清解码,58mW大功率驱动单元为倍思、realme等高端产品提供专业音质;中端AB571X系列集成动态均衡器算法,实现卓越低频补偿;入门级AB5656系列以蓝牙6.0+ENC降噪打造性价比标杆。全系搭载独家OWS音效算法,有效解决声波传输损耗难题。

无线麦克风芯片从经典蓝牙方式转变为低功耗蓝牙,实现稳定的多链路连接。公司研发了高性能的讯龙三代BT895X芯片系列、性能均衡的讯龙二代BT892X芯片系列、主打性价比的AB5666BLE芯片系列,覆盖不同客户群体。

在智能穿戴领域,中科蓝讯已构建从高阶BT895X系列到中低阶AB568X系列、AB569X系列的产品矩阵,以差异化技术方案满足全球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其中,AB569X系列集成RISC-V CPU和2.5D图形加速器,突破性地实现了小内存高刷屏显示方案(最高支持60Hz),支持动态3D渲染效果,为用户带来逼真、流畅的视觉体验。AB568X及AB569X凭借优秀的显示效果及高性价比,已成功打入印度等新兴市场,与多家头部智能手表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年出货量突破千万级,成为细分领域增长新引擎。

面对AI技术浪潮,中科蓝讯率先完成多核架构突破。讯龙三代采用CPU+DSP+NPU异构设计,既支持端侧AI算法处理,又可通过双模蓝牙连接云端大模型。目前,讯龙三代BT896X系列芯片已运用于百度推出的小度添添AI平板机器人的智能音箱中,除了具有Hi-Res小金标双认证,使消费者获得高品质声乐体验外,还能实现AI语音交互功能。

为满足市场对AI耳机的需求,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展开深度合作。讯龙三代BT895X芯片高算力、低功耗,可满足AI耳机端侧对语音处理、高速音频传输等需求。公司已完成与火山方舟MaaS平台的对接,向用户提供适配豆包大模型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现阶段已适配实时翻译、会议纪要、实时对话等功能,后续将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推出更多AI功能。



公司不断提高研发水平,在确保综合性价比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主控芯片的集成度、功耗、连接、传输等方面的性能,完善智能蓝牙音频芯片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更好地满足智能蓝牙应用,更好地适配终端品牌方主打性价比系列产品的需求。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小米、realme真我、荣耀亲选、百度、万魔、倍思、Anker、漫步者、腾讯QQ音乐、传音、魅蓝、飞利浦、NOKIA、摩托罗拉、联想、铁三角、喜马拉雅、boAt、Noise、沃尔玛、科大讯飞、TCL等终端品牌供应体系。



布局新兴市场,构建AIoT芯片生态

在TWS耳机、蓝牙音箱等传统优势领域持续领跑的同时,中科蓝讯正加速推进技术多元化战略,构建覆盖蓝牙音频、Wi-Fi、视频、智能穿戴、物联网、AIoT等十大产品线的完整芯片生态体系。

2024年,公司的“讯龙系列”芯片凭借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卓越的音质表现,已成为TWS耳机和蓝牙音箱市场的标杆方案。同时,公司的高性价比智能手表芯片助力终端厂商在竞争激烈的穿戴市场中占据优势。

在无线麦克风市场,中科蓝讯的AB570X、BT8916A及AB5666C系列芯片方案凭借低延迟、高稳定性和出色的降噪能力,成为行业首选,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此外,中科蓝讯的芯片技术已成功拓展至体育科技、消费电子、玩具等多个新兴领域。其中,AB2027A3数传芯片应用于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台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实现动态氛围调控;BLE芯片批量应用于荣耀个人护理、运动健康等产品,并与腾讯、荣耀等云平台实现深度对接;2024年量产的玩具语音芯片成功应用于肯德基六一限定套餐游戏机、儿童五子棋、智能挂图等产品,推动儿童智能玩具升级。

随着物联网(IoT)和智能家居市场的爆发,中科蓝讯积极布局低功耗、高性价比的无线连接技术。其BLE芯片已在电容笔、语音遥控器、无线控制等领域实现批量出货,满足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的连接需求;而公司研发的新一代Wi-Fi/BT/音频三合一方案,结合ePTA共存技术和先进基带处理能力,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接入方案。

基于自研通用BLE软件SDK平台,中科蓝讯推出超低功耗、宽电压的新一代蓝牙控制芯片,适用于MESH组网、语音遥控器等场景,进一步提升物联网产品竞争力。

为把握物联网市场机遇,中科蓝讯正通过“物联网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和“Wi-Fi蓝牙一体化芯片研发及产业化”两大项目,加速新一代蓝牙、Wi-Fi及Combo芯片的规模化量产。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芯片性能,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满足智慧家居、工业物联网等多元化场景需求。

