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头条】AMD: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将导致2025年收入损失15亿美元

作者: 爱集微 05-08 07:18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AMD#
4821

1.AMD: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将导致2025年收入损失15亿美元

2.诺思 “零温漂” 滤波器: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知识产权护航行业未来

3.传台积电要求供应商将裸晶圆降价30% 以应对新台币升值冲击

4.全球半导体进出口(1-3月):日本设备出口增长14.1%,韩国集成电路出口增加1.6%

5.AI芯片创企SambaNova裁员15%,战略重心从训练转向推理

6.美国特朗普政府拟取消并修改拜登发布的AI出口限制

7.苹果副总裁惊人预言:iPhone会消失 十年后被AI干掉

8.特朗普暗示美国可能放松对部分海湾国家的芯片出口限制


1.AMD: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将导致2025年收入损失15亿美元

AMD周二(5月6日)表示,由于美国对芯片实施的新限制措施,该公司预计今年将损失15亿美元的收入。根据新规定,AMD需要获得许可证才能向中国出口先进的人工智能处理器。

尽管面临这一挑战,AMD仍发布了超出华尔街预期的第二季度收入预测,分析师将此归因于客户在关税实施前增加芯片采购。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在周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限制措施的大部分影响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显现。尽管面临新的管控,苏姿丰仍预计公司数据中心业务的AI芯片收入今年将实现“强劲的两位数增长”。

“这当然是一个阻力,但考虑到我们正在进行的所有其他业务,我们认为这个影响是可控的。”她说。

今年4月,AMD曾表示将因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新关税记录8亿美元的费用。周二,公司预测调整后的毛利率为43%,这比不包括该费用的毛利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中国约占AMD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出口管控的影响将使华尔街预测的310.3亿美元收入减少近5%。AMD财务总监Jean Hu在业绩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2025年15亿美元的收入损失是由于4月份的新一轮出口管控所致。

AMD预计第二季度收入约为74亿美元,上下浮动3亿美元,而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为72.5亿美元。今年2月,AMD不再提供AI芯片的具体销售预测,但苏姿丰曾表示,AMD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实现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

与AMD类似,英伟达也警告华尔街,现在需要获得对中国的出口许可证,英伟达因此面临55亿美元的费用。

2.诺思 “零温漂” 滤波器: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知识产权护航行业未来

当前,卫星通信、北斗导航以及5G/6G、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于高精度、高稳定性滤波器等核心元器件自主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在高精度通信与导航系统中,温度变化引发的性能波动一直是行业难题,滤波器的关键性能指标“温漂”,成为制约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瓶颈。

近年来,以诺思为代表的国内滤波器厂商凭借颠覆式创新,实现 “零温漂” 滤波器的技术突破与市场落地,标志着我国在高端通信关键核心元器件领域打破国际垄断,重新定义了高端通信滤波器的产业标准,也为北斗、卫通等战略新兴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撑。

“零温漂”:国产高端滤波器痛点

当前,全球滤波器市场呈现出快速成长的态势,特别是以BAW为代表的高性能滤波器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预计2027年中国BAW滤波器行业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633.24亿元。

高性能滤波器市场的高成长性,主要得益于如下几方面的需求的持续推动。

一是5G技术的普及和6G技术的研发,使得高频段通信成为主流。BAW等高性能滤波器因其具有高频特性、低插入损耗、高带外衰减和温度敏感性低等优势,能够满足5G及未来通信技术对信号质量和稳定性的严格要求,所以在5G基站和移动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卫星导航(北斗三代)、低轨卫星通信(星链)等产业的发展,对于高频段、高带宽的需求,也需要滤波器具有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三是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汽车中的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娱乐系统等都需要高性能滤波器来抑制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是国防军工领域,需要提高装备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工控设备对于电磁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

温度漂移(温漂)是滤波器的重要性能参数,如果温漂系数过大,中心频率就可能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明显偏移,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以卫星通信系统为例,卫星在太空中会经历极端的温度变化,温漂系数过大,可能会使卫星通信链路出现中断或信号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

