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杨玉超教授团队在物理不可克隆存内计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小鹏汽车1月交付新车3.04万辆,MONA M03超1.5万辆
3.埃安1月交付新车1.44万辆,埃安UT将于2月底上市
1.北京大学杨玉超教授团队在物理不可克隆存内计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杨玉超教授课题组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hysical Unclonable In-Memory Computing for Simultaneous Protecting Private Data and Deep Learning Model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次实现了片上集成的物理不可克隆存内计算,并提出针对边缘端存内计算神经网络加速计算的新型编码方案,能够在低硬件开销下实现对神经网络的输入、权重和结构信息的保护。
基于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 (RRAM) 的存内计算 (CIM) 已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发展潜力的技术,可用于加速边缘设备上的神经网络。 存内计算可以直接在存储器中执行乘法累加操作,从而显著减少频繁的数据传输并提高能效。然而,由于RRAM 的非易失性特性,使用者可以在计算过程中从存内计算内核中提取存储的神经网络权重。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是一种利用每个实体的固有随机性为每个实体提供唯一信息的器件。过去的工作曾提出,PUF能够用于保护神经网络的知识产权,但是其硬件开销仍然较高。目前仍缺乏有效实施PUF和存内计算核心集成的方法,以提供有保护且高效的人工智能推理。
为了应对这些重要问题,杨玉超教授团队提出了“RePACK”(重新打包)技术,这是一种基于RRAM的存内计算的三重数据保护方案,可保护神经网络的输入、权重和结构信息。RePACK 采用新颖的二分排序编码方案,通过完全片上物理不可克隆功能重整数据。实验结果表明,RePACK 在 128 列忆阻器存内计算内核的复原复杂性增加到 5.77×1075 的有效性,而不会增加额外的时钟周期。
图1 RePACK系统架构图,其中PUF阵列通过RePACK机制直接作用于存内计算阵列
研究团队基于实际流片的RRAM阵列实现了具有高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片上PUF,并演示了物理不可克隆存内计算。本研究中的 1T1R PUF 在108个读取周期后达到 <6.7810-6 位误码率 (BER)(144K 位零误差),在压力测试中表现出高稳定性。生成的 PUF 响应成功通过 NIST 测试。全面的可靠性测试证明了 PUF 在不同 VDD、重复读取、保持特性、可变温度和长时间烘烤下的稳定性。
图2 RRAM阵列构建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过程,编程方法采用了“两步编程”策略
研究团队进一步在 40nm 多核RRAM存内计算阵列上实现和评估了基于 RePACK 的计算系统。这项工作代表了为边缘计算和分布式学习开发稳健、高效且保护知识产权的神经网络加速器的重要一步。它可以作为在联邦学习或其他分布式学习系统中开发边缘设备的硬件基础设施。通过在保持计算效率的同时帮助保护知识产权,RePACK 为重视隐私保护的实际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图3实际部署展示出良好的效果
相关成果以“Physical Unclonable In-Memory Computing for Simultaneous Protecting Private Data and Deep Learning Models”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岳文硕为第一作者,燕博南助理教授、杨玉超教授与河北大学闫小兵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11计划、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项目的资助。
2.小鹏汽车1月交付新车3.04万辆,MONA M03超1.5万辆
2月1日,小鹏汽车发文称,1月共交付新车30,350辆,同比增长268%,喜迎交付量开门红。小鹏汽车已连续 3 个月交付量破30,000辆,小鹏MONA M03连续2个月交付超15,000辆,小鹏P7+上市2个月,累计交付迅速突破20,000辆。
1月,小鹏MONA M03交付量超过15,000辆,连续5个月交付量超10,000辆,累计交付超60,000辆新车,从交付量突破50,000辆到60,000辆仅用时15天,持续刷新新势力纯电交付纪录。春节前,小鹏MONA M03已实现月产能节拍爬坡达到2万辆的目标。
1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7%。当月,小鹏AI天玑XOS 5.5.0开启全量推送,为用户带来“车位到车位”、全球首发的教练车识别与绕行等全新功能。
1月,小鹏X9右舵版在新加坡车展全球首发亮相。当月,小鹏汽车还进入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芬兰市场,集科技与美学于一身的智能电动车重磅登场。
1月,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将相互开放其专有的超快充网络,并合力为客户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网络。通过本次战略合作,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为客户提供一个拥有20,000多充电终端、覆盖中国420个城市的超快充网络。
1月,小鹏充电和bp pulse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MOU),本次合作旨在相互开放充电网络,双方客户都能接入广泛分布在中国420个城市、30,000多枪的充电网络,联手打造中国核心城市圈最优质的充电网络之一。双方还将探索在光储充、补能网络、电力需求侧响应、营销推广等更大范围、更多模式的深度合作。
1月,小鹏自营充电网络突破2,050站,与此同时小鹏充电桩突破1万枪。2025年,小鹏汽车预计新增1,000+座超快充站,还将逐步拓展海外充电布局。
3.埃安1月交付新车1.44万辆,埃安UT将于2月底上市
2月1日,广汽埃安发文称,1月全球销量为14393辆,A级颜霸埃安UT鹦鹉龙新车到店,全面开启深度品鉴,并将于2月底上市。
广汽埃安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是广汽集团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核心载体。广汽埃安成立以来,坚持“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建成了国内首家新能源纯电专属工厂。
经过五年发展,广汽埃安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拥有两个工厂、40万辆/年产能。其中一期产能20万辆/年,占地703亩,总投资47亿元。工厂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将智能制造与广汽生产方式深度融合,是集数字化、智能化和能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工厂。
面向未来,广汽埃安将聚焦EV+ICV技术路线,围绕研发、产业链、智造与质量、营销服务与组织文化五大领域,全面提升品牌价值,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