行业分析指出,中科蓝讯作为AIoT平台型芯片供应商,凭借“技术纵深+场景横扩”的双轮驱动策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随着AI终端设备的普及,公司在端侧大模型部署领域的技术储备,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增长引擎,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硬件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

AIoT驱动下的战略布局

2025年,中科蓝讯将围绕“AI赋能、技术领先、产品多元、市场全球化”的战略定位,全力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音视频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布局AI音频处理、Wi-Fi/视频编解码等前沿技术,并将产品线从8条拓展至10条,新增Wi-Fi和视频产品线,覆盖AI耳机、音箱、眼镜等应用场景。同时深化全球头部客户合作,扩大市场份额,力争在音视频芯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为实现23.5亿元的年度经营目标,中科蓝讯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伴随着AIoT时代的全面到来,公司在智能穿戴和AI音频领域的布局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3.关税硝烟中突围,国产设备商正成为“主力军”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即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报告指出,原设备制造商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全球总销售额预计将创下新的行业纪录,2024年将达到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SEMI预测,此后两年行业增长动能持续增强,2025年全球市场增幅扩大至7%达1210亿美元,2026年更将实现15%的显著增长,推动市场规模达到1390亿美元,连续三年刷新行业纪录。

从技术领域看,晶圆制造设备仍是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前段制程设备销售额预计增长5.4%至1010亿美元,占据整体市场近九成份额。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正在重塑产业格局,特别是对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RAM芯片的强劲需求,叠加主要经济体持续扩大的晶圆厂投资,共同构成了主要驱动力。

国产设备商正升级为“主力军”

区域市场格局方面,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将继续保持全球半导体设备采购三强地位。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总进口金额是196.12亿美元,增速8.50%。这主要得益于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需求,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持续投入正成为全球设备市场的重要支撑。



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半导体设备金额降至45亿美元,占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的22.5%。在34%加征关税政策实施后,叠加国际供应链溢价因素,进口设备综合成本显著攀升,其中离子注入机、量检测设备等美国技术主导领域受影响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美系设备制造商通过其全球化布局有效缓冲了关税冲击——依据国际通行的半导体设备原产地认定规则(以最终组装地为判定标准),主要厂商已在荷兰、新加坡、韩国等地建立完整的设备产线,形成灵活的多区域供应体系。

据行业分析显示,此类供应链本土化策略使得关税政策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实际影响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通过细分工艺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在国产替代的推动下实现逆周期成长。产业从单点突破转向全流程覆盖、关键设备性能对标国际主流、特色工艺创新开辟细分赛道,构建起“技术自主+生态协同”的双轮驱动模式。

2024 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375亿美元,其中国产设备占比首次突破50%。根据全球半导体观察数据显示,去胶、清洗、刻蚀、热处理、CMP设备领域已成功实现较高国产化率;PVD、CVD、涂胶显影、离子注入、量测领域渗透率仍处于初期阶段,仍需在设备性能优化、工艺稳定性提升等方面发力;光刻设备领域仍急需突破。



未来,随着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等头部晶圆厂加速验证导入,国产设备商正升级为"主力军",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注入结构性变革动能。

国产设备零部件关注度提升

在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下,作为半导体产业基础支撑的半导体零部件市场,也一并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资金持续投入,对设备核心零部件的投资占比提升至35%,重点支持光刻机双工件台、射频电源等环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半导体设备产业园建设,合肥、武汉等地的产业园通过上下游企业集群效应,将零部件交付周期从8个月压缩至3个月,让国产设备厂商的研发周期缩短30%。

零部件细分市场呈现出高度垄断的特征,头部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品牌优势和市场渠道,往往牢牢占据着80%-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寡头垄断态势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性风险。

2024年11月5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AMAT和LAM已开始要求他们的供应商不得使用中国零部件,甚至供应商中存在中国资金或股东也被视为不可接受。同时,由于美国BIS启用FDP规则,将对采用美国技术的半导体设备进行严格出口管制。

为破解产业链安全隐患,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目前持续推进零部件去美化,尽管部分零部件仍依赖从日、韩、欧洲等地进口,但自主可控进程预计将持续加速,通过政策扶持培育本土供应商体系,着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区域化供应网络,以期降低关键环节的外部依存度,国产零部件供应链迎来契机。

尽管中国大陆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但是国产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精度、洁净度、质量尚无法满足设备厂和晶圆厂的需求。从细分产品来看:静电卡盘、O形密封圈、阀门、测量仪器国产化率不足1%;射频电源、机械手、EFEM、气体流量计国产化率1~5%;陶瓷件、真空泵国产化率5~10%;边缘环、石英件、喷淋头国产化率超过10%。