因此,“零温漂”成为衡量高性能滤波器的关键指标。但由于其对滤波器的材料、温度补偿结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精度等方面要求的技术门槛较高,传统方案很难解决引入温度补偿后的高滚降、高临带抑制的性能要求,该领域市场一直被博通、Qorvo海外厂商等把持,国产替代亟须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破局:三大核心壁垒构建护城河

凭借多年来在滤波器领域的深耕,国内滤波器企业诺思以颠覆性技术,率先实现“零温漂”产品的“破局”。

相较于常规BAW滤波器温漂系数约为-25ppm/℃,诺思产品通过创新的温度补偿结构设计,将温漂系数近乎归零(基本接近 0ppm/℃),较传统产品提升一个数量级。这一突破彻底解决了系统在极端温度环境下频率漂移所带来的性能衰减问题,保障北斗定位精度在±2.5米以内、卫星通信误码率降低90%以上。面对极地科考,航天发射等极寒、高温等严苛场景,都能保持稳定高效运行。

在高性能滤波器的研发创新方面,诺思有着深厚积累,并围绕专利布局、产品迭代、生态构建筑起自主创新的壁垒和“护城河”。

在专利方面,诺思累计申请专利665项,数十项围绕 “零温漂” 技术,涵盖复合结构设计(压电层 + 温度补偿层)、材料配比优化(如专利 CN101958696B)等核心工艺,实现全链条的专利布局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早在2013年,诺思就前瞻性地申请了 “温度补偿薄膜体波谐振器及加工方法” 专利(公开号 CN101958696B)。针对传统谐振器温度补偿与高机电耦合系数难以兼顾的行业痛点,该专利通过创新的复合结构设计,在压电层上精准设置温度补偿层,并优化材料配比与厚度参数,实现了温度补偿与高Kt值的完美平衡。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推动行业进入高性能滤波器的新时代。

在产品方面,诺思持续迭代升级“零温漂”产品矩阵。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彰显出技术创新的强大力量。

2018年,诺思推出适配北斗二代系统的S频段RSFK2492F009C1(高滚降特性), 首次实现 “零温漂” 与高滚降特性的结合,为北斗系统提供高精度滤波解决方案;同年6月,诺思携多款 “零温漂” 产品亮相北斗年会,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2023年,针对北斗三代系统更高要求,诺思成功研发三代系统专用的RSFK2492F016B1滤波器,通过优化温度补偿结构,将带宽提升(30%)至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3月,围绕北斗产业链,诺思发布北斗二代和北斗三代全系列滤波芯片,实现对北斗产业链的深度绑定,为我国卫星导航事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除卫星导航领域外,凭借卓越的技术性能和稳定的产品质量,诺思 “零温漂” 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4G/5G无线通信、智能终端、卫星导航、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形成 “核心技术 + 消费级应用” 的多元化布局,也构建起从北斗到全场景覆盖的完善的产品矩阵。

此外,在可靠性权威认证方面,诺思产品通过元器件领域最高标准的宇航级认证,标志着产品在可靠性、稳定性方面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成为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唯一国产首选品牌。通过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构建“研发-制造-应用”闭环,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实现产业生态协同。

从智能手机的信号优化,到自动驾驶的精准定位;从卫星通信的稳定传输,到工业物联网的可靠连接,诺思产品以其出色的性能表现,赢得了众多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的高度认可,成为推动各领域技术升级的核心力量,也走出了一条国产高性能滤波器的逆袭之路。

思考:知识产权护航行业未来

行业看来,诺思在 “零温漂” 滤波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实践,具有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端通信核心元器件自主创新的突破,有力支撑了北斗、卫通等我国战略新兴领域产业,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其次,为我国射频滤波器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借鉴和创新思路,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打破海外企业的长期垄断,显著改变市场格局。

第三,对于诺思自身而言,“卡脖子”环节的关键突破,全场景的覆盖的产品矩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话语权以及市场份额拓展。在航天、车规级、工业等市场的持续挺进,也将推动诺思业绩营收增长以及盈利结构的优化。

