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华微2024年实现营收1.35亿元,今年Q1同比大增38.7%;
2.杰华特2024年营收、研发规模双创历史新高,车规产品进入放量新周期;
3.思必驰重启IPO!
4.东尼电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晶华微2024年实现营收1.35亿元,今年Q1同比大增38.7%
4月18日晚,晶华微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称,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484.57万元,同比增长6.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7.0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9.54%,剔除股份支付影响,本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9.14万元,同比减亏83.08%。
据披露,营收增长,主要系尽管受国内半导体行业竞争加剧影响,产品单价有所调整,但公司积极开拓业务,加大推广力度,针对不同应用领域采取不同市场应对策略,全年单季度销售业绩持续环比增长,芯片销售数量同比增长15.34%,带动公司营收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晶华微年内同步大幅减亏,主要系公司加速消化积压存货,提升整体营运能力,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2,149.62万元。
报告期内,晶华微始终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应用,深耕带有高精度ADC的信号处理SoC芯片技术,面向医疗健康、压力测量、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感知等下游终端应用市场,整合算法及应用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
医疗健康SoC芯片方面,2024年晶华微重点推出了带HCT功能的血糖仪专用芯片。该芯片是专为带HCT功能的血糖仪产品而设计的SoC器件,血糖测量精度满足ISO15197:2013规范。公司迅速且有效地拓展了该专用芯片的销售渠道,并成功渗透至多个知名品牌客户中。
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方面,2024年度,晶华微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产品销售数量同比增长41.36%,收入同比增长26.11%,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54.40%。晶华微同时大力推广新一代变送器单芯片解决方案,该芯片深度聚焦于客户产品应用的核心痛点及系统技术的最新演进趋势,具有高精度、可编程、高可靠的技术特点,且公司提供端到端一站式解决方案,以创新性设计方案匹配不同客户的定制应用需求,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大客户突破并已批量生产。
智能感知SoC芯片方面,晶华微加快研发设计新一代的数字PIR传感器专用芯片项目,较原有产品更具高性价比,也更匹配客户使用需求,可应用于照明控制、马达和电磁控制、防盗报警等领域。
需指出的是,2024年已成为晶华微研发推进与新品推出的重要节点,其中于Q3重磅推出内置均衡功能并且保护齐全的多串电池监控芯片,分别为支持6-10串电池组的SDM9110,以及支持10-17串电池组的SDM9117。
晶华微同步开展多个项目的设计和研发。比如在医疗健康领域,带有高精度ADC及8051MCU的高性价比智慧健康测量SoC芯片等项目正在开展流片及验证工作,带语音解码的血压计专用SoC芯片已安排流片等;在工业控制领域,工业传感器高精度低功耗测量AFE芯片项目即将安排流片等。
晶华微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于2025年推出多个新产品,以打造多方位、高品质的BMS芯片产品矩阵。
从4月25日晚披露的2025年Q1业绩报告看,晶华微Q1研发费用为2,228.61万元,同比增长40.22%,其中研发材料费同比增长527.95%,一季度已完成流片的项目有带语音解码的血压计专用SoC芯片、工业传感器高精度低功耗测量AFE芯片、高性价比数字PIR传感器专用芯片、40V高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芯片及多个锂电池保护芯片项目等,目前均已于测试验证中,并将在本年度内陆续量产,此外,智芯微的高性能触控显示智能控制芯片也已于一季度完成流片并验证成功,将于二季度推出量产样品。
业绩方面,继续延续2024年的增长趋势,该季度晶华微营收为3704.04万元,同比增长38.7%;盈利能力也同步获得提升,Q1整体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4.32%,其中晶华微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0.75%,智芯微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4.03%,较2024年度均略有提升。
2.杰华特2024年营收、研发规模双创历史新高,车规产品进入放量新周期
4月21日,杰华特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在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承压背景下,杰华特仍于2024年实现产品出货同比大幅增长,营收创下公司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杰华特年内继续加大创新投入,研发费用率再创新高的同时,创新成果纷纷落地,为新周期下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营收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模拟芯片市场面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承压的不利局面。在此背景下,杰华特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进行创新的产品设计,并积极拓展市场,有效的提升了在新能源、计算、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报告期末,杰华特在模拟芯片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已涵盖40多条子产品线,在售产品型号近2,200款,较2023年年底增加近400个。
其中,多款新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带动杰华特年内集成电路销量达57.84亿颗,同比增幅达34.99%,创下历史新高,叠加产品竞争力的稳步增强,以及消费类市场的回暖,使得杰华特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驱动其年内营收创下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24年,杰华特营收为16.79亿元,同比大增29.46%,综合毛利率为27.3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国内市场实现营收14.36亿元,同比增长28.75%,境外市场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32.5%。
据披露,受益年内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带动电源管理芯片需求增长,杰华特该品类2024年实现营收16.46亿元,同比增长28.84%,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计算领域(如服务器、PC等)市场需求稳健,也推动公司多相控制器、DrMOS等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
创新投入规模空前
2024年杰华特在研发投入、市场开拓、供应链体系优化、质量管理以及精细化管控等多方面加大了资源投入,其中,年内研发投入6.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6.89%,较上年同期增长24.02%。截至2024年末,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2.5%至776人,
回顾过去,杰华特2021年-2023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99亿元、3.05亿元、4.99亿元,加上2024年的6.19亿元,始终呈持续增长趋势,并构建了庞大的专利护城河。截至2024年末,杰华特及控股子公司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361项,其中发明专利980项;已获得有效国内外专利641项,其中发明专利412项。