从市场规模看,SEMI估算 2024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直接材料市场规模约 492亿美元,国内约170亿美元。2025年国内刻蚀、薄膜沉积和晶圆检测设备所使用的工艺和结构零部件市场规模约37亿美元,2023-2025年复合增速约15%。



以富创精密、新莱应材为代表的企业,通过纳米级加工工艺和材料创新,将产品良率提升至95%以上,批量导入中微、北方华创等头部设备商,支撑国产半导体设备成本下降20%-30%。随着国家大基金三期加码零部件赛道,未来将持续深化与设备商的协同研发,构建“材料-零部件-设备”一体化创新生态。

然而,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产业仍面临三大痛点:上游原材料获取困难、客户认证困难以及单个市场空间不大。

首先,半导体零部件一般都是多品种、加工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对生产这些零部件的原材料及加工设备要求高并且价格昂贵,高端金属零部件制造原材料基本被美国、日本公司垄断供应,使得下游设备及零部件厂商相对被动。此外,芯片制造过程非常繁琐,零部件供应和设备制造商需要保持高度一致性,因此客户粘性及壁垒都非常高。最后,半导体零部件公司多专注于某一细分工艺及产品,即便研发成功收货的市场仍然相对较小,因而资本投入的动能相对不足。

面对细分领域高度分化、技术壁垒高企的行业特性,并购重组逐渐演进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抓手。通过战略性并购整合,企业不仅能快速补全技术拼图,形成协同创新生态,更可构建多维竞争优势——既强化技术护城河,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市场位势的跃升与产业话语权的重构。

在2024-2025年间,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领域掀起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收购浪潮,众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以应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江丰电子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睿昇拟以700万元收购北京睿昇56%股权,加速自身在半导体精密零部件业务上的发展进程;富乐德公告其拟收购富乐华100%,在功率半导体覆铜陶瓷载板领域完善布局;有研硅发布公告,拟以5846.97万元现金收购株式会社 DG Technologies(DGT)70股权,将延伸硅材料加工产业链;富创精密宣布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以约30.71亿元收购浙江镨芯80.81% 股权,从而间接控股新加坡半导体气体传输系统领军企业Compart公司。

这一系列收购事件反映出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期。一方面,企业通过收购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自身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与话语权。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需要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优质客户资源以及市场份额,增强抗风险能力与综合竞争力,以应对半导体行业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技术挑战,推动行业格局不断重塑与优化。

总结

关税政策虽短期加剧成本压力,但长期将加速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随着政策扶持、资本投入与技术迭代的协同发力,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将进一步向先进制程延伸。


4.美光4月9日起对部分存储产品征收附加费,应对特朗普新关税



知情人士称,美国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已告知美国客户,计划从4月9日始对部分产品征收附加费,以应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新关税。

对此消息,美光暂时没有回复。

美光科技的海外制造基地主要位于亚洲,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消息人士称,该公司在一封信中通知其客户,虽然特朗普近期宣布豁免半导体产品(美光科技产品组合的一部分),但关税适用于存储模块和固态硬盘(SSD)。

他们说,这些产品用于在从汽车到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各种产品中存储数据,现在将被征收附加费。

这份客户通知与该公司3月21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发表的评论如出一辙,当时美光高管表示,公司打算将成本转嫁给受到关税影响地区的客户。

此前不久,美光科技于3月下旬通知客户,由于其产品“未预测到的需求”增加,价格将上涨。

特朗普近期的加征“对等关税”声明震动全球经济,并引发了人们对全球贸易战和经济衰退的担忧。这也迫使全球企业评估是应该是吸纳关税还是转嫁给客户。

一家亚洲NAND模块制造商高管表示,他们采取与美光类似的方法,告诉美国客户他们必须自己承担关税。

“如果他们不想承担税款,我们就无法发货。我们不能为你们政府的决定买单。”该人士表示,“在这种税率下,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慷慨地说‘我来承担这个负担’。”


5.单挑中国?特朗普将关税加至125%,其他国家暂缓征收90天并降至10%

4月10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帖中表示,美国将“立即”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提高至 125%。

另外,特朗普还在同一篇帖子中表示,他已授权其他国家“暂停 90 天”关税,同时在此期间向他们大幅降低至10% 的互惠关税,立即生效。他还指出,此前已有超过 75 个国家向美国提出谈判。

该消息一出,美股三大指数直线拉升,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超10%,创下 2008 年以来的最佳单日表现。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指出,特朗普一直计划在宣布针对数十个国家的全面关税计划几天后撤回该计划。贝森特在白宫告诉记者,这一直是特朗普的策略,试图把中国逼入不利境地。数日前,美股受到关税冲击下跌时,特朗普在回应股市崩盘中暗示自己是“故意”的,并喊话美国人民“挺住”。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此次发文前四个小时,其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现在是购买的好时机!”,随后便有了上文提到的关税变化和美股大涨。