透视诺思在高性能滤波器领域的成功实践,一条重要的方法论便是其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高度投入研发,对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由此积累的势能为实现颠覆式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集微网注意到,近期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侵权、仿冒产品,部分不法商家以“零温漂”核心技术概念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混淆视听,生产、销售侵权、仿冒产品,相关产品不仅技术参数与正品存在巨大差距,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系统故障甚至安全事故,不仅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更因质量管控缺失暗藏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滤波器作为通信、电力、新能源等领域的核心元器件,仿冒产品严重损害用户利益和企业的创新权益,扰乱和破坏了行业创新的环境和秩序、更对公共安全和市场秩序构成重大威胁。

良好的科技创新和知产保护环境是护航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今年是中国专利法实施四十周年,笔者也在此呼吁,一方面,相关行业企业,通过官方渠道采购产品,认准品牌标识与正规授权文件,以避免购买仿冒产品而导致损失。另一方面,希望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执法与司法保护力度,多方共同努力,推动国产滤波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3.传台积电要求供应商将裸晶圆降价30% 以应对新台币升值冲击

据报道,台积电近期已要求供应商提出成本下修计划,以应对新台币急剧升值带来的压力。据业界消息透露,台积电已扩大要求多家供应商提前提交新报价。

过去一个月内,新台币汇率经历了“急剧升值”,从兑美元约33元新台币迅速升值,一度触及29元价位新台币。市场分析预期,新台币每升值1%,企业营业利益率可能下降0.4个百分点。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台积电原本计划要求供应商在明年将裸晶圆(Raw wafer)价格至少降低30%。但在当前汇率压力急速上升的情况下,台积电已加快这一进程,要求供应商提前提交新的报价方案。

台积电此前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展望显示,合并营收预计介于284亿至292亿美元之间。若以新台币32.5元兑1美元的汇率计算,毛利率将介于57%至59%,营业利益率则在47%至49%之间。因此,新台币持续升值将对台积电第二季度营运构成显著压力。

对于汇率波动的影响,台积电官方回应表示,目前并未计划修正2025年第二季度与全年的业绩展望,但将持续谨慎关注汇率变化情况。

4.全球半导体进出口(1-3月):日本设备出口增长14.1%,韩国集成电路出口增加1.6%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全球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逐步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之一,集成电路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一直都处于高位。在如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和产业布局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集微网对中国及全球主要半导体进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半导体产业进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布《全球半导体进出口报告(2025)——第二期(2025年1-3月)》。

中国大陆半导体进出口情况

据集微咨询统计,2025年1-3月,中国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硅片进口额均同比有所上升,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有所下降,3月,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硅片进口额均环比有所上升。

1-3月,半导体器件进口金额61.3亿美元,同比上升2.6%;集成电路进口金额885.2亿美元,同比上升3.1%;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110.1亿美元,同比下降1.4%;半导体硅片进口金额6.1亿美元,同比上升7.0%。

3月,半导体器件进口金额24.7亿美元,环比上升33.7%,同比上升14.9%;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24.5亿美元,环比上升26.4%,同比上升3.6%;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41.3亿美元,环比上升53.3%,同比下降7.2%;半导体硅片进口金额 2.4亿美元,环比上升30.6%,同比上升12.9%。

2025年1-3月,中国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硅片出口额均同比下降,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出口额均同比上升,3月,半导体器件出口额环比下降,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硅片出口额均环比上升。

1-3月,中国半导体器件出口金额108.0亿美元,同比减少17.2%;集成电路出口金额40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半导体硅片出口金额6.4亿美元,同比减少32.4%。

3月,中国半导体器件出口金额43.4亿美元,环比减少53.8%,同比减少9.5%;集成电路出口金额158.1亿美元,环比增长28.6%,同比增长8.6%;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5.0亿美元,环比增长69.9%,同比增长33.4%;半导体硅片出口金额2.6亿美元,环比增长43.7%,同比减少24.6%。

从重点商品来看,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均同比增加,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出口额同比上升,一方面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电子产品需求回暖,成熟制程需求旺盛,同时拉动集成电路的需求;另一方面美国对华实行关税政策及技术限制促使国内厂商优先选择国产半导体设备。

