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上午,中芯国际就第四季度财务报告举行业绩说明会。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会上表示,2024 年半导体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设计公司库存大致恢复到健康水位,主要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切换的速度较快,公司四季度销售收入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加快了整体产能扩充的节奏,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完备性。
销售单价提升,年均产能利用率达85.6%
从2024年整年的财务数据来看,中芯国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24 年公司销售收入为 8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创历史新高。毛利率为 18.0%,因折旧上升等原因,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晶圆收入按尺寸划分,十二英寸和八英寸收入均有增长,占比分别为77%和23%,其中,十二英寸收入同比增长35%,主要得益于产能规模的扩大和新增产能能够较快地完成验证并投入生产;按照应用划分,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占比分别为28%,16%,38%,10%和8%。
从各产品平台来看,中芯国际在模拟、图像传感器、显示驱动等优势平台收入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并紧密对接客户需求,新推出了众多的功率分立器件平台,在手机、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实现量产并贡献收入。
赵海军表示,受益于本地化制造需求催化带来产业链的重新组合、客户市场份额的提升以及国家刺激消费政策带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34%。
于晶圆代工行业来说,第四季度是传统淡季,部分客户可能会综合审视年度计划,降低部分需求。但是中芯国际第四季度新增2.8万片12英寸产能,产品组合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平均销售单价环比上升6%,大致抵消了出货下降对收入的影响,当季收入超22亿美元,环比增长1.7%。
综合来看,中芯国际2024年资本开支为73.3亿美元,年底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为94.8万片,出货总量超过800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85.6%。
补库意愿强劲,一季度淡季不淡
同时,中芯国际在会上给出了今年一季度业绩指引:销售收入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之间,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2025年全年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
对于业绩的增长趋势,赵海军表示,目前整体来看,客户产品库存相对健康,且近期的两个现象值得注意: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切换的进程从验证阶段进入到了起量阶段,部分产品正式量产;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红利的带动下,客户补库存意愿较高,消费、互联、手机等补单、急单较多。
对于车规产品,赵海军补充,公司拟与终端整机厂合作,欲将未来汽车类产品销售额占比提升至10%。据悉。中芯国际已经把现有部分产品平台向汽车产品进行验证,并规划在三年时间内升级平台、逐步上量,届时对应产能将满足国内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
此外,地缘政治给行业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客户的产能外迁,为了稳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对冲市场风险,将部分原本下半年的产品提前到上半年出货,使得中芯国际这部分客户收入占比有所上升。同时,中国推动半导体供应本地化的举措,也增加了中芯国际的订单并改善了价格,为公司带来了增量需求。
所以对于中芯国际来说,一季度整体淡季不淡。
然而,为了努力把握日益增长的在地制造需求,中芯国际持续高投入,推动了公司收入规模的快速成长,这给毛利率带来很高的折旧压力,预计2025年折旧年增两成左右。除了折旧,毛利率还受到定价、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
赵海军声称,公司会始终以持续盈利为目标,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对抗折旧,丰富产品组合来对抗周期。
2024年以来,不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市场都有新的影响变量,由此传导到产业链各领域的需求也较年初发生了变动。面对同质化竞争使得结构性过剩情况下,中芯通过打造领先技术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绑定客户,站在未来的角度安排今天的布局,通过增加新产品来对抗价格压力,拥抱直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