针对美国关税变化,我国昨日刚刚对其进行强硬反制,包括对美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并将12家美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6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指出,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6.消息称特朗普放弃对英伟达H20芯片的打击

据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经改变了限制英伟达出口的计划。

报道指出,英伟达CEO黄仁勋上周出席了海湖庄园晚宴后,H20人工智能芯片将进入中国市场。据两位未获授权公开发言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海湖庄园晚宴之后,白宫改变了对 H20芯片的态度,暂停了进一步限制的计划。

两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国针对 H20 的出口管制计划已经酝酿了数月,最早将于本周实施。

但在英伟达向特朗普政府承诺对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进行新的投资之后,白宫改变了方针。

白宫和英伟达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据1月份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加强对英伟达为中国市场设计的 H20 芯片的销售限制。受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低成本 AI 模型需求旺盛的推动,H20 的订单量激增。


7.美银:苹果iPhone若转至美国生产成本恐暴增90%

根据美国银行(BofA)( BAC-US ) 的报告,苹果将iPhone 生产转移至美国是有可能的,但这样做会几乎使设备的制造成本翻倍,并且带来庞大的物流挑战。

美银分析师Wamsi Mohan 及其团队在周三(9 日) 向客户发送的报告中指出,若iPhone 在美国组装,光是人工成本就可能增加25%。尽管苹果能够在美国找到本地劳力来进行组装,但他们认为,大部分iPhone 所需的零件仍然会在中国生产并进口到美国。假设苹果需要为这些进口产品支付对等关税,长成本可能上涨90% 或更多。

该报告的估算出现在特朗普加大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打击之际。特朗普政府对来自多个国家的关税已经暂停90 天,但对中国的关税却增至125%。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84% 的报复性关税。

苹果股价受到此消息影响大幅上涨,单日涨幅超过10%,创下自2020 年7 月以来的最佳表现,截稿前上涨8.06%,每股暂报186.31 美元。然而,今年迄今苹果股价已经下跌23%,自4 月2 日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以来下跌了14%,市值蒸发4,790 亿美元。

Rosenblatt Securities 上周警告,关税可能会「摧毁」苹果股价。另一方面,Wedbush 的分析师Dan Ives 表示,长期看好科技股的他,已经调低了苹果的目标价,并指出若爆发贸易战,将对苹果公司造成「全面灾难」。与此同时,因为价格上涨的恐慌,许多人在上周末纷纷抢购iPhone。

对苹果而言,若要使iPhone 的最终组装搬迁到美国具有可行性,它需要对来自国外制造的零部件和子组件申请关税豁免。但Mohan 表示,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他进一步指出:「除非能够确定新关税政策的永久性,否则我们不认为苹果会将制造转移到美国。」Mohan 目前对苹果持「买进」(Buy) 评级,并设定每股250 美元的目标价,而目前苹果股价近190 美元。他还表示,苹果将继续多元化其供应链,并可能增加在印度等国家生产iPhone 的规模。(钜亨网)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美光#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美光G9 NAND技术重磅发布!旗舰手机性能再攀巅峰

  • 美光组建新“云存储业务部门”,聚焦AI数据中心/HBM芯片等

  • U.2仍是主流,但EDSFF为何被美光技术团队称为“下一代答案”?

  • 美光提高存储模组和固态硬碟价格,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待观望

  • 美光4月9日起对部分存储产品征收附加费,应对特朗普新关税

  • 看齐同行,三星考虑将内存芯片价格提高3%-5%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10.9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松山湖论坛 | 为旌海山VS859,“感知+计算+控制”高性能单芯片平台,赋能具身智能

    5小时前

  • BOE(京东方)携尖端首发新品亮相2025国际显示周 以创新技术定义行业绿色发展趋势

    6小时前

  • 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一审被判死缓

    7小时前

  • 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8小时前

  • 关税战下丰田汽车每小时损失约百万美元成汽车业最大输家

    10小时前

最新资讯
  • 鸿海董事长宣布:公司将进军AI ASIC芯片设计领域

    3小时前

  • AMD宣布60亿美元新股票回购计划 总额达100亿美元

    3小时前

  • OpenAI计划在阿联酋建数据中心 特朗普或宣布合作

    3小时前

  • 工业硅价格小幅下跌 供应稳定需求小幅增加

    3小时前

  • 松山湖论坛 | 为旌海山VS859,“感知+计算+控制”高性能单芯片平台,赋能具身智能

    5小时前

  • 产业观察:半导体新规“推美拦中”,美国如何绞杀中国AI生态

    5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