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芯联集成(688469.SH)凭借四大业务的协同突破,实现了高速增长,持续展现出强劲的业绩表现。
2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预计公司营业总收入约65.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2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达27.80%;预计归母净利润约-9.68亿元,同比减亏幅度约50.57%,全年毛利率转正约1.07%;预计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约21.41亿元,同比增长约131.40%。
公司通过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深度布局,以及“市场+技术”双轮驱动战略,展现出穿越半导体周期的韧性。
核心业务表现:车载、消费电子领跑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构建汽车、消费、工控、AI四大业务增长引擎,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核心驱动力,2024年公司车载业务收入约32.53亿元,同比增长约41.02%。
公司可为整车提供约70%的汽车芯片数量,配套的汽车芯片以功率芯片及模组、传感类为主,提供数字、模拟、功率器件完整代工方案。
公司与比亚迪、蔚来等头部车企形成战略合作,赋能中国新能源汽车终端技术创新与引领性发展。
同时,公司2024年消费领域收入约19.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66.03%。
在高端消费领域,公司布局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提供麦克风、惯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镜、滤波器、VCSEL 等完整的代工平台,成为国内MEMS传感器代工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工控领域,公司在风光储和超高压市场也多处开花。
在风光储充氢新能源领域,公司120 KW 和150 KW 光伏逆变模块产品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125KW、220KW和MW级功率模块在储能客户端开始批量生产。
比如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代表案例,应用于高压输配电的4500V IGBT 成功挂网应用一年以上,已实现量产,标志着公司在该领域已实现重要技术和市场突破。
在2025年公司首次对外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管理层明确将AI列为第四大核心市场。此次业绩快报中,公司也进一步将布局AI领域作为公司下一个五年增长锚点。
AI业务:战略地位升级,技术平台量产逐步落地
在AI领域,公司加强AI新兴应用领域的研发和工艺平台开发,为AI服务器电源、数据中心、机器人、智能驾驶相关产品等提供完善的代工服务。
2024年,公司以上多种技术平台已有明显进展:
在AI服务器电源管理芯片上实现了180nm工艺技术的规模量产;应用于电源管理的MOSFET芯片也已实现量产。
继获得重大项目定点后,应用于数据中心的55nm BCD 20V集成DrMOS完成了客户产品验证。
同时,公司在机器人及AI消费电子应用领域实现了MEMS传感器及功率类芯片代工产品的成功量产,以硅麦为代表的MEMS代工平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智能驾驶市场的普及化也进一步驱动车载MEMS需求增长,公司已与国内重点客户深度合作,面向传感器及激光雷达领域的相关技术产品实现量产。
经营质量改善:减亏超预期,毛利率转正释放盈利信号
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变革,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跨越周期,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规模效应显现,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继续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年度毛利率首次转正至1.07%,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超50%。
全球AI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公司将继续深化AI领域的开发,并依托在功率半导体、模拟IC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完善业务布局,全力打造公司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得益于汽车、消费等四大业务的持续高效发展,公司业绩将不断增长,毛利率有望稳步提升,净利润也将取得明显突破。
芯联集成董事长、总经理赵奇表示,“争取在2026年实现全面的、有厚度的盈利转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