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深耕细作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已经成为领航全球、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一极”。在未来电动化、智能化新场景趋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不再是跟随战略,而是并跑甚至领跑,在新场景下可自主定义应用和产品。
所谓“产业发展,标准先行”,芯片是新能源汽车新场景落地的基石,但目前汽车芯片标准仍以国外AEC-Q100和ISO26262为主。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表示,车规级芯片作为汽车产业核心关键零部件,决定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走向。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市场决定场景、场景决定产品、产品决定最后方案,中国要在新能源汽车三化场景下自主定义场景和产品,一定要诞生自有标准,并引领国际,才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
着眼于此,近日国创中心与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双方联合筹建的“汽车SoC芯片前瞻验证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为打造国内自主、引领国际的汽车芯片标准迈出了坚实一步。
自主标准应领先并兼容国际
作为国内实现7nm车规级芯片量产的厂商,芯擎科技已将性能强劲、对标国外的“龍鹰一号”规模化搭载于多款车型,可谓是汽车高端芯片领域的生力军。
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认为,国产汽车芯片不能只着眼于国产替代,要与高端产品对标才能激发创新力和引领力,提升芯片的真正水平。目前汽车芯片验证标准以国外为主,但长远来看,国内一定要诞生自己的标准。而标准需要有芯片厂商配合尤其是开发高端芯片的厂商协作,因他们对芯片的算力、可靠性、安全等有全面的认知和洞悉。芯擎科技期望与国创中心强强联手,制定出一套符合市场需求和趋势的汽车标准。
“凭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和产能优势,国内将在新能源汽车格局扮演中坚力量,加之国内车企纷纷加大出海力度,以往是采用国外的技术标准拓展海外市场,现在则应着力将国内的技术推向国际。因而,国内的汽车芯片验证标准不仅需要立足于国内,同时要满足国际的要求,制定领先并兼容国际市场的测试和安全标准,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汪凯进一步表示。
对此国创中心首席专家雷黎丽也介绍,AEC-Q100和ISO26262都是国外根据特定的需求制定的。如可靠性,AEC-Q100以每天开车2小时来进行评估制定,但如今汽车每天运行时长可能达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多,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升。
原诚寅也强调,“国创中心将在车规级芯片的标准研究、测试评价和产品认证等方面,赋能芯擎科技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和应用落地,双方合力将使国产高端车规级芯片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悉,合作双方将依托国创中心在芯片可靠性评测、功能安全和应用评测等方面的实力,以及芯擎科技在车规级芯片设计和研发领域的核心技术,在车规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将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需求对接、应用落地、产业推广、标准研究和生态建设,将国产高端车规级芯片推向更广阔的空间。
自主标准在加快推进
诚然,标准体系的打造需要深入产业洞察需求稳扎稳打,更需要全产业链协力。
雷黎丽对集微网记者提到,在技术层面,车规芯片标准体系已推出征求意见稿,关键是如何将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EMC、信息安全等等一系列应用场景的应用属性,映射到器件端、芯片端。由于芯片种类众多,涉及控制、计算、通信、模拟等十大类,需要打造一个矩阵式标准体系的架构,涵盖从芯片端、器件端到应用端整个链条,这一标准体系才有充分性、有效性,形成抗衡力,才能走向国际。
由于标准贯穿于产业链上下游,“因此,标准体系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包括芯片设计、制造、整车厂商以及测评机构、研究机构,在每一个标准矩阵当中参与制定,发挥作用。”雷黎丽进一步指出。
对于标准的发布节点,雷黎丽提及,先是团标,接着是行标,最后是国标,目前从整个标准体系来讲团标进展非常迅速,后续会加快联合推进。
据原诚寅介绍,国创中心已联合了全产业链上下游60多家企业和行业组织、测试机构,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推出了标准体系指南。在标准体系指南的指导下,已发布了近30项的标准,还有10项在研,还将持续加快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共建汽车SoC芯片前瞻验证联合实验室,国创中心和芯挚科技还将在芯片全生命周期的测试和验证、算子、工具链和编译器等基础研发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国创中心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优势,以及芯擎科技高算力车规级芯片自主研发经验,加快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车规级芯片在整车厂和一级零部件商的应用落地,以及高端车规级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
“中国已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同时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国产车规级芯片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未来希望国内芯片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产品定义中,开发领先的产品,打造一体化的场景化方案并走向国际,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重塑中国芯力量。”原诚寅对未来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