1-3月,集成电路进口来源国家(地区)前五的是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日本,除韩国和日本外,其他国家(地区)进口额均同比上升。其中,中国台湾同比上升1.9%,韩国同比下滑0.8%,日本同比下滑1.3%;半导体设备进口来源国家(地区)前五的是日本、荷兰、新加坡、韩国和美国,除韩国外,进口额均同比下降。其中,日本同比下降7.8%,荷兰同比下降5.8%,韩国同比上升1.4%。

其他主要国家(地区)半导体进出口情况

2025年1-3月,日本半导体器件进口金额8.61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金额57.01亿美元,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22.31亿美元,半导体硅片进口金额3.26亿美元。3月,日本半导体器件进口金额2.84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金额21.05亿美元,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5.26亿美元,半导体硅片进口金额1.22亿美元。

2025年1-3月,日本半导体器件出口金额19.88亿美元,集成电路出口金额77.48亿美元,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79.00亿美元,半导体硅片出口金额10.99亿美元。3月,日本半导体器件出口金额7.40亿美元,集成电路出口金额28.20亿美元,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33.29亿美元,半导体硅片出口金额3.79亿美元。

2025年1-3月,韩国半导体器件进口金额11.90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金额149.78亿美元,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59.30亿美元,半导体硅片进口金额6.84亿美元。3月,韩国半导体器件进口金额4.41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金额53.06亿美元,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27.60亿美元,半导体硅片进口金额2.40亿美元。

2025年1-3月,韩国半导体器件出口金额8.36亿美元,集成电路出口金额268.40亿美元,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20.96亿美元,半导体硅片出口金额5.22亿美元。3月,韩国半导体器件出口金额2.83亿美元,集成电路出口金额104.57亿美元,半导体设备出口金额8.12亿美元,半导体硅片出口金额1.88亿美元。

目前,《全球半导体进出口报告(2025)——第二期(2025年1-3月)》已在爱集微官网与APP正式上线,欢迎登录爱集微官网、爱集微APP,首页点击“集微报告”栏目,即可进行订购。

5.AI芯片创企SambaNova裁员15%,战略重心从训练转向推理

资金雄厚的AI芯片初创公司之一SambaNova Systems宣布将裁员77人,约占其500名员工的15%。根据该公司向加州就业发展部提交的WARN通知,此次裁员发生在4月。

SambaNov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裁员是由于公司决定将重心从训练工作负载转向AI云服务提供商。

“SambaNova做出了一些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状况以及我们所看到的从模型训练到微调和推理的转变。”SambaNova公司发言人表示。

“我们已迅速转向专注于提供云优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大规模部署开源模型。为此,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裁掉约77名员工,并重新调整团队,以支持我们下一阶段的增长。”

SambaNova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其产品SambaNova Suite是一种可部署在本地或云端的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够基于主流基础模型训练自己的生成式AI模型。

该公司于2024年9月首次发布SambaNova Cloud。它使用该公司于2023年9月推出的SN40L AI芯片提供基于云端的AI推理服务,该芯片能够运行高达5万亿个参数的模型。SambaNova声称其芯片可以帮助公司在短短几天内建立并运行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LLM)。

该芯片采用台积电的5nm工艺制造,拥有分布在1040个内核中的1020亿个晶体管,运算速度高达638Teraflops。它还具有新颖的三层内存系统,旨在应对与AI工作负载相关的巨大数据流。

SambaNova转向推理领域证明,即使一家AI芯片初创公司能够提供与英伟达竞争的内存和网络能力,也不足以在训练市场上与这家巨头抗衡。如果一家初创公司想在训练领域挑战英伟达,他们需要提供令人瞩目的训练性能,从而克服英伟达在训练市场的惰性。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6.美国特朗普政府拟取消并修改拜登发布的AI出口限制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周三表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政府计划撤销和修改拜登时代限制复杂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的规定。

该法规旨在进一步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和技术的出口,瓜分世界,将先进的计算能力留在美国及其盟友手中,同时寻找更多方法阻止中国获取这些技术。

《人工智能扩散框架》于今年1月发布,当时距离前总统乔·拜登政府任期结束还有一周。“拜登的人工智能规则过于复杂,官僚主义严重,会阻碍美国的创新,”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将用一项更简单的规则取而代之,以释放美国的创新能力,并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