2024年,杰华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前沿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不仅巩固了现有技术优势,更着眼于长远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在新能源领域,杰华特推出了基于自有工艺的超高压面向太阳能应用的PM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芯片,具有系统级时序管理功能,集成度高、易于使用,已通过客户的测试。
在网通和安防领域,杰华特推出了多款PoE以太网供电芯片,包括高集成4路PSE供电芯片、高性价比8路PSE供电芯片、13WPD受电端协议和功率全集成芯片,部分产品已在多家头部客户通过测试并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在汽车电子领域,杰华特推出了多款汽车应用的高低边驱动芯片和车灯驱动芯片,已经进入客户设计阶段,推出了新一代车规DrMOS并实现量产,杰华特推出了多款USB车充和协议芯片,部分型号已经开始收获订单,获得了客户的认可;杰华特在报告期内基本完成了汽车LDO的布局,能够提供完整的LDO产品组合。
在计算领域,杰华特推出了符合inte1.VR14的12相控制器、inte1.IMVP9.3的9相控制器等多款多相控制器和DrMOS大电流产品,获得了计算行业客户的高度好评,推出了多款业界领先水平功率管集成产品,包括18V/25A、18V/50A等,具有导通功耗小、启动电流能力大、恶劣情况下保护性能强等优点,获得了计算领域客户的广泛认可。
车规业务开启放量周期
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快速从传统的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向新兴的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挺进。
其中,汽车行业在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推动下,模拟芯片已成为汽车电子中连接物理和数字领域的桥梁,为传统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组件提供动力,同时实现多屏驾驶舱和自主传感器处理等智能功能。在高压架构和先进功能迭代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增长最快、最具创新性的模拟芯片细分市场,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增长。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巨变:内燃机汽车销量从2020年的2,390万辆降至2024年的1,820万辆,而同期电动车销量则从140万辆激增至1,28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5.1%。至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规模已连续10年位居行业第一,为国内的模拟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满足汽车行业的广泛需求,杰华特自2022年起,持续推出多款重磅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包括DC/DC、LDO、高低边开关、电机驱动、车灯驱动、PMU、电池管理等。至2024年上半年,杰华特DC/DC和LDO已基本实现全产品覆盖,并陆续导入知名车厂或一级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较好地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对车规模拟芯片的需求。
为进一步拓展产品品类和上下游协同,杰华特于2024年收购了艾芯泽、无锡宜欣公司、杰华特(湖州)公司。其中,艾芯泽专注于车载SerDes芯片的研发,其产品线将有效补强公司在车载高速数据传输领域的技术布局;无锡宜欣公司已成功通过国际车规级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的全面认证,标志着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质量管理能力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杰华特(湖州)公司也完成多款面相电动汽车电控及充电基础设施等战略领域的功率模块产品的量产。
杰华特分析认为,通过优势资源整合,为公司在汽车电子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和技术支持,可助力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3.思必驰重启IPO!
近日,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已获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早在2022年7月15日,思必驰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但未通过上市委会议,于2023年5月被终止审核,终止原因为公司的信息披露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 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此次是思必驰二次冲刺A股IPO。不过,在今年年初,思必驰刚完成五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思必驰宣称将围绕“云+芯”战略,持续加速垂域大模型(DFM-2)与全链路对话技术在汽车、IoT等智能终端领域及会议办公、金融等行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思必驰聚焦语言计算领域,是一家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拥有全链路的智能语音语言技术,致力于为场景化智能终端和垂直行业领域的企业提供“云+芯”一体化服务,为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数字政企等物联网终端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交通物流、地产酒店、政务民生、医疗健康等行业场景打造了多样化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加速全链路语音语言技术的产业赋能落地。
作为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思必驰具有源头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能力。截至2024年年底,思必驰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已授权知识产权1597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33项,参与了71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获得23项国家级的产品认证。
4.东尼电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4月25日,东尼电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东尼电子(603595.SH)于2025年4月25日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东尼电子表示,目前公司日常经营秩序正常,各项业务活动有序开展。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东尼电子本次被立案调查或与公司此前收到的两份警示函内容有关。一是公司碳化硅产品相关重大合同进展及履行情况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二是公司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部分内容存在会计核算错误并进行更正。东尼电子已三次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警示函,均涉及信息披露违规问题。
东尼电子表示,目前该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不大。截至4月25日收盘,东尼电子股价报17.90元/股,总市值达41.61亿元。作为一家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东尼电子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新材料五大领域。
东尼电子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信息披露,以维护公司及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