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引领科技狂潮 产业链群雄逐鹿新战场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AI眼镜#
4043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眼镜作为重要的AI硬件落地载体,正逐渐成为科技巨头们竞相布局的新领域。无论是Meta、Looktech、Rokid、雷鸟创新等智能硬件企业,还是小米、苹果、字节跳动、腾讯等科技巨头,均已开始大力布局AI眼镜市场,以期在AI眼镜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业内认为,随着大模型能力的不断迭代增长和模型之间差异缩小,AI眼镜的成本曲线正在大幅下探,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的爆发元年,而供应链厂商正在蓄势谋局抢占新的蓝海市场。

‌AI眼镜有望迎来爆发元年

AI智能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分支,通过集成先进的AI算法与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升级。它不仅能够完成基础的耳机功能,如听音乐、接电话等,更能在特定场景下解放双手,实现智能识别、拍照摄影、语音互动以及实时翻译等多种便捷功能。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AI智能眼镜赛道正吸引着众多企业的密集涌入,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一方面,Snap、Meta、百度、Looktech、Rokid、雷鸟创新等企业都已发布了智能眼镜产品,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企业在AI眼镜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的反响和高度关注‌。

同时,华为、小米、三星、字节跳动、OPPO、vivo、腾讯等科技巨头也在密切关注并评估AI眼镜赛道的发展潜力,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意图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有数码博主爆料称,小米AI眼镜已获得入网许可。消息称,小米AI眼镜原定于2025年3月至4月发布,现计划提前至2月,与小米15 Ultra同台亮相。

从产品端来看,在CES 2025上,众多品牌厂商纷纷展示了其最新的智能眼镜产品,其中AR品牌厂商如‌雷鸟创新、李未可、Rokid‌等,以及VR品牌厂商‌大朋‌等,都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智能眼镜参展。这些产品不仅在设计上更加时尚轻便,而且在功能和性能上也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另外,消费电子厂商如‌康冠、仙瞬科技、雷神科技‌等也带来了各自的智能眼镜产品参展,进一步丰富了本次CES的智能眼镜品类,不仅展示了AI智能眼镜市场的蓬勃发展,也预示着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洛图科技预计,可拍摄AI眼镜将是智能眼镜的风向。这类眼镜在海外已流行一段时间,在短视频、户外运动场景得到应用,但在中国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小度AI眼镜、Rokid glasses、INMO Air3、雷鸟创新V3等进入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可拍摄智能眼镜的销售将开始起量。

各大玩家加速入局,预示着行业AI眼镜即将爆发。中信建投证券认为,随着大模型能力不断迭代升级,各模型间差异逐渐缩小,Meta、字节、小米等行业巨头纷纷大力布局端侧AI,抢占AIAgent入口。2024年潜在的端侧AI爆品出现,AI眼镜成本曲线大幅下探,2025年有望成为其爆发元年。‌

据Wellsenn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将达到200万副,2025年全球出货量进一步攀升至400万副。预计2030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将增长至8000万副,2023-20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34%。这一预测数据不仅表明了AI眼镜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AI眼镜将成为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链厂商正加速布局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AI眼镜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这些公司不仅涵盖了光学、显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领域,还包括了代工、整机制造等多个环节,为AI眼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AI眼镜产业链中,SoC芯片和结构件是成本占比最高的两个领域,分别占据总成本的34%和11%。其中,涉及SoC芯片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恒玄科技、中科蓝讯、亿通科技、星宸科技、富瀚微、安凯微、瑞芯微等。这些公司纷纷在互动易上透露了其在AI眼镜领域的布局和进展。

恒玄科技作为智能音频SoC龙头,已广泛应用于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终端产品,并计划在未来继续深耕可穿戴领域,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芯片方案。中科蓝讯的蓝牙音频芯片已应用于MINISO名创优品智能音乐眼镜和WITGOER智国者S03智能音频眼镜。亿通科技自研的黄山3智能可穿戴设备SoC芯片已实现全流程自主开发。星宸科技已在AI眼镜芯片上投入研发资源,计划2025年推出产品。

另外,润欣科技在智能穿戴领域的SoC芯片和近场扬声器件有应用于客户的AR眼镜和AI眼镜产品;韦尔股份的图像传感器产品在小尺寸及低功耗方面的优势高度适配AI眼镜等终端客户需求。存储厂商如佰维存储、兆易创新、普冉股份等也与多家AI应用硬件厂商有合作。‌

结构件细分产业链成本占据AI眼镜总成本的11%。国内一批优秀厂商包括格林精密、长盈精密(已为北美虚拟现实品牌AI眼镜提供结构件)等也加速布局AI眼镜领域。

代工厂商如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佳禾智能、亿道信息、天键股份和龙旗股份等负责AI眼镜的具体生产和组装工作。例如,亿道信息AI眼镜品类已和多家国内外品牌签定协议;歌尔股份不仅与小米合作研发新一代AI眼镜,还是精密零组件和智能声学整机的重要制造商‌;佳禾智能已经给消费级AR客户影目科技出货了影目GO,且后续更新迭代产品和AR及AI眼镜新客户的开发、导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光学方面,虽然尚未有统一确定的技术路线可满足全天候消费级AR眼镜的全部需求,但已有多家公司在积极研发和验证相关技术。如水晶光电致力于解决反射光波导片大批量量产的问题,利亚德Micro LED拥有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于AI眼镜的定位、4D手势追踪等的精度验证及评测。同时,京东方、华灿光电、国星光电等公司也加快Micro LED等产品布局。‌

蓝思科技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链垂直整合度最高的企业,也将核心元器件、功能模组整合进AI眼镜,形成整机应用,并积极配合国内外客户进行研发和验证‌。

不仅如此,还有虹软科技、景旺电子、环旭电子等公司争相透露在AI眼镜领域的最新布局。虹软科技已与雷鸟签署AI眼镜视觉技术产品的订单,为AI眼镜提供基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算法功能;景旺电子的HDI/Anylayer、软硬结合板、软板、类载板等产品可应用于AI智能眼镜;环旭电子的无线通信SiP模组能够应用在AI智能眼镜产品上,预计2025年量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AI眼镜市场的不断升温,国内外企业正争相入局,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未来,伴随着芯片技术升级以及AI应用发展,功能更加强大、佩戴更为舒适、价格更为亲民的AI眼镜产品将不断涌现,预计AI眼镜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AI眼镜#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