上周,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修改限制全球获取人工智能芯片的规定,包括可能取消将世界划分为多个层级以确定一个国家/地区可以获得多少先进半导体的规定。

据美国商务部发言人称,官员们“不喜欢这种分级制度”,并表示该规定“无法执行”。发言人尚未确定新规定的实施时间表。她表示,关于最佳行动方案的辩论仍在进行中。拜登的规定原定于5月15日生效。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可能最快在本周四宣布新決定。

拜登规则将世界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可获得无限量的芯片。第二等级约有120个国家,获得芯片数量受到限制。第三等级国家被禁止获得芯片。

但消息人士上周称,特朗普政府官员正在考虑放弃该规则中的分级准入方式,代之以政府间协议的全球许可制度。

7.苹果副总裁惊人预言:iPhone会消失 十年后被AI干掉

苹果高层罕见对外透露,iPhone的终点可能比外界预期更早到来。

苹果资深副总裁Eddy Cue周三(7日)在美国司法部针对Google发动的反垄断诉讼中作证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进化,十年后人们「可能不再需要iPhone」,这是苹果首次公开对自家主力产品未来的重大暗示。

Cue表示:「听起来或许很疯狂,但你十年后可能就不再需要iPhone。真正的竞争,来自于技术的转变。AI就是这样一个技术转折点,它正在为新进者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

此番言论不仅揭示苹果已正视AI对搜寻与使用者界面带来的颠覆,也侧面反映出科技产品生命周期终将结束的现实。

正如当年无所不在的iPod,最终并非败于竞争对手,而是苹果主动终结产线。

目前苹果与Google之间的搜寻引擎预设合作,每年为苹果带来约200亿美元营收。

然而随着美国司法部质疑此协议是否涉及垄断,苹果也被迫加快自研搜寻替代方案,其中人工智能被视为关键技术方向。

事实上,iPhone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子产品之一,已主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超过15年。

如今来自苹果高层的这项「十年倒数」预告,无疑为产业抛出震撼弹,暗示一场新世代设备与界面革命可能即将启动。

业界分析指出,苹果未来可能以AI驱动的Apple Car取代iPhone,其策略可能如同当年以iPhone取代iPod,苹果有望再度用创新颠覆自身,重塑全球消费科技格局。

苹果周三(7日)收低1.14%至每股196.25美元,今年迄今跌幅达19.52%。(来源: 钜亨网)

8.特朗普暗示美国可能放松对部分海湾国家的芯片出口限制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三表示,他将很快宣布美国是否放宽对部分海湾国家的微芯片出口限制。

“是的,我们可能会这么做,”特朗普说。“很快就会宣布。”

拜登政府对美国向中东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实施了严格管控。但特朗普已将改善与该地区一些国家的关系作为其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AMD#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30亿美元!AMD将ZT Systems服务器制造业务出售给Sanmina

  • AMD称台积电2nm工艺优于所有其他替代方案 并透露可能也采用三星的工艺

  • 传Sanmina Corp.正洽谈收购AMD旗下服务器装配工厂

  • AI基础设施公司TensorWave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由AMD等领投

  • 英伟达、AMD等将与沙特合作…中东AI商机喷发

  • AMD宣布60亿美元新股票回购计划 总额达100亿美元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11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BOE(京东方)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提前4个月设备搬入! 以行业新纪录加速全球OLED产业高端化跃迁

    8小时前

  • 和研科技全新智造基地落成乔迁&新品发布盛会

    9小时前

  • 微容科技解析高端MLCC如何让AI赋能迭代后机器人“纵享丝滑”

    9小时前

  • 鑫晟光电“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专利获授权

    9小时前

  • vivo“连接态非连续接收的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专利公布

    9小时前

最新资讯
  • Computex 2025:英特尔发布全新GPU,面向AI和工作站加速

    3小时前

  • 兆易创新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5小时前

  • 本田削减电动化投资 转向混动车型应对市场变化

    5小时前

  • 三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要点》

    5小时前

  • 沪硅产业70.4亿收购三公司股权 进一步进行管理整合

    5小时前

  • 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出货量约5.4亿片

    5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