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尔·盖茨直言英特尔已迷失方向,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处于落后;
2.联电1月营收198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4.2%;
3.代工大厂广达1月营收1425.6亿元新台币 年增95.5%;
4.韩国芯片公司Magnachip寻求再次出售 售价或暴跌至2.7亿美元;
5.斥资9亿美元 日企SG控股将收购中国台湾芯片运输公司Morrison;
6.供应持续过剩,预计上半年DRAM价格将下降10%
1.比尔·盖茨直言英特尔已迷失方向,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处于落后
作为P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英特尔和微软一直密切合作,前者开发PC硬件,后者提供PC软件及系统,“Wintel”通过合作长期占据PC市场主导地位。尽管取得了成功,但英特尔和微软都错过了200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的智能手机革命。不过,虽然微软已经成功复苏,但英特尔却举步维艰。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英特尔已经迷失方向,很难再复兴。
比尔·盖茨特别震惊的是,曾经以创新前沿而闻名的英特尔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都落后了。英伟达和高通等竞争对手在人工智能(AI)和智能手机处理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台积电在工艺技术方面则处于领先地位。这些问题,再加上现代半导体开发和生产的高成本,使英特尔陷入困境。现在,随着前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于去年12月离职,人们对该公司生存能力的担忧加剧。
比尔·盖茨表示:“我很震惊,英特尔基本上迷失了方向。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总是让英特尔保持最先进的水平。现在他们在芯片设计方面有点落后,在芯片制造方面也有点落后。我认为帕特·基辛格非常勇敢,他说:‘不,我要解决设计方面的问题,我要解决制造方面的问题。’我希望他能成功,为了他,为了美国,我希望英特尔能恢复过来,但目前看来,这对他们来说相当艰难。”
虽然英特尔和微软在15~18年前都错过了智能手机大趋势的开始,但两家公司都利用了2010年代中期云计算的兴起,这是另一个行业大趋势。然而,5G和AI大趋势的情况略有不同。英特尔固步自封,错过了整个AI时代的崛起,无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在对OpenAI及其他初创公司的投资方面,而微软成为AI领域的领导者之一。虽然英特尔销售5G基站芯片,但它并没有像其他市场参与者那样从5G转型中获益。
错过三个行业大趋势中的两个,并失去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导地位,英特尔将不得不找到复苏的办法。2024年,英特尔开始削减成本,解雇大约15000名员工。虽然英特尔很难破产,因为它拥有业内最好的半导体生产设施,并销售了大部分用于PC和数据中心的CPU,但该公司的下一任CEO将如何带领这家巨头前行仍有待观察。
2.联电1月营收198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4.2%
联电近日公布1月财报,营收198.07亿元新台币,较2024年12月增长4.4%,较2024年1月增长4.2%,仅次于2022年1月的204.73亿元新台币,为同期次高。
联电共同总经理王石在法说会上指出,今年可望迎来增长的一年,主要受AI服务器需求以及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产品中半导体含量增加所驱动。
联电预期今年首季晶圆出货量可望持平,美元平均产品单价将略微下滑4%~6%,再加上地震影响,毛利率可能低于30%,但可望维持25%以上。
在先前的法说会上,联电提到,22nm技术将推动2025年的增长,强化其晶圆代工的竞争优势。
联电指出,公司关键扩产项目正按计划进行,位于新加坡的第三期新厂将增强客户的供应链韧性;与美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12nm制程平台,满足客户在22nm以下制程升级的需求。
3.代工大厂广达1月营收1425.6亿元新台币 年增95.5%
2月8日,中国台湾代工大厂广达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1月营收1425.6亿元新台币,月增3%、年增95.5%,淡季不淡,且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据悉,广达目前已掌握谷歌、微软及亚马逊AWS三大CSP厂AI服务器订单,另外也拿到了不少英伟达GB200的订单。此前广达执行副总经理杨麒令表示,AI需求持续强劲,广达订单源源不断,目前持续扩产。
2024年11月,广达宣布为应对集团业务需求,决议对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纳许维尔的子公司QMN启动总金额高达2.3亿美元的现金增资案。市场推测,此次增资的主要目的可能是扩充旗下服务器产能。
据公开资料显示,广达分别在2021年及2022年,各自对田纳西州服务器产线,增资4200万美元和1亿美元。业内人事认为,广达是因欧美订单大增,才通过增资方式来扩充当地服务器的产能。而这次宣布增资,预计也是为了满足扩大的订单需求。
4.韩国芯片公司Magnachip寻求再次出售 售价或暴跌至2.7亿美元
知情人士近日表示,在美国阻止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公司收购韩国芯片制造商Magnachip Semiconductor四年后,该公司寻求再次出售。
消息人士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Magnachip已选择一家外国投资银行作为此次出售的顾问,并与包括韩国三星电子公司、LG电子公司、LX集团、斗山集团和DB HiTek Co.在内的潜在买家进行了谈判。
总部位于韩国的Magnachip在韩国的工厂生产显示驱动集成电路(DDIC)和汽车功率半导体。
消息人士称,该公司目前只寻求出售其全资子公司Magnachip Mixed-Signal Ltd.,如果买家愿意,也可以出售整个公司。
2021年,Magnachip与中国私募股权公司智路资本(Wise Road Capital Ltd.)签署了一项14亿美元的收购协议,但美国阻止了该交易。智路资本当时同意以每股29美元现金向Magnachip股东收购其普通股。
首尔投资银行业消息人士表示,由于全球显示器行业长期低迷,Magnachip的股价一直在下跌,预计最高售价仅达到4000亿韩元(2.743亿美元)。
截至1月31日,其市值仅为1.507亿美元,其股价收于4.05美元。
Magnachip 2023年销售额下降30.4%至3005亿韩元,净亏损594亿韩元,而2022年的利润为163亿韩元。
消息人士称,由于美国政府可能再次否决与中国公司的交易,Magnachip预计将在韩国公司和私募股权公司中寻找买家。
消息人士称,LX集团被视为最佳候选人,因为该集团希望通过将其代工子公司LX Semicon与Magnachip合并,实现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的规模经济。
5.斥资9亿美元 日企SG控股将收购中国台湾芯片运输公司Morrison
2月7日,日本运输公司佐川急便的母公司SG控股表示,将以9亿美元收购中国台湾半导体物流公司Morrison Express Worldwide,计划在 7 月份将其转变为全资子公司。
Morrison在芯片和电机的空运方面实力雄厚,该公司在亚洲、美国和欧洲等世界各地拥有90个站点。2024年,该公司创造了约10亿美元的收入。
SG控股总裁Hidekazu Matsumoto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开发印度、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市场,以加强我们在亚洲的地位,包括未来的基地整合。”据悉,SG控股一直在努力通过收购来加强国际物流业务,以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通过将收购Morrison,SG控股将能够签下运送半导体等高价值物品的新企业客户。该公司不仅寻求通过货运服务扩大航空运输,还寻求扩大第三方物流,在货运始发地和目的地为企业提供广泛的物流服务。
6.供应持续过剩,预计上半年DRAM价格将下降10%
在DRAM市场,由于信息技术(IT)产品需求疲软以及中国企业供应增加,预计价格下跌趋势将持续到今年下半年。尤其是服务器DRAM的价格下滑将较为明显,而去年该类产品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 2月7日称,预计个人电脑、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用DRAM的价格至少在今年第三季度前仍将持续下滑。具体来说,预计上半年降幅在10%左右,下半年降幅在5%左右。
由于去年半导体需求低迷以及供应过剩,旧款半导体价格下跌,今年不仅DDR4,而且最新产品DDR5的价格也在下跌。Omdia预测,64GB服务器DDR5的价格将从去年第四季度的270美元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48美元,第二季度将降至228美元。有观察认为该产品价格在第四季度可能跌至200美元出头。
中国厂商进入DDR5市场,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主要存储器公司也都在减少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因此预计整体DRAM市场必然会出现萎缩。
三星电子在上月底的业绩报告中表示,“对于移动设备和PC而言,客户的库存调整预计将持续到第一季度”,“对于服务器而言,由于GPU供应受限,部分数据中心客户的任务正在延迟,这导致内存需求被推迟”。
存储器业界高度关注下半年DRAM市场是否能反弹。预估至下半年价格仍将持续下滑,需求端库存调整时机与出货量回暖有望成为DRAM市场反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